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动脉体瘤

颈动脉体瘤
颈动脉体瘤是一种较为少见的化学感受器肿瘤,为副神经节瘤的一种,发生于颈总动脉...

就诊科室:外科 普通外科 

医生指导:颈动脉体瘤常见问题 >>

介绍

颈动脉体瘤是一种较为少见的化学感受器肿瘤,为副神经节瘤的一种,发生于颈总动脉分叉部位的颈动脉体。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多数生长缓慢,表现出良性肿瘤的特征,5%~10%属于恶性。颈动脉体瘤有时也有神经内分泌肿瘤的部分表现,可合并肾上腺肿瘤等其他肿瘤。

最新文章

颈动脉体瘤的预防措施有哪些?

颈动脉体瘤术后的并发症有哪些?

颈动脉体瘤的病因有哪些?

如何鉴别颈动脉体瘤?

颈动脉体瘤该如何治疗?

颈动脉体瘤该如何检查?

颈动脉体瘤有哪些症状?

更多文章>>

症状

本病主要表现为颈部下颌角下方无痛性肿块,多数生长缓慢,发生恶变或瘤体内变性者,短期可迅速增大。可出现局部压迫症状,如压迫颈总动脉或颈内动脉出现头晕、耳鸣、视力模糊甚至晕厥等脑缺血症状,压迫喉返神经出现声音嘶哑、呛咳,压迫舌下神经出现伸舌偏斜,压迫交感神经出现Horner综合征,压迫气管出现呼吸困难等。少数患者合并颈动脉窦综合征,因体位改变,肿瘤压迫颈动脉窦引起心跳减慢、血压下降、晕厥等症状。有的肿瘤可向咽部生长,检查时咽侧壁饱满、膨隆。因颈动脉体瘤附着于动脉鞘,故可向侧方移动,但垂直方向活动受限。部分肿块可扪及搏动和闻及血管杂音。颈动脉体瘤的最典型体征是Fontaine征:下颌角下的颈部肿块附着于颈总动脉分叉部位,肿块可水平方向移动少许,但不沿颈动脉方向移动。


病因

病因不明,一般认为与慢性缺氧有关,在高原地区人群发病率较高。长期慢性低氧刺激,使颈动脉体代偿性增生,最终形成颈动脉体瘤。有家族史者多为双侧发病。


检查

检查:超声检查可见颈动脉分叉水平回声不均的圆形实性肿物,边界清,颈内外动脉夹角增宽,肿物内血流丰富。

选择性颈动脉造影:为诊断的金标准,典型表现为颈内、颈外动脉起始部杯样增宽,颈内、颈外动脉间密度增高的软组织影,呈多血管病变;滋养血管来自颈外动脉分支;颈动脉分叉处狭窄等。

CT/CTA、MRI/MRA除作为补充检查手段协助诊断外,还可显示肿块范围、部位以及与血管间的关系,为手术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鉴别

颈动脉体瘤较少见,误诊率较高。需要与颈部肿大淋巴结、动脉瘤、腮源性囊肿、神经纤维瘤及淋巴瘤鉴别。鉴别多须依赖于影像学检查。


并发症

本病主要表现为颈部下颌角下方无痛性肿块,多数生长缓慢,发生恶变或瘤体内变性者,短期可迅速增大。可出现局部压迫症状,如压迫颈总动脉或颈内动脉出现头晕、耳鸣、视力模糊甚至晕厥等脑缺血症状,压迫喉返神经出现声音嘶哑、呛咳,压迫舌下神经出现伸舌偏斜,压迫交感神经出现Horner综合征,压迫气管出现呼吸困难等。

少数患者合并颈动脉窦综合征,因体位改变,肿瘤压迫颈动脉窦引起心跳减慢、血压下降、晕厥等症状。

有的肿瘤可向咽部生长,检查时咽侧壁饱满、膨隆。因颈动脉体瘤附着于动脉鞘,故可向侧方移动,但垂直方向活动受限。部分肿块可扪及搏动和闻及血管杂音。

治疗

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由于瘤体血供丰富,病变部位特殊,手术风险大、出血多。术前颈动脉压迫训练有助于颅内侧支循环的建立。手术方式有肿瘤剥离术、肿瘤切除并血管重建术及肿瘤切除并血管结扎术。

预防

1、科学运动

颈动脉体瘤的病因一般认为与慢性缺氧有关,所以从事一些种类的运动都有助于减低患颈动脉体瘤风险,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加入运动。一些有氧运动是很不错的。

2、合理膳食

选择健康的食物和饮料代替高脂肪、高糖分和高热量的食物,多吃不同种类的蔬菜水果、全谷物和豆类食物,减少进食红肉(牛肉、猪肉和羊肉),避免食用加工的肉类,限制食用高盐的食物。

3、戒烟酒,节制饮食

为了肿瘤预防,尽量不要饮酒。如果饮酒,则应该限制每日的饮酒量,男士每天不应多于2杯,女士不应多于1杯。


目录

  • 介绍
  • 最新文章
  • 症状
  • 病因
  • 检查
  • 鉴别
  • 并发症
  • 治疗
  • 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