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下肢进行性乏力伴行走困难8年余(低磷性骨软化症病例讨论)
发布时间:2013-06-04 20:52:50
分享【病例摘要】 骨软化症又叫佝偻病即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是由于婴幼儿、儿童、青少年体内维生素D不足,引起钙、磷代谢紊乱,产生的一种以骨骼病变为特征的全身、慢性、营养性疾病。主要的特征是生长着的长骨干骺端软骨板和骨组织钙化不全,维生素D不足使成熟骨钙化不全。临床遇到一例中年男性骨软化症,现分享如下: 【一般资料】 患者中年男性,42岁, 【主诉】 因"双下肢进行性乏力伴行走困难8年余"于2008年6月入院。 【现病史】 患者7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乏力伴行走困难,呈进行性加重,容易摔倒。无双下肢疼痛、麻木、水肿,无怕热多汗、易肌多食,无烦渴、多饮、多尿,无呼吸困难、心悸,未予治疗。后症状进行性加重,行走困难,需借助拐杖行走,难以下蹲。2002年在烟台市三院头颅CT、骨盆MRI等检查,考虑为"肌萎缩",未予治疗。因哥哥有类似症状,在我院予"钙片、骨化三醇、密钙息、阿仑磷酸钠"后疗效显著,可自由活动并可提重物。2008年2月也自行服用上述药物,服药初始四肢活动灵活度改善明显,半年后渐感效果减弱并停用。一般情况可,大小便正常,身高缩短6cm,体重下降10kg. 【既往史】 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病史。无药物过敏史,无输血史。个人史无特殊。家族史:父母均已故,3个哥哥健在,母亲、外婆、第3个哥哥均有类似双下肢乏力病史。否认其它家族遗传性及传染病史。 【体格检查】 T:36.5°C,P:88次/min,R:18次/min,BP:140/90mmHg.身高158cm,体重70.6kg,BMI28.2kg/m2,腰围105cm,臀围103cm,腰臀比1.01.自主**,神志清,精神可,发育正常。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或色素减退,无皮下结节。无肝脏蜘蛛痣,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甲状腺未触及明显肿大。胸廓膨隆,呈桶状胸,两侧肋骨有压痛。呼吸运动未见异常,双肺呼吸音粗,双下肺未闻及湿性啰音。心界不大,心律88次/min,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及杂音。全腹软,无压痛、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腹部无包块,肾区无叩痛,移动性浊音(-)。脊柱正常生理弯曲,四肢活动度差,右手掌心有一花生大小的赘生物,质韧,活动度可。双下肢无水肿,双膝关节略宽大。双上肢肌力5级,双下肢肌力4级,四肢肌张力正常。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征未引出。 【辅助检查】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未见异常。血气分析:正常。肝肾功能:转氨酶、白蛋白、血脂、乳酸脱氢酶、肌酸磷酸肌酶、尿素、肌酐、尿酸均正常,碱性磷酸酶378U/L↑,γ-GT70U/L↑(0-47)。血电解质:钾、钠、氯正常;钙2.31mmol/L(2.15~2.62),磷mmol/L0.39↓(0.82~1.62),镁0.95mmol/L(0.61~1.12),复查:钙2.51mmol/L(2.15~2.62),磷0.39mmol/L↓(0.82~1.62)24小时尿钙4.2mmol/L(2.5~7.5),尿磷15.5mmol/L(0~32.3),PTH132.5↑pg/ml(15~65),25羟维生素D311.64ng/ml骨钙素18.28ng/L,β-胶原降解产物0.23ng/ml,总Ⅰ型胶原羧基端前肽31.33ng/ml甲状腺功能:TT31.58μg/L,TT4144.2nmol/L,TSH0.88mIU/L;尿本周氏蛋白、尿IgG、IgA、IgM,均阴性OGTT试验:葡萄糖空腹7.7mmol/L(3.6~6.1),30min14.0mmol/L,,60min15.8mmol/L,120min14.1mmol/L,180min7.2mmol/L. 【影像学检查】 1、(2008-6,我院)心电图、胸片、腹部超声均未见异常。肾上腺CT平扫:左侧肾上腺外支略增粗,重度脂肪肝;垂体MRI平扫+增强:未见明显异常;2、(2008-6,我院)胸部、骨盆、四肢X线:骨质疏松;3、(2008-6,我院)骨密度:骨质疏松;4、(2008-6,我院)全身骨ECT:未见异常; 【诊断】 1.低磷性骨软化症;2.2型糖尿病 【用药治疗】 1.钙尔奇D1片1次/日口服,骨化三醇0.25mg4次/日口服,密钙息鼻喷1次/日鼻喷,阿仑磷酸钠70mg1次/周口服;2.格华止850mg2次/日口服,达美康1次/日口服。 【讨论】 1.该低磷性骨软化症患者以双下肢乏力起病,有明显的家族病史。低磷性骨软化症主要鉴别疾病有:(1)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多见于50岁以上的老年男性,多腰部、髋部、腕部,主要临床表现为腰疼和肌无力,部分患者有碱性磷酸酶的升高。(2)变形性骨炎:又称Paget骨病或畸形性骨炎,为局部骨组织的一种转化异常。病变特点为病灶处的骨重建增加,包括过高的破骨细胞活性及过多的破骨细胞引起高度骨溶解,同时成骨细胞增加及骨形成过多,形成的交织骨结构脆弱。骨盐及胶原的转化率增加,骨髓纤维化和血管过多,致骨局限性膨大。骨形成和骨吸收之间失衡导致骨面积增大和骨畸形。常多个部位受累,如腰椎、骨盆、股骨。常见主诉是骨痛,呈固定性钝痛,并有颅骨的溶骨性病变。(3)骨软化症:主要是维生素D缺乏,导致缺钙、缺磷,多见于妊娠、多产妇、体弱多病老人。表现为骨痛、部位不固定、活动后加重,可有骨痛、无红肿,走路呈"鸭步".2.患者为中年男性、严重骨质疏松合并多发骨折,代谢性骨病诊断明确。目前为血钙正常低磷。低磷性骨软化症有三种病因:(1)肿瘤性:多合并代酸,目前可能性不大。(2)维生素D缺乏:表现为低钙低磷。(3)变形性骨炎:突出表现为严重的骨质疏松,变形性骨炎有如下几点特征:A.明显的身高下降B.多发性骨折C.肋骨病变明显D.骨钙素升高E.碱性磷酸酶升高F.甲状旁腺激素升高明显G.骨关节增大H.骨周边有钙化硬化I.有家族史另有肾小管酸中毒类型,但一般见于肾功能较差者。若为变形性骨炎,用大剂量密钙息即可。3.骨软化症:是指发生在骨垢生长板已经闭合的骨基质矿化障碍。正常骨骼矿化的条件有:细胞外液**足够的钙和无机磷;成骨细胞和软骨细胞功能正常;骨基质胶原正常;矿化部位有合适的PH值;骨基质中无过多的矿化抑制剂。骨软化症病理变化主要为:类骨质大量堆积,容积和宽度均增加,钙盐沉积率减低。骨软化症主要临床表现:(1)骨痛;(2)活动常受限、步态摇摆、步行困难;(3)病理性骨折,四肢长骨、肋骨、骨盆均可发生;(4)胸廓内陷、胸腔缩小;(5)两侧肋缘可及髂嵴或其间距明显缩短;(6)骨盆三叶畸形;(7)身高缩短,可达10cm以上。骨软化症生化检查:血钙多正常范围;血磷明显减低;血清25(OH)D和PTH在正常范围。骨软化症的治疗:同时补充磷和活性维生素D3;钙三醇30~60ng/kg/日,分2次口服;磷1~4g每日份5~6次口服。

少见的病例!感谢分享!

可以用中药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