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先天性精囊囊肿较罕见,多在青春期后始被发现,常合并射精管梗阻、血精和泌尿系感染,亦可因压迫膀胱或尿道而引起排尿障碍症状,少数是在直肠检查时偶被发现。
最新文章
症状
本病症状有血精,射精后会阴部疼痛,尿道血性分泌物,血尿、尿频、尿痛,较大者可有腹部疼痛、排尿障碍,直肠指诊或双合诊可能触及囊性肿物。
诊断首先依据临床症状和直肠指诊。精囊较大的囊肿常被误诊为尿潴留或充盈的膀胱,但插入导尿管却收集不到尿液,直肠指诊,腹部双合诊在前列腺上方可扪及肿块。
病因
(一)发病原因
先天性精囊囊肿根据其发生的来源可分为精囊本身和胚胎期中肾管发育异常形成的两类囊肿。男性胚胎在发育过程中,中肾旁管,中肾管以及存留的一些中肾小管衍变成有用结构或退化无用,它们的某些部分常形成一些管状或泡状残余结构存留在睾丸、附睾或精囊的组织中,有的形成囊肿,有的则在生后的长期生活中,因某些因素引起异常增生形成囊肿。近来文献报告精囊囊肿的发生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成人多囊肾病(adultpolcystickidneydisease,APKD)有关,亦有人(Varney,1954)认为此类囊肿相当于短缩的输尿管或认为是残留的输尿管芽发展成的一囊肿样憩室,故有人称之为“假性精囊囊肿”。
(二)发病机制
囊肿多为单发,大小不等,最大者容量数千毫升,有报道达5000ml者,国内国鸿钧报告1例囊液达2500ml,有些病例射精管狭窄或闭塞,可并发感染、结石等。国内报道合并结石7例,1例多达157枚。结石多为磷酸钙盐内含果糖成分,王树森等利用能谱仪分析一例精囊结石,见各层化学成分均为水草酸钙石,实为罕见。镜检囊肿壁为胶原结缔组织,内衬一层立方上皮,可见炎性反应,巨大精囊囊肿可造成输尿管梗阻。
检查
B型超声波或CT扫描检查,不仅能显示膀胱后结构的轮廓,且能区分实质性与囊性结构,超声图像上精囊囊肿常发生于一侧精囊,呈无回声区,囊壁光滑,细薄,后壁回声增强。CT图像上,可见精囊内有囊性厚壁病变,其密度取决于囊液内蛋白含量(CT值0~25Hu)。壁可以光滑或不规则,增强扫描后囊壁可以强化,而囊内无强化,可伴有一侧肾脏形态异常或缺如。精囊造影是诊断的重要手段,吴宏飞等报告7例中6例,郝金瑞等报告14例中11例精囊造影获诊断。膀胱镜检查可见膀胱三角区及后壁隆起。
Canabthi等认为MRI对显示精囊病变特别有用,在T2WI最宜显示精囊的卷曲及低信号增强的囊肿,做增强时也见于T1WI上。
鉴别
精囊囊肿还需与精囊癌相鉴别,精囊癌极少见,大多数继发于前列腺、膀胱、直肠或附近的组织。加藤哲郎等认为囊肿可能合并恶性肿瘤,应加以仔细鉴别。直肠指诊时可扪及坚硬结节,不规则的梭形肿块,膀胱镜检查可见整个膀胱底部及三角区抬高,而致膀胱颈梗阻,并有原发病症状,精囊造影可明确肿瘤与精囊的关系。
本病还需与前列腺囊肿,包虫性囊肿,膀胱憩室和精囊炎相鉴别,后者经直肠指诊,CT,B超常能区分,精囊造影和膀胱镜检可资鉴别。
并发症
精囊囊肿常合并其他泌尿生殖系器官的畸形,如尿道下裂、两性畸形,同侧肾不发育等,亦有报告对侧肾不发育。尿道下裂患者可见有异常的尿道孔,可经多个尿道孔排尿,容易合并泌尿系统的感染。良性畸形则有性生活困难,而不宜受孕。由于精囊囊肿还可直接压迫输精管,造成射精障碍,诱发不育。
治疗
(一)治疗
精囊囊肿通常不需要治疗,如果患者症状明显,可经会阴引流囊肿。如果合并输尿管口异位,可行肾输尿管切除术,精囊肿大且症状明显时,可手术切除。
预防
本病病因尚不明确,可能和环境因素、遗传因素、饮食因素以及孕期的情绪、营养等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故无法针对病因直接预防本病。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间接预防本病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可以减少不孕不育等并发生的发生,最大程度的矫正异常的生殖器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