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藤痣

伊藤痣
由伊藤于1954年首先报告,故命名“伊藤痣(Itos nevus)”。伊藤痣...

别名:肩峰三角肌褐青色痣

就诊科室:皮肤科 

医生指导:伊藤痣常见问题 >>

介绍

由伊藤于1954年首先报告,故命名“伊藤(Itosnevus)”。伊藤痣是发生于一侧肩颈、锁骨上区及上臂部等后锁骨上神经和臂外侧皮神经分布区的一种色素性病变。

最新文章

伊藤痣症状有哪些 如何治疗伊藤痣

伊藤痣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伊藤痣是什么?

伊藤痣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

伊藤痣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伊藤痣治疗前的注意事项

更多文章>>

症状

在肩颈、锁骨上区及上臂等处的皮肤发生淡青、灰蓝、淡褐、深褐或蓝褐色斑疹或斑片,呈斑驳状。一般斑片中央色深,边缘渐变淡,或中央为斑片,边缘为斑点,或整个病变为疏密不一的斑点,界限多不甚清晰。偶尔病变的某些区域可略微隆起或有粟粒到绿豆大小的蓝黑色隆起物。

根据临床表现不难诊断。

病因

(一)发病原因

黑素细胞在皮肤中分布异常引致。

(二)发病机制

镜下见黑素细胞位于真皮中部,可累及真皮上部或皮下组织。黑素细胞数目较多,在病变的隆起处更多,胞体伸长,呈梭形,散在分布于真皮胶原纤维之间。少数病变中可见噬黑素细胞。

检查

皮肤常规检查:在肩颈、锁骨上区及上臂等处的皮肤发生淡青、灰蓝、淡褐、深褐或蓝褐色斑疹或斑片,呈斑驳状。一般斑片中央色深,边缘渐变淡,或中央为斑片,边缘为斑点,或整个病变为疏密不一的斑点,界限多不甚清晰。偶尔病变的某些区域可略微隆起或有粟粒到绿豆大小的蓝黑色隆起物。

鉴别

伊藤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1.蒙古斑:出生时即有,几年内可自行消退,病变部位可发生身体的任何部位。

2.牛奶咖啡斑:是神经纤维瘤病的皮肤表现,为皮肤表面上多发并呈圆形的色素增深斑块,色黄褐,大小不等。

并发症

本病可成进行性增大,皮肤表面可有破溃出现,故容易并发感染,由于皮肤完整性被破坏,故可因患者抓挠诱发皮肤细菌感染或者真菌感染,通常继发于体质低下,或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以及有灰指甲等真菌感染的患者,如并发细菌感染可有发热、皮肤肿胀、破溃及脓性分泌物流出等表现。严重病例可导致脓毒血症,故应引起临床医生的注意。

治疗

(一)治疗
根据临床表现的不通,治疗方案也不尽相同,对于轻症的患者,一般不需要和资料,如果严重的皮肤色素沉着的患者,可给予激光打掉,或者才用局部皮肤腐蚀去除色素沉着。激光治疗的效果优于腐蚀性点痣治疗。合并感染的应积极抗感染治疗。
(二)预后
本病一般预后可,较少有恶变者。

预防

预防:本病暂无有效预防措施。注意健康,做好安全防护,减少和避免不良因素的刺激及意外伤害,可以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另外,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也是本病预防和治疗的关键。万一发病,应积极治疗,主动干预,防止并发症的出现。

预后:主要是因黑素细胞在皮肤中分布异常引致,干冰压迫法、液氮冷冻、皮肤磨削术、植皮术、皮肤剥脱法等,虽然能使皮损色素减退,但难获彻底治愈,且易导致瘢痕或色素脱失,治疗过程也很痛苦,疗效极不理想。


相关疾病

 性病 神经纤维瘤病 

目录

  • 介绍
  • 最新文章
  • 症状
  • 病因
  • 检查
  • 鉴别
  • 并发症
  • 治疗
  • 预防
  •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