25岁女性大脚趾下方出现硬疙瘩,持续约一年,且又有新的出现,可能是以下几种情况:
跖疣
- 病因: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引起,通过皮肤微小破损自身接种传染,导致皮肤细胞异常增生形成疣体。
- 表现:初起为细小发亮丘疹,逐渐增大至黄豆大小或更大,表面粗糙,界限清楚,边缘绕以稍高的角质环,去除角质后,其下方有疏松的角质软芯,可见毛细血管破裂出血而形成的小黑点。一般无自觉症状,部分人可能有压痛。
鸡眼
- 病因:多因局部长期受压、摩擦,使皮肤角质层增生并嵌入皮内而形成。比如长期穿不合脚、过紧的鞋子,走路姿势不正确等,都可能增加发病风险。
- 表现:为嵌入皮内的圆锥形角质栓,表面光滑,与皮面平或稍隆起,境界清楚,呈淡黄或深黄色,中心有倒圆锥状角质栓嵌入真皮乳头层,其下有一层灰白色薄膜,即鸡眼滑囊,因挤压或顶撞神经末梢,行走时可产生明显疼痛。不过你描述的不痛不痒,相对鸡眼特征没那么典型,但也不能完全排除。
胼胝
- 病因:常因长期机械性摩擦引起,比如长期从事体力劳动、走路过多等。
- 表现:为境界不清、边缘不整齐的蜡黄色、扁平或稍微隆起的局限性角质肥厚斑块,质硬,表面光滑,严重时可有皲裂。一般无明显疼痛,严重时可出现压痛。
建议
由于仅通过描述难以准确判断,不建议自行用药。建议前往皮肤科就诊,医生通过直接观察及必要时的皮肤镜等检查,可明确诊断,进而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比如跖疣可能需要冷冻、激光、外用抗病毒药物等治疗;鸡眼可使用鸡眼膏、水杨酸软膏等药物腐蚀,或手术切除;胼胝一般减少摩擦后可逐渐缓解,较厚时可先用热水浸泡后用刀片削薄,也可使用角质剥脱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