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冬季瘙痒症又称皮脂缺乏性湿疹(asteatoticeczema),裂隙性湿疹(eczemacraquele),冬令湿疹。主要见于老年人皮肤,特别是小腿、前臂和手部发生以干燥和发裂为突出的湿疹样皮炎。
最新文章
症状
皮肤干燥,或有少许柔软细薄鳞屑,皮肤皱纹清楚,因血流缓慢,局部温度比正常低。掌部皮肤较粗糙,特别在指垫处,纹路宽深,重者出现裂隙。因反复搔抓后可发生炎性程度不同的湿疹,以丘斑疹为主,水疱、糜烂或渗出较少。反复发生,病程慢性,可经久不愈。
患者皮肤可见开裂,开裂可以分为3个阶段,称为皴裂、龟裂和皲裂,皴裂可见于冬季老年人的腿部,特别是小腿伸侧,天然带方形鳞屑,像鱼鳞一样,边缘可略为翘起,中心黏着,剥之易脱落,但又重新长出;可无主观感觉,或稍有不同程度的痒感。老年人鳞屑较多,抓之层层脱落。如裂纹稍深,像龟背一样,称龟裂。皲裂主要发生于手足,较深而痛,重者出血。
本病好发于老年人,亦常见于秋风后,小腿的皮肤,特别是小腿伸侧。
皮肤干燥,局部温度比正常低。皮肤较粗糙,可见皮肤开裂,见于冬季老年人的腿部,特别是小腿伸侧,天然带方形鳞屑,像鱼鳞一样,边缘可略为翘起,中心黏着,剥之易脱落,但又重新长出;就可考虑本病。
病因
(一)发病原因
皮肤中皮脂缺乏及水分丢失可能是主要的原因。而造成皮脂缺乏的因素很多,有皮肤自然干燥伴明显皮脂缺乏、年龄(老年者)、疾病、营养不良、皮肤萎缩、硬化、缺汗、内分泌功能减退、环境湿度、角层贮藏水分的完整性破坏等。
(二)发病机制
某些疾病如癌症、肝胆疾病、HIV感染、营养不良、药物或接触某些化学物质导致表皮水分减少、皮肤干燥等均可发生皮肤瘙痒,经常搔抓进而出现炎症而发病。
检查
本病主要因皮肤中皮脂缺乏及水分丢失可能是主要的原因。根据急性期皮损原发疹的多形性,易有渗出液,瘙痒剧烈,对称发作及慢性期的浸润、肥厚等特征诊断不难。实验室检查:无特异性,血液中嗜酸性粒细胞可能增加,提示本病和过敏因素也存在有相关性。
鉴别
1.接触性皮炎应与急性湿疹鉴别。
2.神经性皮炎应与慢性湿疹鉴别。
3.脂溢性皮炎经过中可有湿疹样改变,但本病主要发生于头部、胸前、背部中央、腋窝、阴部等皮脂分泌较多的部位,常先自头部开始发病,向下蔓延,损害主要表现为黄红色或鲜红色斑,上覆有油腻性鳞屑或痂皮。
4.手足癣手足湿疹、汗疱疹易与混淆。前者常单侧起病,进展缓慢.可有小疱和干燥脱屑,当蔓延至手、足背出现边缘清楚的损害时有很大诊断价值,真菌检查阳性时可以确诊。
并发症
本病主要以皮肤瘙痒为主要表现,故患者常抓挠皮肤造成皮肤黏膜破裂而合并细菌感染。除了常见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皮肤感染外,比较少见的像是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疣、或是传染性斑块,有一些病患如果对食物或是环境中的某样东西过敏,有时也会加重冬季瘙痒症的症状。
治疗
疾病前兆:患者皮肤可见开裂,开裂可以分为3个阶段,称为皴裂,龟裂和皲裂,皴裂可见于冬季老年人的腿部,特别是小腿伸侧,天然带方形鳞屑,像鱼鳞一样,边缘可略为翘起,中心黏着,剥之易脱落,但又重新长出;可无主观感觉,或稍有不同程度的痒感,老年人鳞屑较多,抓之层层脱落,如裂纹稍深,像龟背一样,称龟裂,皲裂主要发生于手足,较深而痛,重者出血。
预防措施:
●每周洗1~2次澡即可,洗澡时不可用碱性太强的肥皂或摩擦过多,浴水温度以35℃~37℃为宜。若洗澡太勤、水温过高或肥皂用得太多,都会使原本干燥的皮肤失去皮脂滋润而更加干涩、枯萎,从而加重瘙痒。被褥不宜太暖,冬季应适量涂抹润肤膏保护皮肤。
●冬季洗澡、洗头也要及时擦干、吹干。不能错误地认为室内有空调,本身干燥,洗澡后不需要及时擦干。
●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多食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和水果,保持大便通畅,这样能有效地将体内积聚的致敏物质及时排出体外。不吃有过敏或刺激的食物,如鱼、虾、蟹等。对已经证明有过敏的食品,包括同类食品均应绝对忌服。应戒烟酒,不喝浓茶、咖啡。有瘙痒症的人可服用一些维生素E。
●生活要有规律,心情要保持愉快,不要过度疲劳,避免发怒和急躁。早睡早起,临睡前不宜喝浓茶与咖啡,以保证充足的睡眠。
●适当参加体育锻炼以促进皮肤的新陈代谢,提高皮肤对营养的吸收,还可以促进汗液的分泌,减轻皮肤干燥,缓解症状。平时可选择散步、打羽毛球、练太极拳、练气功等活动
预防
本病通常是由于空气干燥以及过敏因素造成,故可针对病因进行预防。住房内不要太干燥,沐浴时不宜用肥皂,避免碱性成分带走皮肤油脂,失去保水作用,浴水温度不超过32℃,经常外搽些润肤露或不含香料的单纯霜,避免搔抓,必要时可口服具有止痒作用的抗过敏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