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性硬化症继发干燥综合征病例一例

发布时间:2013-01-23 15:23:34

分享

【一般资料】 患者。男性,44岁, 【主诉】 因反复发热1年收入院。1年前无诱因出现发热,开始为低热,体温波动在37.7℃——37.8℃之间,高峰于午后及夜间出现,次日正常,盛汗而热退,伴明显盗汗,未处理。次年间断以“**”治疗,体温可迅速降至正常,但停药后1天内体温可再次升高。入院2个月前开始出现高热,体温波动在38.8℃——39.2℃之间。2周后体温降至37.7℃,此后1周体温再次升至39.5℃以上,盛汗后而热退,伴轻微咽痛和咳嗽,以菌必治等多种强效、广谱抗菌药物治疗无效,而间断以“**”等治疗时体温可降至正常。上述周期性发热反复出现,性质同前,为进一步诊治收住院。病后半年开始渐觉四肢明显无力,以近端为著,并逐渐出现登梯、行走、蹲下和起立困难。至入院前2个月出现活动后呼吸困难、憋气、心慌、气短和轻度饮水呛咳,偶尔有肢端遇冷变紫现象,持续数分钟后可缓解,近1个月感四肢皮肤略发紧。病程中有明显口、眼干燥和全身皮肤干燥,近2个月曾出现面部红色小片状斑丘疹。无关节肿痛、长期咳嗽、咳痰、喘憋、腹痛、腹泻、尿频、尿急和尿痛等症状。 【既往史】 自幼有反复发作的全身风团样[url=http://www.zzx1.com/html/38/n-4438.html]皮疹[/url],严重时每个月发作1——2次,近年发作次数有减少,并间断伴有局部或全身皮肤瘙痒,以“扑尔敏”治疗有效。自20岁时即有“慢性咽炎”,14年前发现有“胃溃疡、贲门和食道炎”,以“雷尼替丁”控制症状。 【体格检查】 体温36.6℃,无皮疹,面部皮肤稍紧,发亮,双手掌指关节(MCPJ)水平及以远皮肤略紧,不易捏起,但皮肤无增厚。双侧颈部、腋下、滑车上、腹股沟和股三角区均可触及2——5个黄豆至蚕豆大小的淋巴结,质软,无压痛和粘连,活动度小,口腔少津,有多个义齿和缺齿,双下肺有少量湿性啰音,四肢肌力近端4级,心肝脾等无异常。 【辅助检查】 化验血常规:白细胞16.0×109/L,中性0.87,淋巴0.11,单核0.02,血红蛋白119g/L,血小板267×109/L,血沉70mm/1h,CRP3.87mg/ml,尿便常规:正常。 【病例分析】 患者的病例特点如下:1.青年男性,病程1年;2.以发热起病,并贯穿整个病程,初期为午后低热,伴盗汗;后期为周期性高热,抗菌药物治疗无效,而**等皮质激素治疗有效。3.有进行性加重的近端肌无力,并出现饮水呛咳和呼吸困难;4.有雷诺现象和皮肤硬化的表现;5.有明显口、眼干燥和全身皮肤干燥症状及多个义齿和缺齿;6.近2个月曾出现面部红色小片状斑丘疹;7.无关节肿痛、长期咳嗽、咳痰、喘憋和咯血,无腹痛、腹泻以及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8.查体还发现双侧颈部、腋下、滑车上、腹股沟、股三角区等多部位浅表淋巴结肿大,双下肺有少量湿啰音,四肢肌力近端4级;9.化验显示血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ESR和CRP也明显增高。 【初步诊断】 发热原因待查: 【讨论】 1、肺部感染?;2、皮肌炎?;3、系统性硬化症?;4、系统性红斑狼疮?给予强的松30mg/d口服及对症处理。经上述处理后患者无力症状明显改善,呼吸困难好转,饮水呛咳消失,发热亦得到明显控制。但住院过程中发生数次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经压迫颈动脉窦等**迷走神经的方法得以纠正。最后诊断:1.系统性硬化症,系统性硬化症肾损害(局灶性肾小球硬化),系统性硬化症心脏受累(预激综合征,房颤和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三尖瓣隔瓣轻度脱垂,心包积液),系统性硬化症肺受累(肺间质纤维化);2.多肌炎;3.干燥综合征(继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