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林巴利综合征

格林巴利综合征
格林-巴利综合征(Guillian-Barre综合征)是常见的脊神经和周围神...

别名:格林巴利

就诊科室:内科 神经内科 

医生指导:格林巴利综合征常见问题 >>

介绍

格林-巴利综合征(Guillian-Barre综合征)是常见的脊神经和周围神经的脱髓鞘疾病。又称急性特发性多神经炎或对称性多神经根炎。临床上表现为进行性上升性对称性麻痹、四肢软瘫,以及不同程度的感觉障碍。病人成急性或亚急性临床经过,多数可完全恢复,少数严重者可引起致死性呼吸麻痹和双侧面瘫。脑脊液检查,出现典型的蛋白质增加而细胞数正常,又称蛋白细胞分离现象。临床以四肢软弱无力为主证,尤以下肢痿软无力及不能行走较多见,故亦称“痿鼊”。伴有肌肉疼痛者称痿痹”;有颅神经损害者,如舌咽、迷走、舌下神经麻痹者,出现吞咽困难,称为“噎证”;面神经麻痹者称为“口僻”等。本病多发生在儿童和青壮年,病前患者可以有感冒、流涕或腹泻等病史。1~2周后患者出现双手和/或双足的无力,并逐渐向双上肢及双下肢发展,同时可以伴有麻木感,病情严重时可以累及呼吸肌而导致呼吸困难,此时患者感到咳痰无力、气憋,若治疗不及时可危及生命。本病还常累及面神经及后组颅神经,出现面神经麻痹、说话声音嘶哑、饮水进食发呛;一部分患者有双手、双足的痛觉减退伴有肌肉疼痛。病情在1周内可以继续发展,4周后开始恢复。患者的肢体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腰椎穿刺后脑脊液化验显示"蛋白-细胞分离"(脑脊液中蛋白的含量超过正常值而细胞数在正常范围)。

最新文章

格林巴利综合症能治好吗

格林巴利综合症恢复期 分析格林...

慢性格林巴利综合征怎样应对好呢

格林巴利综合征病人日常生活中注意...

格林-巴利综合症患者的饮食指导

格林巴利综合征在饮食上要注意哪些

格林巴利综合征有哪些特征 格林巴...

格林巴利综合征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

格林巴利综合症后遗症有哪些

格林巴利综合征早期可以根治吗 ...

更多文章>>

症状

(一)症状:

多数病人在发病前数天或数周前有感染病史,如上呼吸道感染或胃肠道感染等较常见,也有带状疱疹、流行性感冒、水痘、腮腺炎等病史,或少数有免疫接种史。本病一年口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较多发;年龄以儿童和青壮年多发;起病多为急性或亚急性,发病后1~2周达到高峰,亦有少数病例在3~4周后病情仍有进展。首发症状常为对称性肢体无力,多由下肢开始,走路无力特别上下楼梯费力,以向上发展则出现四肢无力,也可一开始就四肢无力,或一侧开始后又发展到对侧,严重病例可有四肢瘫痪,如呼吸肌受累出现呼吸困难。发病初期可有四肢末端感觉异常,如有麻木、蚁走感、紧束感、烧灼感,酸痛或针刺样痛等。约有30%的病人有全身肌肉自发性的疼痛,受压或牵拉时可诱发疼痛发作;植物神经受累可出现尿潴留或尿失禁,或发汗异常,约有50%病人有窦性心动过速,或直立性低血压等。

(二)体征:

1.瘫痪肢体瘫痪是AIDP主要的临床特征,以双下肢对称性弛缓性瘫痪为多见,近端较远端明显或相反,或近远端相等。严重者出现四肢瘫痪,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多无病理征。

2.感觉障碍AIDP主观感觉障碍多见,客观感觉障碍多不明显,或有轻微的手套、袜套样感觉减退,或有下肢音叉振颤觉及位置觉减退,腓肠肌多有压痛。

3.颅神经受累体征以舌咽、迷走神经最多(36.1%),表现为咽反射消失,软腭上举差;其次是面神经(22.1%),以双侧面瘫较多见,瘫痪程度不完全对称;动眼神经受累可见眼外肌瘫痪、眼球运动受限,出现复视等。

临床分型:根据损害部位分为①脊神经型:具有典型的多发性外周神经受损的症状,出现双下肢或四肢肌肉弛缓性瘫痪,近端重于远端,不伴有颅神经受损症状。②颅神经型:单纯出现颅神经受损症状,多表现面神经、舌咽、迷走、动眼、滑车神经麻痹。③混合型:同时侵犯颅神经和脊神经,两者可同时出现症状,亦可先后出现症状。

根据起病形式及病理分为①急性暴发型:起病急剧,先出现两下肢麻木、瘫痪,瘫痪迅速向上发展,在一、二两天,甚至几小时发展至四肢躯干。肋间肌、隔肌等,出现呼吸衰竭,或死亡。②急性、亚急性进行型:起病急或亚急性,多数在一、二两天发展为四肢瘫痪,可伴有或不伴有颅神经损害,此型多见,顶后良好。③慢性或静止型:起病缓慢,发病后2~3个月甚至一年后病情仍缓慢加重,病程长,或数年后才逐渐恢复。④缓解加重型:起病后在急性期即有起伏,时轻时重。⑤再发型:AIDP经治疗痊愈后,隔一段时间后又复发。再发时病情常比第一次重。

病因

西医病因:

AIDP的病因目前尚不清,多数学者支持下面两种学说:1.病毒感染说其理由:①AIDP发病前数天或数周有上呼吸道或胃肠道感染症状,或患某些病毒性疾病,如流感、水痘、带状疱疹,腮腺炎等;②有人发现AIDP和其他外周神经病伴有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③AIDP病人血中发现有抗EB病毒和抗巨细胞病毒抗体增高。综上所述提示AIDP与病毒感染有关,但至今在病变组织中未能找到病毒直接侵害的证据,许多学者曾用脑脊液或神经组织培养及动物接种方法,均未能分离出病原体;从临床表现观察病人的感染症状多不显著,该病常不发烧,脑脊液中细胞数多不增高;病理组织亦无急性炎症改变。2、自身免疫说认为AIDP是一种自体免疫性疾病,由感染性疾病而引起免疫障碍而发病。其理由)①在AIDP发病前常有感染,感染性疾病与神经症状出现,其中间有一段潜伏期;②在AIDP患者外周血淋巴母细胞数增高,急性AIDP病人的血淋巴细胞可诱发鼠的后根神经节脱髓鞘改变;③某些AIDP病人血清在组织培养或神经内注射后能引起外周神经的髓鞘脱失;④AIDP病人血清中发现有循环免疫复合物及抗外周神经髓鞘抗体;⑤AIDP发病2周以后脑脊液蛋白增高,免疫球蛋白中IgG、IgM、IgA亦增高,脑脊液中出现寡克隆TgG;⑥在实验性动物模型研究中,用免疫方法注射粗制的同种外周神经,造成实验性变态反应性神经炎,它具有和AIDP类似的病理,电生理和脑脊液改变。综上所述本病可能以病毒感染为原始动因,然后通过炎症或免疫障碍而发病,为迟发性过敏反应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中医病因:

1、外因感受六yin之邪,如感受湿热或暑热之邪,热盛伤津,百脉空虚,筋脉失养,致手足不用(《素问·痿论篇》“肺热叶焦,则皮毛虚弱急薄者,则生痿礕也”),或久处湿地,或冒雨等感受湿邪,湿留不去亦可发病(《素问·痿论篇》“有渐于湿,以水为事,若有所留,居处极湿,肌肉濡渍,痹而不仁,发为肉痿”。)

2、内因先天禀赋不足,素体脾胃虚弱,病久体虚,劳伤过度,伤及肝肾亦可发病。

3、不内外因饮食不节,肥甘厚味,或嗜酒,多食辛辣食品,损及脾胃,津液气血资生无源则为病。本病急性期以邪实为主,主要以暑、湿、热为患;恢复期以气血不足,肝肾亏虚为主。本病病位在肝、脾、肾等脏。

中医病机:

1、肺热津伤正气不足而感受湿热毒邪,高热不退,或病后余邪未尽,低热不解,肺受热邪,津液耗伤,脉失濡润,致手足痿弱不用,而成痿证。“肺热叶焦”之谓。

2、湿热浸yin久处湿地,或冒雨等感受湿邪,湿留不去,郁久化热;或饮食不节,损伤脾胃,湿从内生,蕴湿积热,湿热浸yin筋脉,气血运行不畅,筋脉肌肉弛纵不收而成为痿。

3、脾胃虚弱素体脾胃虚弱,或因病致虚脾胃运化失司,气血生化之源不足,肌肉筋脉失养渐成痿。

4、肝肾虚亏禀赋不足,久病体虚,肾精肝血亏损,精虚不能灌溉,血虚不能养筋,故痿软筋缩。

西医病理:

AIDP主要病理改变在运动和感觉神经根。神经节、脊神经和颅神经等多发性、节段性髓鞘脱失。可大块崩解,通常无轴索变性,但在较严重病例轴索亦有变性、断裂、肿胀、扭曲等。在血管周围神经内膜有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AIDP的基本病理过程为发病后第3~4天,神经纤维水肿,第4~5天后髓鞘脱失,轴索轻度肿胀,第8天出现细胞浸润,第12天后巨噬细胞和雪旺氏细胞增生,出现髓鞘再生。在同一条神经纤维上可见髓鞘脱失及髓鞘再生。随着外周神经髓鞘再生,约有85%的患者在6个月后可恢复行动。严重者因神经轴索亦有破坏,恢复多缓慢而不完全,留有一定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


检查

1.脑脊液检查
蛋白升高,细胞数不高或轻度升高呈“蛋白-细胞分离”。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病初期蛋白细胞均无改变,数天及一周以后蛋白含量增高,高峰约在病后4~6周,增高程度不一,通常为1~5g/L,脑脊液中可发现寡克隆球蛋白区带,约有20%病例脑脊液蛋白值始终正常。脑脊液中细胞数多为正常,少数病例细胞数增高。一般低于10×106个/L,偶尔可>50×106/L,以单核细胞为主。
2.合并感染时血白细胞计数及分类可增高。
3.严重病例
心电图有异常,常见窦性心动过速和T波改变,QRS波电压增高。
4.电生理检查
运动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NCV)减慢、失神经或轴索变性的证据。早期可能仅见F波或H反射延迟或消失(F波异常代表神经近端或神经根损害,有助于诊断节段性病变,应检查多根神经)。脱髓鞘病变可见NCV减慢、远端潜伏期延长、波幅正常或轻度异常,轴索损害表现远端波幅减低。
5.腓肠神经活检
可见脱髓鞘和炎性细胞浸润。此结果仅作诊断的参考。

鉴别

中医诊断标准:

1、热盛伤津:

证候:病初发热,烦渴咽痛,咳呛咽干,肢体瘫痪,小便短赤,大便干,舌红少津,苔黄,脉细数。

证候分析:湿热之邪入侵,热盛伤津,津液不足,故烦渴咽痛、咳呛咽干;津液不足,筋脉失养,故肢体瘫痪,则痿软不用;舌红少津,大便干,小便短赤,脉细数等,均为阴伤津涸之象。2、湿热浸yin:

证候:肢体沉重,身热不扬,四肢痿软无力,麻木微肿,渴不欲饮,胸脘满闷,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证候分析:湿热浸yin肌肤,故肢体沉重:湿热郁蒸故见身热;湿热浸yin筋脉,气血阻滞,筋脉失养则四肢痿软无力或麻木微肿;湿热中阻故胸脘满闷;湿热下注故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均为湿热之征。3、脾胃虚弱:

证候:肢体痿软无力,食少纳呆,大便稀溏,面色无华或面浮,神疲乏力,舌苔薄白,脉细。

证候分析:脾为后天之本,脾胃虚弱则气血化源不足,气血虚则筋脉失荣,故肢体痿软无力;脾主健运,脾胃虚弱不能健运,则水湿内停,故食少纳呆,大便稀溏,面浮;气血化源不足,不能濡养肌肤,故面色无华、脉细。4、肝肾阴虚:

证候:因病较久,下肢软弱无力,腰脊酸软,伴眩晕、耳鸣、口干、烦躁,遗精或遗尿等,舌红少苔,脉细数。

证候分析:肝肾亏虚,精血不足,不能濡养筋脉渐成痿;腰为肾之府,肾主骨,生髓,精髓不足,腰肾酸软。精血亏虚,不能上承,故眩晕、耳鸣、口干等。肾与膀胱相表里,肾虚膀胱不约故遗尿;肾虚不能藏精,故见遗精;舌红少苔,脉细数等,均为阴虚内热之征。

西医诊断标准:

一、确诊所必须的症状体征

(一)一个以上的肢体进行性瘫痪,瘫痪程度从下肢轻瘫到四肢全瘫,波及躯干、延髓支配肌和面肌、外眼肌。轻度共济失调。

(二)深部腱反射消失,原则上全部反射消失。如果有本病之其它症状存在,二头肌反射和膝反射减弱,股四头肌反射消失也可诊为本病。

二、强烈支持诊断的症状体征

(一)临床征象(按重要性大小的顺序)

1.进展:瘫痪迅速进展,但在4周左右停止,均有50%的病例于2周左右达高峰,80%的病例在3周,90%以上者在4周达到高峰。

2.左右对称性:左右对称不是绝对的,一般是一侧肢体受累,对侧肢体也同时受累。

3.轻微的感觉障碍。

4.颅神经的损害:引起面肌麻痹者约有50%,常常是双侧的。其它的颅神经也可受累,尤其是舌及舌咽肌神经,有时外眼肌神经也可受累。有少数情况(50%以下)其瘫痰是从眼肌或其它颅神经开始。

5.恢复:进展停止后,通常在2~4周内开始恢复,也有恢复推迟数月者。大多数均能恢复其功能。

6.植物神经机能障碍:频脉和不整脉,直立性低血压,高血压及血管运动症状存在的其它原因,如肺梗塞等必须除外。

7.以神经炎症状发病者无发热。

(二)异型(不能分出等级者)

1.出现神经炎症状时有发热;

2.较严重的痛觉消失;

3.病程已达4周以上。症状体征还在进展或有小的再发;

4.虽然病程停止进展,但并没有恢复,或者留有较重的持久性后遗症;

5.通常括约肌不受累,但有一过性膀胱麻痹,且见于病程的进展期;

6.通常认为格林-巴利综合征属末梢神经疾病。即便同时有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体征存在(如明显的小脑性共济失凋,构音障碍或者有Babinski征阳性,不太明显的感觉水平面等),只要本病的主要体征确切,就不必除外本病。

三、强烈支持本病诊断的脑脊液改变

(一)脑脊液蛋白:虽然发病一周后脑脊液蛋白可增高,一般是几次腰穿后,才能见到蛋白增高。

(二)细胞数:10个或10个以下的单核细胞。

异型:

1.发病后1~10周蛋白始终不高。

2.有的细胞数多到11~50个单核细胞/mm3。

四、强烈支持诊断的电诊所见

约80%的病例,发病后神经传导速度减慢或呈阶断。末梢神经传导速度一般在正常值的60%以下,但也随病变程度而异,并且不是所有的神经均受侵犯。末梢神经潜伏时增加到正常值的三倍。使用F波,常是发现神经干、神经根近位端传导速度减慢的好方法。约有20%的病例其神经传导速度正常。神经传导速度测定在发病后数周也可能见不到异常。

五、疑为本病的情况

(一)显著而持续,但非对称性的无力。

(二)持续的膀胱直肠功能障碍。

(三)发病就有膀胱直肠功能障碍。

(四)有明确的感觉水平面。

六、须除外诊断的情况

(一)近期滥用6价碳即挥发性溶剂的病例:N-乙烷和甲基N-J酮等。

(二)紫质代谢异常:出现急性间歇性紫质症。尿中卟吩胆色素原和O-氨基乙酰丙酸排泄量增加。

(三)近期患咽喉炎或受外伤的病人。有白喉感染史及感染体征,伴有心肌炎或不伴有心肌炎者。

(四)有铅中毒性神经病的病史和体征,或有铅中毒征象者。

(五)仅有纯粹感觉障碍者。

(六)脊髓灰质炎,肉毒中毒、中毒性神经痛(如硝基呋喃妥英、达普松[44\'二氨二苯砜]有机磷化合物)时,常误为格林-巴利综征,故应明确诊断。

之二、国内标准

1.发病前数日至数周可有受凉,上呼吸道或消化道感染史。

2.肢体呈急性、对称性、进行性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常自下肢开始。

3.可同时侵及脑神经(如双侧面、舌咽及迷走神经等),个别患者可仅表现为脑神经损害。

4.严重时可侵及肋间肌、膈肌而导致呼吸无力或骤停。

5.早期可有肢体麻木、酸痛等感觉障碍,查体可有肌肉压痛,仅有轻微套式感觉减退。

6.脑脊液常有“蛋白-细胞分离”现象和相应的免疫功能异常。

7.肌电图检查可见下运动神经元损害征象及运动传导速度变慢。

附1:(一)诊断标准:Asbury(1990)修订的新诊断标准简化为:

1.必需条件(1)超过单肢的进行性力弱;(2)反射丧失;

2.支持条件临床上:(1)进展至病情的高峰短于4周;(2)力弱的相对对称性;(3)感觉损害的体征相对较轻;(4)颅神经可受罹,尤以面神经为多见;(5)植物神经功能失调;(6)在出现症状时不伴发热;(7)一般在停止进展后2~4周开始恢复,恢复良好;

脑脊液检查:

(1)第一周后蛋白增高,或多次检查曾增高过;

(2)细胞数接近正常;

神经电生理检查:

神经传导速度减慢;

附2: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编委于1993、10月在黄山市召开格林一巴利综合征研讨会会议制定诊断标准:

基本诊断标准

1.进行性肢体力弱,基本对称,少数也可不对称,轻则下肢无力,重则四肢瘫,包括躯体瘫痪、球麻痹、面肌以至眼外肌麻痹。最严重的是呼吸肌麻痹;

2.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尤其是远端常消失;

3.起病迅速病情呈进行性加重,常在数天至1、2周达高峰,到4周停止发展,稳定进入恢复期;

4.感觉障碍主诉较多,客观检查相对较轻,可呈手套、袜子样感觉异常或无明显感觉障碍,少数有感觉过敏,神经干压痛

5、颅神经以舌咽、迷走、面神经多见,其它颅神经也可受损,但视神经、听神经几乎不受累;

6、可合并植物神经功能障碍,如心动过速、高血压、低血压、血管运动障碍、出汗多,可有一时性排尿困难等;

7.病前1~3周约半数有呼吸道、肠道感染,不明原因发烧、水痘、带状疱疹、腮腺炎、支原体、疟疾、淋雨受凉、疲劳、创伤、手术等;

8、发病后2~4周进入恢复期,也可迁延至数月才开始恢复;

9.脑脊液检查:白细胞常少于10×106/L,1~2周蛋白升高呈蛋白细胞分离,如细胞超过10×106/L,以多核为主,则需排除其他疾病,细胞学分类以淋巴、单核细胞为主,并可出现大量噬细胞;

10、电生理检查,病后可出现神经传导速度明显减慢,F波反应近端神经干传导速度减慢。

(二)临床分型

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编会1993.10月制定临床分型(按临床病情轻重分型以便于治疗):

Ⅰ轻型:四肢肌力3度以上,可独立行走;

Ⅱ中型:四肢肌力3度以下,不能行走;

Ⅲ重型:Ⅸ、Ⅹ和其它颅神经麻痹,不能吞咽,同时四肢无力到瘫痪,活动时有轻度呼吸困难,但不需要气管切开人工呼吸;

Ⅳ极重型:在数小时至2天,发展到四肢瘫、吞咽不能、呼吸肌麻痹,必须立即气管切开人工呼吸,伴严重心血管功能障碍或暴发型亦并入此型;

Ⅴ再发型:数月(4~6)至10多年可有多次再发,轻重如上述症状,应加倍注意,往往比首发重,可由轻型直到极重型症状;

Ⅵ慢性型或慢性炎症性脱髓鞘多发神经病:由2月至数月乃至数年缓慢起病,经久不愈,颅神经受损少、四肢肌肉萎缩明显,脑脊液蛋白持续增高;

Ⅶ变异型:纯运动型GBS;感觉型GBS;多颅神经型GBS;纯全植物神经功能不全GBS;其他还有Fisher综合征;少数GBS伴一过性锥体束征和GBS伴小脑共济失调等。

1、病前多有上呼吸道或胃肠道感染症状;

2、急性或亚急性发病;

3、四肢或双下肢无力,呈对称性弛缓性瘫痪;

4、多有四肢感觉异常,而多无客观感觉障碍,有者也较轻微;

5、可伴有颅神经损害,如面瘫、球麻痹等较多见,严重者呼吸肌麻痹;

6、脑脊液多有蛋白细胞分离现象;7、肌电图F波异常,或运动传导阻滞,或减慢。


并发症

由于本病患者常会出现长时间卧床,故容易并发坠积性肺炎脓毒血症,褥疮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尿潴留焦虑抑郁等症,且若病变累及呼吸肌可致死。

治疗

西医治疗:

病因尚不清,故目前无特效疗法。AIDP急性期应卧床休息,瘫痪肢体应尽早进行按摩及被动运动,注意保持功能位,双手双足下垂,应使用夹板或支架,以防止肢体挛缩。对瘫痪重者要定时翻身,经常拍背,排痰有困难要吸痰,注意口腔护理,保持呼吸道畅通。吞咽困难者应尽早插鼻饲管,加强营养。1.激素对AIDP采用激素治疗,目前意见尚不一致,多数学者认为急性期应用激素治疗无效,不能缩短病程和改善预后,甚至推迟疾病的康复和增加复发率。有人发现病人血清中皮质醇的浓度随AIDP病情的加重而增高,重型和极重型AIDP呈显著增高状态,这可解释用激素治疗后AIDP为何无效,或反而加重的原因;另有部分学者主张用激素,无禁忌症者应早期足量使用激素,氢化可的松成人300~500mg/日,或地塞米松10~30mg/日,加葡萄糖液静脉滴注,每日1次,7~14天为1疗程,病情好转后改口服强的松60~100mg,每日晨顿服,待病情平稳后,根据具体病人,每1~2周减5mg。对急重症状病人可用甲基强的松龙500~2000mg,加葡萄糖液静滴冲击疗法(MPPT),每日一次,用药3~5天,然后改口服强的松。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疗程短,疗效迅速,对重症AIDP患者能迅速阻止病情发展,对呼吸肌和吞咽迷走神经麻痹奏效迅速,认为甲基强的松龙冲击疗法对重症AIDP很有应用价值。MPPT的副作用常见有平均动脉压增高1.7~3.6kPa;静滴速度过快可出现心律失常;可有精神症状,如言语增多、欣快等;上消化道出血;面部潮红、踝部水肿及口中有金属味等。

2.免疫增强剂

(1)静脉输入大剂量免疫球蛋白(IVIG):用人免疫球蛋白制剂每日0.4g/kg,开始40ml/小时,以后逐渐增加至100ml/小时缓慢静脉滴注,连用5天为一疗程。作用机理:①激活补体系统的活性;②加强吞噬细胞功能和Fc介导的粘附作用,增强吞噬过程中的细胞生化作用;③提高血清中和抗体的水平;④增加血清和下呼吸道Ig水平,对抗细菌的粘附,有助于排除细菌;⑤对病毒和细菌感染引起免疫缺陷状态有调节作用,能使人Th/Ts很快恢复正常。副反应:热原反应所致的寒战和高热;头痛,肌痛、恶心、呕吐;心动过速、低血压、过敏等。

(2)转移因子(TransferFactor,TF):一般采用皮下注射,注入上臂内侧或大腿内侧腹股沟下端,一次1支,每周1~2次,1个月后改为每2周1次。

3、抗感染重症AIDP合并呼吸道感染者,或应用大剂量激素时应预防感染,须及时应用足量有效的抗生素。

4、神经营养剂的应用根据病情可选用维生素B1、B12、胞二磷胆硷、三磷酸腺苷、辅酶A、细胞色素C等促进神经功能恢复药。(二)非药物疗法

1.血浆置换血浆置换(PE)治疗AIDP病人是近年来新开展的疗法,临床报道有效,能缩短病人从恢复至独立行走的时间;能缩短病人用辅助呼吸的时间,明显降低AIDP患者的病死率。通过血浆置换疗法可清除血浆中的髓鞘毒性抗体,抗原——免疫球蛋白的免疫复合物,炎性化学介质补体,纤维蛋白原和抗体,从而减少和避免神经髓鞘的中毒性损害,促进脱落髓鞘的修复和再生,改善和缓解临床症状。每次交换血浆量为40~50ml/kg,代以5%的蛋白生理盐水,5~8次为1疗程,副作用有心律失常,构椽酸盐引起低钙、血容量减少、心肌梗死、血栓、感染、出血、过敏反应、穿刺局部血肿等。此疗法因价格昂贵难以广泛应用。

2.人工呼吸呼吸麻痹是AIDP主要死亡原因,当病人出现呼吸浅、频率快、心率快、烦躁不安,四肢末梢轻度发绀等均表示有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要尽早使用人工呼吸机辅助呼吸。

3.气管切开病人咳嗽无力,呼吸道分泌物排出有困难时,应及时做气管切开,保持呼吸道畅通。

4.加强护理对AIDP病人应加强护理,特别注意口腔护理,及时清除口腔内分泌物;对呼吸监护于床边每2小时测定呼吸量,当潮气量

预防

预防原则

1.本病为自限性,单相病程,经数周或数月恢复,70%~75%的病人完全恢复,25%遗留轻微神经功能缺损,5%死亡,常死于呼吸衰竭,空肠弯曲菌感染者预后差,高龄,起病急骤或辅助通气者预后不良。

2.注意个人清洁,卫生,洗手,避免生食等都会减少空肠弯曲杆菌感染,从而避免急性运动轴索型神经病。

三大预防措施

一、避免意外伤害

平时要做好自我保护,避免发生意外伤害。尤其是在现代工业和人口拥挤的城市,在出行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交通安全,避免意外事故发生。

二、注意锻炼

平时要进行适当的锻炼,来改善血液的循环。适当的锻炼还可以提高自身的免疫力,使肌肉更加发达,积极的预防疾病发生。尤其是对于办公室一族,平时更要进行适当的锻炼。

三、科学饮食

日常的饮食对于预防疾病是起着重要的作用。平时的饮食要注意五谷为养、五菜为充、五畜为益,不要吃太咸的食物。同时日常的饮食要补充蛋白质及脂肪,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以上所讲述的就是格林巴利综合症的预防方法,您可以结合这三种方法来积极的做好相应的预防工作,进而减少疾病发生的几率。如果您还想进一步的了解关于疾病的其他常识,可以咨询专家,专家可以为您一一解答。


相关疾病

咳嗽 呼吸衰竭 性病 疼痛 吞咽困难 面瘫 神经症 瘫痪 水肿 肿胀 

目录

  • 介绍
  • 最新文章
  • 症状
  • 病因
  • 检查
  • 鉴别
  • 并发症
  • 治疗
  • 预防
  •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