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精症

无精症
精液检查发现没有精子,我们称为无精症引。作为最难治的不育症之一,无精症曾给患...

就诊科室:其他科室 男科 外科 泌尿外科 

医生指导:无精症常见问题 >>

介绍

精液检查发现没有精子,我们称为无精症引。作为最难治的不育症之一,无精症曾给患者带来深重痛苦,也给医生带来无数困扰。“在所射出的精液中连续3次找不到一个精子,称为无精子症”。无精症约占男性不育症患者的15%-20%,病因繁多,概括起来分为两大类。一是睾丸本身功能障碍,称为原发性无精子症或非梗阻性无精症。二是睾丸生精功能正常,但因输精管道阻塞,精子无法排出体外,称为梗阻性无精症引。

最新文章

生活压力大扼杀男性精子

多吃西红柿对精子好处多

男性精子要细心料理护养

阳痿精液和精子是正常的

睾丸少无精是什么原因 有哪些原因...

无精症睾丸取精 应该如何治疗和...

无精症与附睾淤积症的危害

附睾炎会导致无精子吗 如何治疗...

睾丸炎性无精症要怎么预防和治疗

无精症射精时射出来的精子有颜色吗

更多文章>>

症状

1、精液常规3次以上均无精子。
2、免疫学检查可明确是否免疫性不孕
3、输精管造影可明确精道有无阻塞及其阻塞部位。
4、睾丸B超时可发现睾丸大体病变,睾丸活检可提供更加确实的诊断治疗依据。
5、精液离心沉淀后检查,3次均未发现精子,即可诊断为无精症。
6、体检时,睾丸容积小于10毫升,质地异常柔软,提示为睾丸功能差。
7、多数患者都是由于婚后多年,且在没有采取避孕措施的前提下,无法使妻子受孕,而前来医院接受不孕不育检查时发现患有无精症。

病因

1、内分泌疾病、垂体功能亢进或低下、垂体肿瘤、肾上腺功能亢进或低下、甲亢或甲低等。
2、先天性睾丸异常。
3、睾丸本身病变。如睾丸外伤、炎症、扭转以及睾丸血管病变等。
4、遗传性疾病。如常染色体或性染色体异常、克氏合征等。
5、输精管堵塞。
6、放射损伤及药物损害睾丸生精细胞造成无精。

检查

1、内分泌检查:血清FSH(卵泡刺激素)、LH(黄体生成素)、PRL(催乳素)、T(睾酮)、DHT(双氢睾酮)有助于辨别是原发性睾丸功能衰竭还是继发性睾丸功能衰竭。
2、梗阻性检测:可以检测精浆中性a-葡萄糖苷酶和精浆果糖,因为前者由附睾产生,而后者由精囊产生。检测两者的浓度差异,结合精液量和PH值变化(正常排精量一次为2--8ml,PH值为7.2-8.0,其中精囊液占70%,精囊液PH值偏碱性)可以判断有无梗阻,梗阻在附睾、输精管,还是在精囊、射精管处。
3、睾丸活检:睾丸活检能明确诊断睾丸的生精状况。因其具有一定的创伤性等因素,故世界卫生组织对此持谨慎态度。推荐只在睾丸体积正常、血FSH正常的无精子症患者中进行。

鉴别

1.少精子症:少精子症是指精液中的精子数目低于正常具有生育能力男性的一种疾病,国际卫生组织规定男性的精子在每毫升不低于2千万,如果低于2千万就归为少精子症。
2.死精子症:精液中精子成活率减少,精液检查中发现死精子超过40%者为死精子症,亦称死精子过多症,但是因检查方法不当或未按正常方法搜集精液,而人为造成的死精子增多,称为假死精子症,必须予以鉴别。

并发症

本病易导致不育。

治疗

1.精子生成障碍而致真性无精子的治疗:本类疾病治疗效果较差,特别是无睾症及睾丸病理改变严重的疾病。双侧隐睾患者若及早手术治疗尚保存生育能力,但大于5岁仍未手术,预后不良。
2.阻塞性无精子症的治疗:对于由于输精管道炎症,水肿而致阻塞者,可用抗生素加糖皮质激素治;由于囊肿压迫引起者,可手术切除囊肿;对于先天畸形或发育不良严重等梗阻无法解决者,可考虑供精者精液人工受精(AID)来补救。

预防

在不育患者中,无精症出现的频率为5%-20%,无精症会导致男性不育,严重危害男性健康,专家指出,立即抛弃香烟、慎重吃药、避免激烈的跑步、休息时间不要过长、不长期禁欲、夜间起来排尿等都能预防无精症现象的出现。
一、立即抛弃香烟:每天吸烟一包以上的男人,精子活力总是比不吸烟者的精子弱。但在戒烟后,应特别注意不要焦躁,因为那会使睾丸激素下降,从而造成精子减少。
二、慎重吃药:治疗抑郁症、疟疾和某些疮疱的药物会影响精子的产生。因此,当需要使用那些药物时,应事先征求医生的意见。
三、避免激烈的跑步:激烈的跑步运动会降低精子活力,因此跑步要适量,不要过于激烈,无精症发生的可能性也会降低。
四、休息时间不要过长:要找些或轻或重的事做。不要懒惰,但也不要干过重的体力活。休息和体力劳动都要适度。
五、不长期禁欲:若生殖器经常充血会使阴囊的温度升高,造成精子活力降低。因此不该长期禁欲。
六、夜间起来排尿:夜间排尿是一种好习惯,它会对精子的产生有好处,使您减少犯无精症的可能。

相关疾病

失眠 甲亢 隐睾 人工受精 营养不良 性病 水肿 男性不育症 输精管缺如 无睾症 少精子症 染色体异常 

目录

  • 介绍
  • 最新文章
  • 症状
  • 病因
  • 检查
  • 鉴别
  • 并发症
  • 治疗
  • 预防
  •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