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酸细胞增多性复发性肉芽肿皮炎

嗜酸细胞增多性复发性肉芽肿皮炎
嗜酸细胞增多性复发性肉芽肿皮炎(Recurrentgrannulomatou...

别名:嗜酸细胞增多性蜂窝织炎,嗜酸性蜂窝织炎,韦尔综合征

就诊科室:皮肤性病科 皮肤科 

医生指导:嗜酸细胞增多性复发性肉芽肿皮炎常见问题 >>

介绍

嗜酸细胞增多性复发性肉芽肿皮炎(Recurrentgrannulomatousdermatitiswitheosinophilia)又名嗜酸细胞增多性蜂窝织炎(Eosinophiliccellulitis)。本病1971年由Wells报告故亦称Wells综合征。

最新文章

嗜酸细胞增多性复发性肉芽肿皮炎应...

嗜酸细胞增多性复发性肉芽肿皮炎是...

嗜酸细胞增多性复发性肉芽肿皮炎是...

嗜酸细胞增多性复发性肉芽肿皮炎有...

嗜酸细胞增多性复发性肉芽肿皮炎治...

更多文章>>

症状

为反复发作的大片水肿性红斑,类似急性蜂窝织炎,数天后形成无痛性、浸润性肉芽肿性真皮内和皮下组织肿块,典型皮损位于背上部、四肢或臀部。皮损进展时患部变硬。可在2月内完全消退。全身症状可有发热、哮喘及关节痛。大多数患者末梢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增高。

病因

(一)发病原因
目前认为本病的发病原因仍然不清楚,可能为一种过敏反应。大多数患者原因完全不明,有些则与节肢动物叮咬,药物过敏,寄生虫感染,先天过敏性体质,内脏恶性肿瘤,皮肤真菌感染有关。
(二)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还不清楚,和各种病原体的感染存在有一定的相关性。

检查

细胞病理:早期真皮内可见致密的以嗜酸性粒细胞为主的浸润,其中许多嗜酸性粒细胞呈现脱颗粒,浸润可扩展到皮下组织,甚至可累及其下的肌肉。肉芽肿期皮损,嗜酸性粒细胞可见广泛的脱颗粒,在胶原纤维上有鲜红色颗粒聚集,形成特征性的“火焰状图”(Flamefigure)。有些纤维周围除嗜酸性粒细胞外,可见巨噬细胞和巨细胞呈栅栏状包绕,其中心可形成渐时性坏死。

鉴别

本病应与持久性隆起性红斑鉴别。本病有表皮下无浸润带,浸润中嗜酸性粒细胞显著增多,而持久性隆起性红斑浸润中几乎无嗜酸性粒细胞,亦不出现无浸润带。同时应和面部的皮肤结核相鉴别,两者临床表现类似,但病理学检查后者可见结核肉芽肿样病理学改变。

并发症

本病可因淋巴管堵塞发生皮的橡皮肿样改变,且患者可因抓挠造成皮肤完整性被破坏,故可因患者抓挠诱发皮肤细菌感染或者真菌感染,通常继发于体质低下,或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以及有灰指甲等真菌感染的患者,如并发细菌感染可有发热、皮肤肿胀、破溃及脓性分泌物流出等表现。严重病例可导致脓毒血症,故应引起临床医生的注意。

治疗

(一)治疗
本病的治疗主要是进行对症治疗,用羟嗪(hydroxyzine)治疗有效。糖皮质激素对抗体具有封闭作用,故临床上亦可用puvA治疗或皮损内注射皮质激素治疗。对于重症病例的患者,也可以使用丙种免疫球蛋白调节免疫功能,但后者价格比较贵,临床使用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决定。
(二)预后
本病病情比较迁延,极易复发,难以根治。

预防

本病皮损直接免疫荧光检查见血管内或血管周围主要为IgG沉积,提示本病可能为免疫复合物介导的慢性白细胞碎裂性血管炎。故预防应针对病因进行,通常可链球菌的感染有关,感染后形成免疫复合物而诱发过敏性损伤。故增加运动,增加蔬菜水果的摄入,可增强抵抗力,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本病的发生。对于已经发生的疾病,应尽早治疗,可降低并发症的风险。

相关疾病

哮喘 急性蜂窝织炎 皮炎 水肿 药物过敏 

目录

  • 介绍
  • 最新文章
  • 症状
  • 病因
  • 检查
  • 鉴别
  • 并发症
  • 治疗
  • 预防
  •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