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牙宣是指以龈肉萎缩,牙根宣露,牙齿松动,经常渗出血液或脓液为特征的病证。若不及时治疗,日久牙齿失去气血濡养,以致脱落。在历代医书中有齿?宣露、齿牙根摇、齿间出血、齿挺、食床等病名。《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曰:"此证牙龈宣肿,龈肉日渐腐颓,久则削缩,以致齿牙宣露。"
最新文章
症状
1.症状牙宣早期有牙齿浮起感,咀嚼无力,遇冷水时牙齿发酸,经常有口臭、口粘,进食或刷牙时牙龈流血。
2.检查牙龈红肿、出血,龈下有坚硬的牙结石;牙龈边缘与牙齿分离,形成牙周袋,挤压袋壁时常有脓液溢出;齿槽骨萎缩,牙根暴露,牙齿松动。常见于一组牙齿,严重时可波及全口牙齿。
3.结合X线检查,了解牙槽骨吸收的程度和吸收的方式,以帮助判断本病的预后。
病因
齿为肾所主,而上下牙床属阳明大肠和胃经所属,齿及齿龈均需气血的濡养。故本病可由胃火上蒸、精气亏虚、气血不足等原因引起。
1.胃火上蒸嗜食膏粱厚味,或饮酒嗜辛,辛热伤胃,脾胃积热,其热循经,熏蒸牙龈,热邪壅盛,伤及龈肉血络,龈肉腐化渗脓渗血,久则龈萎根露,牙齿松动。《明医杂著》说:"盖齿虽属肾,而生于牙床,上下床属阳明大肠与胃,犹木生于土也。肠胃伤于美酒,厚味膏粱甘滑之物,以致湿热上攻,则牙床不清而为肿,为痛,或出血,或生虫,由是齿不得安而摇动,黑烂脱落也。"《血证论??齿衄》说:"牙床尤为胃经脉络所绕,故凡衄血,皆是胃火上炎,血随火动,治法总以清理胃火为主。"
2.肾阴虚损肾主骨,齿为骨之余,肾虚精亏髓少,肾精不得上达,齿失濡养,引起骨质的萎软,兼以阴虚火旺,虚火上炎于龈肉,久则牙齿疏豁,动摇,根露。《直指方》说:"齿者,骨之所终,髓之所养,肾实主之。故肾衰则齿豁,精盛则齿坚,虚热则齿动。"
3.气血不足素体虚弱或久病耗伤,气血不足,不能上输精微于牙龈,牙龈失养,兼以病邪乘虚侵犯龈肉,以致萎缩;气虚不能摄血,血不循经,由齿龈间流渗而出,而成此病。《圣济总录》卷一百二十一说:"牙齿虽为骨之所终,髓之所养,得龈肉而固济,可以坚牢,今气血不足,揩理无方,风邪袭虚,客以齿间,则令肌寒血弱,龈肉缩落,渐至宣露,永不附着齿根也。"
检查
临床体格检查:牙龈红肿、出血,龈下有坚硬的牙结石;牙龈边缘与牙齿分离,形成牙周袋,挤压袋壁时常有脓液溢出;齿槽骨萎缩,牙根暴露,牙齿松动。常见于一组牙齿,严重时可波及全口牙齿。
实验室检查:X线检查,了解牙槽骨吸收的程度和吸收的方式,以帮助判断本病的预后。血常规检查可见血象明显增高,同时也可以行分泌物检查。
鉴别
齿为肾所主,而上下牙床属阳明大肠和胃经所属,齿及齿龈均需气血的濡养,故本病可由胃火上蒸,肾阴虚损,气血不足等原因引起。由于患者嗜食膏粱厚味或辛辣、酗酒,辛热伤胃,脾胃积热,火热循经熏蒸牙龈,伤及龈肉脉络,龈肉腐化溢脓渗血,久则肉痿根露,牙齿松动;或肾阴虚损,肾虚精亏血少,肾精不能上达于齿,齿失濡养,引起骨质的痿软,兼以阴虚火旺,虚火上炎于龈肉,久则牙齿疏豁、动摇、根露;或由于素体虚弱,或久病耗伤正气,气血不足,牙龈失于滋养而病邪乘虚而入,以致龈肉萎缩,气虚不能摄血,血不循经,由齿龈间流渗而出,而成此病。
本病与肾、脾胃、大肠等脏腑有关,辨证首先辨牙宣的虚实,属何脏腑。虚证多表现为肾阴、气血的亏虚,实证多由于胃火上炎所致,并可出现虚实挟杂的情况。大多数患者,辨证其本在肾,为虚,而其标在胃,为实。所以,在治疗上以滋阴补肾,益精固齿,健脾益气,清胃泻火为治则,并应注意病情的缓急。如果炎症突出,则先治标,先以清热解毒排脓为治则,待炎症控制,再以培肾固齿为治则。
并发症
本病属于感染性疾病,通常是由于链球菌以及葡萄球菌直接感染牙龈所致,故临床的并发症通常和局部组织的感染有直接关系。可因牙周组织的感染造成远处组织以及器官的感染。如果抵抗力低下的患者或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可因感染进入血液,造成脓毒血症。
治疗
胃火上蒸
【证见】牙龈红肿疼痛,出血溢脓。烦渴喜冷饮,多食易饥,胃脘嘈杂,口干,口臭,大便秘结,尿黄。舌质红,苔黄厚,脉滑数。
【治法】清胃泻火,消肿止痛。
【方药】
1.主方清胃散(李杲《兰室秘藏》)
处方:生石膏30克(先煎),生地黄15克,当归10克,牡丹皮12克,黄连10克,升麻6克。水煎服。
牙龈红肿较甚者,加蒲公英、牛蒡子、栀子。出脓者,加马勃、天花粉、皂角刺、穿山甲。出血明显者,加旱莲草、白茅根、茜根。大便秘结者,加大黄、芒硝。
2.中成药
(1)清火片,口服,每次3―4片,每日3次。
(2)黄连上清丸,口服,每次l丸,每日1―2次。
肾阴亏损
【证见】牙齿疏豁松动,咀嚼无力或微痛,牙龈溃烂萎缩,边缘微红肿,易渗血,齿根宣露。头晕,耳鸣,腰酸,手足心热。舌质微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滋阴补肾,益精固齿。
【方药】
1.主方六味地黄汤(钱乙《小儿药证直诀》)
处方:熟地黄18克,山茱萸15克,山药15克,茯苓15克,牡丹皮12克,泽泻12克。水煎服。
牙齿动摇,牙根宣露明显者,加枸杞子、龟板、菟丝子,以助益肾精固齿。耳鸣、手足心热者,加知母、黄柏,以滋阴降火。
若肾阴虚而兼有胃热者,可用玉女煎(《景岳全书》)加女贞子,以滋肾阴、清胃热。若见肾阳不足之象,如腰寒肢冷,小便清长等,可选用附桂八味丸(《金匮要略》)以温补肾阳。
2.中成药
(1)六味地黄丸(片),口服,大蜜丸每次1丸,小蜜丸每次9克,水蜜丸每次6克,每日2次;片剂每次5片,每日3―4次。
(2)知柏地黄丸(片),服法与六味地黄丸同。
(3)滋阴补肾丸,口服,每次l丸,每日2次,盐水送服。
3.单方验方固齿健周汤(李宝顺等《名医名方录》)
处方:骨碎补12克,补骨脂12克,续断15克,鸡血藤15克,旱莲草15克,知母10克,黄柏9克,白术12克,生地黄15克,熟地黄15克,生龙骨30克(先煎),生牡蛎30克(先煎),黄芪15克,茯苓12克。水煎服,每日1剂。
气血不足
【证见】牙龈萎缩,颜色淡白,牙龈渗血,刷牙及吮吸时易出血,牙根宣露,牙齿松动,咀嚼无力。面色发白,畏寒倦怠,头晕眼花,失眠多梦,胃呆纳少,心悸怔忡,气短懒言。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
【治法】益气补血,养龈健齿。
【方药】
1.主方八珍汤(薛己《正体类要》)
处方:党参15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熟地黄15克,白芍12克,当归10克,川芎10克,炙甘草6克,生姜6克,大枣6枚。水煎服。
牙龈渗血者,可加阿胶、血余炭、藕节炭,以养血敛血止血。如证见畏寒倦怠,胃呆纳少,大便溏等气虚阳虚为主者,宜选用十全大补汤。
2.中成药
(1)八珍丸(液)口服,大蜜丸每次l丸,水蜜丸每次6克,合剂每次10毫升,每日2次。
(2)十全大补丸(液、膏),口服,大蜜丸每次1丸,小蜜丸每次9克,水蜜丸每次6克,合剂每次10毫升,膏剂每次9-15克,每日2次,饭前服。
(3)归脾丸(液),口服,用量与八珍丸同。
预防
1、习惯早晚刷牙及使用牙线清洁牙缝,尤其是在睡前,可以清除牙菌膜,减少在睡觉时牙菌膜的积聚。每6个月至1年,定期往牙科医生处清洁牙齿,预防牙菌膜变成牙石,及清除在牙齿上已形成的牙石。
2、使用软毛牙刷:用软毛牙刷刷牙龈及舌头,对牙龈很有好处。刷牙龈边缘:刷牙时不要忽略容易堆积牙垢的牙龈边缘,将牙刷倾斜45度角,由内向外刷,清除食物残渣尽量不碰伤牙龈,如此可预防牙龈发炎。轮流使用两只牙刷:轮流使用两支牙刷的好处在于可以使另一只有时间完全风干,从而减少细菌滋生的几率,这对牙齿的健康非常重要。
3、给牙齿补钙:牙骨疏松容易导致牙龈炎,可以多吃含有钙质的食物,来强化骨骼。
4、经常使用漱口水:漱口水可以帮助你清除牙垢,对牙齿健康很有帮助,建议每次吃东西后一定要漱口。
5、戒烟、戒酒:烟和酒会流失保持口腔健康所需的维生素及矿物质,要想有健康中药的牙齿,必须戒烟和酒。
6、多吃生蔬菜:生蔬菜含有很多纤维素,能帮助清洁及刺激牙齿及牙龈以避免牙龈炎。
7、危险讯号:牙龈痛、牙龈流血、长时间口臭、牙齿松动、都是牙龈炎的征兆。若置之不理将信心可能导致更严重的牙周病,所以必须尽快看牙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