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带绦虫病

猪带绦虫病
猪带绦虫病(taeniasissolium)是由猪带绦虫(taeniasol...

别名:链状带绦虫病,猪肉绦虫病,猪绦虫病

就诊科室:传染病科 传染科 

医生指导:猪带绦虫病常见问题 >>

介绍

猪带绦虫病(taeniasissolium)是由猪带绦虫(taeniasolium)成虫寄生在人体小肠所引起的一种肠绦虫病,又称猪肉绦虫病、链状带绦虫病。其形态和生活史与牛带绦虫有许多相似之处,但也有一些重要区别(表1)。其中,人在猪带绦虫生活史中既是终宿主也是中间宿主。猪带绦虫成虫寄生在人肠道为肠猪带绦虫病,其幼虫寄生在人皮下组织、肌肉、脑等组织器官内则为猪囊尾蚴病(囊虫病)。囊虫病是人重要寄生虫病之一,下面主要阐述猪带绦虫病。

最新文章

猪带绦虫病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猪带绦虫病的治疗方法有哪些呢?

猪带绦虫病是由哪些原因引起

猪带绦虫病的临床症状有哪些?

猪带绦虫病的发病原因和发病机制

猪带绦虫病的概述知识

猪带绦虫病是什么?

猪带绦虫病应该做哪些检查?

猪带绦虫病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猪带绦虫病可以并发哪些疾病?

更多文章>>

症状

猪带绦虫病的症状与牛带绦虫病相似,一般无明显症状。人肠内寄生虫数一般为一条,偶亦可有两条或以上,国内报告最多为19条。临床症状可有腹痛、恶心、消化不良腹泻、体重减轻,虫数多时偶可发生肠梗阻。与牛带绦虫病相似,患者多以粪便中发现节片而就诊。
猪带绦虫病的重要性在于患者肠道内成虫有导致囊虫病自体感染的危险。猪肉绦虫患者在肠道逆蠕动或驱虫时,脱落的妊娠节片均有反流入胃的可能,经消化孵出六钩蚴而造成自体感染囊虫病。此种途径比因卫生习惯不良或虫卵污染食物而吞入虫卵更为重要。国外报告囊虫病450例中,21.6%有肠绦虫病史,国内则为28.6%~67.3%;而猪带绦虫患者有2.3%~25%同时并发囊虫病,且感染期愈长,自体感染危险性愈大。特别在皮下型和癫痫型囊虫患者,有肠绦虫病史者各占48.1%和48.6%。因此,对猪带绦虫患者不能因症状不明显而忽视早期彻底治疗。
大便中有排出绦虫节片史,尤其伴有囊虫皮下结节或有癫痫样发作者均应考虑猪带绦虫病。病史与实验室检查结合可使绝大多数患者诊断明确。因为猪带绦虫病可并发危险的囊虫病,故应与牛带绦虫病认真鉴别。两者节片鉴别要点为:①头节:猪带绦虫较小,圆球形,有顶突及小钩;牛带绦虫较大,近四方形,无顶突及小钩;②成熟节片:猪带绦虫卵巢分三叶;牛带绦虫分两叶;③妊娠节片:猪带绦虫子宫分支每侧有7~13个呈树枝状;牛带绦虫子宫分支每侧有15~30个成对分支状。

病因

(一)发病原因
猪带绦虫又称猪肉绦虫、链状带绦虫、有钩绦虫,是我国主要的人体寄生绦虫。成虫较牛带绦虫小,薄而透明,体长3~5m。头节近圆球状,不含色素,0.6~1mm。头节除有四个吸盘外,顶端具顶突,其上有25~50个小钩,排成内外两圈。颈部纤细。链体节片数较少,约数百个。成熟节片近方形。妊娠节片窄长,子宫分支数较少,7~13个,呈多树枝形状分布。虫卵与牛带绦虫卵难以区别。
猪带绦虫成虫寄生在人小肠内,其妊娠节片从链体脱落,随粪便排出体外。当中间宿主猪吞食粪便中妊娠节片后,虫卵在其十二指肠内受消化液作用破裂,六钩蚴逸出并循肠壁血流或淋巴到达宿主体内各部位。虫体逐渐生长,中间细胞溶解形成空腔并充满液体,约经10周发育为成熟囊尾蚴。猪体内的囊尾蚴以肌肉最多,其中以股内侧肌为最多。成熟囊尾蚴呈椭圆形,约20mm×11mm.,乳白色半透明。人误食入生的或半生的带囊尾蚴的病猪肉后,在胃内囊尾蚴囊壁被消化,在十二指肠内囊尾蚴头节外翻,固着于小肠壁发育为成虫,约2~3个月后粪便中即可发现虫卵(图1)。
成虫在人体内大约可存活25年左右。人有时也可因食入被虫卵污染的食物或在驱虫时节片反流到咽部而被吞下造成摄入虫卵。虫卵在人体内亦可发育为囊尾蚴而罹患猪囊尾蚴病,当囊尾蚴寄生在人重要脏器如脑、眼等处则可危及生命或造成严重损害。
(二)发病机制
人因吃含有囊尾蚴的猪肉而感染,也可能因意外摄入人排泄物中的猪带绦虫的虫卵,成为中间宿主而发生囊尾蚴病;此外,若肠道中存在成虫,反胃时可将肠道中的孕节带至胃内并孵出六钩蚴,移行至皮下组织,肌肉,内脏和中枢神经组织.

检查

与牛带绦虫病相同。血象中有时可见嗜酸性粒细胞轻度增高。粪便或肛门拭子检查虫卵阳性率不高且无法区别虫种。从粪便中排出的妊娠节片内的子宫分支形状和数目有助于与牛带绦虫鉴别。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可检出患者粪中抗原成分;聚合酶链反应(PCR)可扩增粪便中虫卵或虫体的种特异性DNA,以检测人体内猪带绦虫成虫,亦可帮助诊断。

鉴别

因为猪带绦虫病可并发危险的囊虫病,故应与牛带绦虫病认真鉴别。从节片上看:
①头节:猪带绦虫较小,外形呈圆球形,有顶突及小钩;牛带绦虫较大,近四方形无顶突及小钩;
②妊娠节片:猪带绦虫子宫分支每侧有7~13个呈树枝状;牛带绦虫子宫分支每侧有15~30个成对分支状
③成熟节片:猪带绦虫卵巢分三叶;牛带绦虫分两叶

并发症

可并发阑尾炎或肠梗阻,以及囊虫病等。
囊虫病是由猪带绦虫的幼虫(囊尾蚴)寄生人体所致的疾病。
①皮下及肌肉囊尾蚴病皮下囊尾蚴结节数可从1个至数千个不等,以躯干和头部较多,四肢较少。
②脑囊尾蚴病癫痫发作、颅内压增高和精神症状是脑囊尾蚴病的三大主要症状,以癫痫发作最多见。
③眼囊尾蚴病症状轻者表现为视力障碍,眼底镜检有时可见头节蠕动,重者可失明。

治疗

(一)治疗
猪带绦虫病有并发囊尾蚴病(囊虫病)的危险,故患者需注意隔离并及早彻底治疗。此外注意个人卫生,便后饭前洗手,以防止自体感染。
驱虫治疗方法与牛带绦虫病基本相同,且效果较好。吡喹酮5mg/kg体重,治疗猪带绦虫病即可获95%以上有效率。近年研究发现,吡喹酮治疗猪带绦虫病时,有激发患者并发猪囊尾蚴病出现症状的现象,如癫痫发作、剧烈头痛等。在流行区大规模治疗时,可能有少数猪带绦虫患者并发有脑囊尾蚴病,使用吡喹酮驱绦虫同时可引起脑内囊尾蚴蜕变死亡破裂,刺激脑组织水肿与炎性反应,导致危险的脑水肿甚至脑疝形成。故在以吡喹酮治疗个别确无囊尾蚴病并发的猪带绦虫患者时可采用5~10mg/kg体重疗法,但在神经系统猪囊尾蚴病高度流行区,特别在现场大规模治疗时,以采用2.5mg/kg体重小剂量疗法为宜,既可保持驱绦虫的高效,又可避免发生严重副作用。
驱治猪带绦虫病应防止恶心呕吐,以免妊娠节片反流入胃或十二指肠造成虫卵自体感染导致囊尾蚴病。驱虫前可先服小剂量氯丙嗪12.5mg,服驱虫药后2小时应服泻药50%硫酸镁60ml。并发脑囊尾蚴病的猪带绦虫患者,驱虫治疗应住院,在严密观察下进行。一般在治疗囊尾蚴病的同时肠内绦虫亦可一并驱出,详细方法参见囊尾蚴病。
(二)预后
本病的病程很长,但预后多良好。

预防

1.普查普治人为猪带绦虫惟一有流行病学意义的终宿主,故彻底治疗患者是控制传染源的有效措施,不仅可使患者得以治愈,而且可减少猪囊虫病发病率。近年国内东北地区推行的“驱绦灭囊”工作已取得很大成绩,猪带绦虫病和猪囊虫病发病率明显下降。
2.加强卫生宣教教育群众改变不良的生食、半生食猪肉的饮食习惯,严格执行生熟炊具分开,注意个人卫生。加强饮食摊点的卫生检疫,患猪带绦虫病者不得从事饮食行业工作。
3.严格肉类检疫屠杀生猪必须经国家指定卫生部门检疫后方可进入市场,严禁“米猪肉”上市买卖。猪毛经氢氧化钠或氯化铁显色液处理后,其毛根部毛鞘的颜色可由健康猪的白色变为病猪的褐色或棕色,准确率可达81.2%~100%,可推广应用。屠宰后如将猪肉在-12~-13℃下冷藏12h,其中囊尾蚴可完全杀死。
4.改变养猪方法提倡圈养,不让有接触人粪而感染的机会。国内曾试用猪全囊虫匀浆(Q83抗原)配以弗氏佐剂给猪进行免疫接种,3年总保护率为91.39%;用Q83抗原弗氏佐剂一次接种3ml可达到100%保护率,安全保护期可达7~8个月。

相关疾病

癫痫 头痛 脑疝 消化不良 腹泻 腹痛 脑水肿 肠梗阻 肠绦虫病 囊尾蚴病 囊虫病 

目录

  • 介绍
  • 最新文章
  • 症状
  • 病因
  • 检查
  • 鉴别
  • 并发症
  • 治疗
  • 预防
  •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