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虫病的发病机制有什么
发布时间:2023-02-06 19:41:58
分享包虫病这种疾病也许你并没有听说过,当然了往往处理包虫病的时候,患者需要配合治疗,这是因为我们对于认识包虫病这种疾病的角度有很多,比如说我们应该了解疾病的发病因素,还需要做好患者的病情知识了解。
棘头体被人吞食后在肠内伸出以角质倒钩挂于小肠壁黏膜上,或吻突侵入肠壁,形成一圆柱形小窦道,浅者到黏膜下;深者穿破肠壁,引起黏膜损害,发生出血、坏死、溃疡、穿孔。虫体发育过程中常更换附着部位,使损伤范围扩大,炎症加重。加之虫体代谢产物的影响,使患者出现消化道症状如腹痛、腹泻、消瘦、贫血和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由于虫体的吻突深及肠黏膜下层、肌层,甚至浆膜层,故极易发生肠穿孔,导致局限性或弥漫性腹膜炎。小的慢性穿孔形成腹腔内炎症性包块,发展为腹腔内脓肿、粘连性肠梗阻,亦可损伤肠壁血管导致肠出血。
病变主要在回肠中、下段。受累肠管一般长30~200cm,重者可累及整个小肠。肠黏膜充血、水肿、肥厚,有散在的溃疡,其数目多于虫体。与溃疡相对应的浆膜面上有本病特殊的白色结节突出,直径O.2~2.5cm,圆形或椭圆形。显微镜下观察,结节中央部分为凝固性坏死,外层为嗜酸性粒细胞或浆细胞为主的炎性肉芽肿。虫体常叮咬在结节的黏膜面上,牵动虫体时结节随之移动。肠穿孔的部位亦位于结节中央。浆膜面上常有纤维素附着,大网膜亦常与肠粘连。肠系膜淋巴结明显肿大,并有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
做好疾病知识了解之后,患者也会存在着不同的症状,这些症状的不同,我们给出包虫病的具体处理方案也是不同的,但是重要的是我们处理之后在一定的时间之内也需要做好检查,这样可以看看自己治疗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