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颌后缩

上颌后缩
上颌后缩主要是指上颌后缩,下颌位置基本正常,前牙反合,后牙近中合。上颌后缩是...

别名:上颌后缩

就诊科室:五官科 口腔科 其他科室 医疗美容科 

医生指导:上颌后缩常见问题 >>

介绍

上颌后缩主要是指上颌后缩,下颌位置基本正常,前牙反合,后牙近中合。上颌后缩是由于乳磨牙早失,后牙前移,上颌前牙后移而造成前牙反合,后牙近中合;上颌后缩是因为上颌骨发育不全,上前牙先天缺失或者侧切牙腭侧异位而造成前牙反合,后牙中性合或者近中合。至于腭裂造成的上颌后缩,则前后牙大都成反合,后牙近中合。

最新文章

怎么诊断上颌后缩?

上颌后缩怎么预防?

患了上颌后缩该怎么治疗?

上颌后缩的危害有哪些?

上颌后缩的症状有哪些?

上颌后缩是怎么引起的?

你了解上颌后缩吗?

上颌后缩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上颌后缩应该做哪些检查?

上颌后缩可以并发哪些疾病?

更多文章>>

症状

1.面部中1/3凹陷,下颌前凸。
2.后牙中性合近中合,多数前牙反合,严重者伴有后牙反合

3.上颌前颌骨发育不良,上唇凹陷。


病因

病因包括先天性因素和后天性因素。

先天性因素中,母体妊娠期营养不良,内分泌紊乱及损伤均可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胎儿在子宫内的姿态和位置,如手或肩部压迫半侧颌面部亦可能引起单侧的颌骨发育障碍。

后天性因素中,不良习惯、儿童期发生的颌骨外伤、骨髓炎、营养不良、内分泌功能紊乱等均可影响颌骨的正常发育,引起颌骨畸形

检查

临床体格检查:患者的颌面部可出现凹陷,咀嚼伴有疼痛或者咀嚼无力。颌骨常发于不良,以及上口唇可有明显的发育不良凹陷表现。

实验室检查:X线头影测量显示SNA角小于正常范围,SNB角一般正常,ANB角小于正常范围,颌凸角为负值。咬合试验呈阳性表现。

鉴别

由于本病存在有颌骨的向前突起,故临床上需要和真性的下颌前突相鉴别。真性下颌前突面部多呈长脸形,面下1/3高度长于面中、面下1/3,多数患者存在大舌畸形。头影测量分析可与上颌前缩相鉴别。也可卡因根据X线的投影测量SNA角度以进行两者的区分。

并发症

本病主要是造成咬合关节的紊乱,以上颌关节紊乱为主,在用力咀嚼的时候可造成上颌关节的疼痛以及咀嚼无力,若用力咀嚼可造成上颌关节的脱位。故患者的饮食应避免吃比较硬的以及比较具有韧性的食物,宜吃质地较软的,不需要用力咀嚼的食物。若有关节脱位的,应及时复位,避免并发习惯性颌关节脱位。

治疗

1.以扩大上牙弓为主,特别是扩大上颌前牙弓。
2.在扩大牙弓的同时可以进行上唇肌锻炼。
3.扩大上牙弓纠正反合。
4.扩大上牙弓后余出的间隙,可以用修复方法以改善前牙的形态。
5.骨性畸形可行手术治疗。
6.需手术治疗者,可按医嘱行,于术前术后常规抗感染用药。
【治愈标准】
1.治愈:舌侧错位牙齿移至牙弓正常位置,覆合覆盖正常。扩大上牙弓镶配缺少的牙齿,恢复凹陷的牙槽脊,美观与咀嚼功能均有增强。
2.好转:上颌后缩症状部分得到改善,腭裂者只能用双牙列或覆盖托牙改善面部外形,咀嚼功能较差。
3.未愈:症状体征未得到改善。

预防

上颌后缩畸形临床并不常见。由于上颌骨前后向发育欠佳,常可导致面中部凹陷,上唇较瘪,下颌相对前突,俗称“锅底形脸”地包天,其可严重影响口腔功能和容貌美观。替牙或萌牙障碍中的乳磨牙早失、后牙前移;上前牙先天缺失或侧切牙腭侧异位;腭裂等均可致上颌后缩,表现出不同症状与体征,本病病因复杂,对身心危害较大,处于生长发育期儿童,家长应注意其有无口腔不良习惯,若有,应有医生指导下破除之,替牙和萌牙时,应定期到医院检查,确认有无障碍发生,对症施治,对上颌骨发育不全致出现特有的面型就更应及早治疗。
总之,本病以预防为主,在孩子的成长期里,应做到定期口腔检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相关疾病

骨髓炎 营养不良 磨牙 后牙反合 前牙反合 

目录

  • 介绍
  • 最新文章
  • 症状
  • 病因
  • 检查
  • 鉴别
  • 并发症
  • 治疗
  • 预防
  •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