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湿疹

耳湿疹
耳湿疹(eareczema)指发生于耳轮、外耳道、耳后皱褶部位的湿疹,常伴有...

别名:耳部湿疹

就诊科室:皮肤性病科 皮肤科 其他科室 中西医结合科 

医生指导:耳湿疹常见问题 >>

介绍

湿疹(eareczema)指发生于耳轮、外耳道、耳后皱褶部位的湿疹,常伴有瘙痒以及黄色水样分泌物经外耳道流出,以婴幼儿比较常见。

最新文章

耳癣是怎么引起的 出现耳癣应该...

耳朵里长痘痘是怎么回事 耳朵里长...

外耳道长痘痘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耳垂里长痘痘原因 三大诱因引起耳...

耳朵里长痘痘怎么回事,警惕这四方...

耳朵里面长痘痘是怎么回事

耳湿疹正确治疗方法与预防方法

耳湿疹的治疗与预防方法

耳湿疹是一种什么样的病

耳湿疹是由哪些因素引起的

更多文章>>

症状

本病多发生在耳后皱襞处,表现为红斑、渗出,有皲裂及结痂,有时带脂溢性。常两侧对称。中耳炎或耳挖伤引起的湿疹,可有或多或少的脓性分泌物和脓痂。眼镜架、耳环引起的多局限于接触部位,表现为湿疹样皮肤损伤,可有皮肤瘙痒、灼热、疼痛等改变。

病因

(一)发病原因

本病病因具有多样性,如脂溢性皮炎异位性皮炎均可表现为耳湿疹,外耳道湿疹可由过敏性损伤以及中耳炎或耳挖伤引起,感染的细菌多为葡萄球菌或链球菌。镀镍的眼镜架、耳环等金属刺激也可引起耳湿疹。

(二)发病机制

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

检查

根据发病的部位,以及急性期皮损原发疹的多形性,易有渗出液,瘙痒剧烈,对称发作及慢性期的浸润、肥厚等特征诊断不难。实验室检查:无特异性,血液中嗜酸性粒细胞可能增加。检查见耳前后皮肤或耳周皮肤,湿疹外形可以是很小的斑点状红疹,散在或密集在一起,也可以表现为丘疹、水疱、糜烂、浆液性渗出、黄色结痂等。

鉴别

1.外耳的接触性皮炎以及神经性皮炎均应与耳湿疹鉴别。
2.脂溢性皮炎:经过中可有湿疹样改变,但本病主要发生于头部、胸前、背部中央、腋窝、阴部等皮脂分泌较多的部位,常先自头部开始发病,向下蔓延,损害主要表现为黄红色或鲜红色斑,上覆有油腻性鳞屑或痂皮。
3.手足癣:手足湿疹、汗疱疹易与混淆,但发病部位与本病差距比较大,故可根据发病部位进行鉴别。

并发症

本病主要是合并皮肤感染,除了常见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皮肤感染外,比较少见的像是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疣、或是传染性斑块,有一些小朋友如果对食物或是环境中的某样东西过敏,有时也会加重耳湿疹的症状。故应注意保持皮肤的清洁,如果有粘膜破损应进行消毒处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治疗

本病主要因过敏以及感染因素造成,故治疗上主要针对过敏以及感染进行。

①抗组胺药物:H1受体拮抗剂有镇静、止痒、减少渗出等作用,常用药有氯苯那敏(扑尔敏)4mg/次,3次/d,儿童0.35mg/(kg·d);赛庚啶2mg/次,3次/d;苯海拉明25mg/次,3次/d;亦可选择无中枢镇静副作用的药物,如特非那定60mg/次,2次/d;西替利嗪10mg/次,1次/d。可两种药物交替应用或联合应用,也可与H2受体拮抗剂联合应用,以增强疗效。

②非特异性脱敏治疗:急性或亚急性湿疹可用10%葡萄糖酸钙10ml或10%硫代硫酸钠10ml静脉注射,1次/d;或0.25%普鲁卡因20ml加维生素C1~2g静脉注射,1次/d。
③糖皮质激素:一般不主张应用,对急性期炎症显著且泛发者可考虑短期服用,如泼尼松20~40mg/d,见效后可酌情减量以至停用。
④免疫调节剂:可选用冻干卡介苗(卡提素)、胸腺素、转移因子、左旋咪唑等,对慢性湿疹,尤其是老年患者有效。

⑤抗生素:对伴有细菌感染、发热、淋巴结肿大者,可选用如内服红霉素、环丙沙星或肌注青霉素等。

预防

湿疹应该如何预防?
本病好发于夏季,有过敏体质的多发,婴幼儿的发病率高于成年人。
1.去除病因
(1)尽管湿疹的病因不易明确,但我们仍然应该详细询问病史,进行必要的系统检查,尽量找出可能的病因,并加以去除。
(2)由过敏体质的人,除了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尽量避免接触容易引起过敏的物质(详见病因中的致敏物)以外,还应加强身体锻炼,以便改善过敏体质状态。
2.避免刺激因素湿疹一旦发生,作为患者,要尽量避免刺激因素,包括搔抓,开水烫洗,肥皂擦洗,饮酒及辛辣食物等,以免加重湿疹的病情。
3.早诊断,早治疗根据湿疹的临床特点,瘙痒剧烈,多形性损害,有渗出倾向,好发四肢屈侧及容易反复发作,容易做出诊断,趋于密集分布的红色丘疹,丘疱疹伴剧烈瘙痒,有助于湿疹的早期治疗,由于早期湿疹大多属于急性期或亚急性期,因此外用药治疗应循序相应的原则。

相关疾病

异位性皮炎 中耳炎 湿疹 脂溢性皮炎 

目录

  • 介绍
  • 最新文章
  • 症状
  • 病因
  • 检查
  • 鉴别
  • 并发症
  • 治疗
  • 预防
  •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