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侧壁憩室

咽侧壁憩室
咽侧壁憩室根据大小与位置不同有不同表现,小的憩室可有口臭、咽部梗阻感、异物感...

就诊科室:五官科 耳鼻咽喉头颈科 耳鼻喉科 

医生指导:咽侧壁憩室常见问题 >>

介绍

咽侧壁憩室根据大小与位置不同有不同表现,小的憩室可有口臭、咽部梗阻感、异物感、食物反流等症状。较大的憩室可有吞咽困难、声嘶。本病较常见,多见于乐器吹奏人员和老年人。

最新文章

咽侧壁憩室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咽侧壁憩室是什么?

咽侧壁憩室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

咽侧壁憩室应该做哪些检查?

咽侧壁憩室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咽侧壁憩室可以并发哪些疾病?

咽侧壁憩室应该如何预防?

咽侧壁憩室治疗前的注意事项

更多文章>>

症状

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可作出诊断。憩室充气、吞钡或气钡造影可明确诊断。食管镜检查可发现憩室口,并可进行保守性手术。
根据憩室的大小与位置不同,小的憩室可无症状。由于憩室的存在,可有口臭、咽部梗阻感、异物感、食物返流等症状。较大的憩室可有吞咽困难、声嘶。查体可发现扁桃体窝、会厌谷、梨状窝等处有小的开口,有时用探针可探入到憩室内,颈部可摸到随空气压力而胀缩的包块。或在捏鼻吹气时,在颈侧壁出现柔软的囊性肿块,叩鼓音或有波动感,压之能缩小,并有咯咯的声音或有液体从口中溢出。

病因

病因不明,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①先天性因素:甲舌膜区域为第三咽囊开口,,有人认为侧壁憩室为第三咽囊或第四咽囊的延伸,但也有人对此持反对意见。②咽内压增高学说:认为与环咽肌和食管功能紊乱及咽内气压增高有关。③老年性咽壁薄弱:Seaman注意到这种憩室常发生在老年人并视为正常现象。憩室在咽部开口于扁桃体窝、会厌谷和梨状窝,有时呈多发性,最常见类型是咽粘膜穿过甲状舌骨膜与会厌谷在同一平面的梨状窝的前外侧壁凸了形成。甲状舌骨膜没有软骨或骨的支持,咽中缩肌咽下缩肌并不完全覆盖它,喉上血管与喉上神经穿过该区。憩室形成后,其内容物的重量可使憩室逐渐增大。

检查

临床体格检查:本病在捏鼻吹气时,在颈侧壁扪及到柔软的囊性肿块,一般无疼痛,但合并有细菌感染的患者可有明显的压痛,叩诊时可闻及叩鼓音或有波动感,压之能缩小,并有咯咯的声音或有液体从口中溢出。

实验室检查:对憩室充气、吞钡或气钡造影可明确诊断。食管镜检查可发现憩室口。

鉴别

本病应该和咽侧壁瘢痕囊肿相鉴别,后者通常继发育咽部的手术之后,由于瘢痕组织的形成以及合并有感染等炎性病变的患者,瘢痕组织常牵拉正常的咽后壁形成憩室,憩室的细菌感染可形成脓肿,根据患者既往是否有手术史以及喉镜检查可进行明确区分。

并发症

憩室内食物的存留可致口臭,呼吸时有臭味,粘膜有炎症时可有疼痛,故本病容易并发细菌感染,造成憩室内化脓性改变,严重病例感染可经周围毛细血管浸及周围软组织并发脓毒血症。通常固体食物较流质吞咽困难明显,憩室压迫气管可出现刺激性咳嗽或声嘶。

治疗

无症状的咽侧憩室可不处理,因用力吹气造成的咽憩室,停止这种动作后憩室缩小,症状就可消失。憩室小、症状轻者要行保守治疗,进行憩室冲洗等。症状明显或憩室较大者可手术治疗,如扩大憩室口或切除憩室,缝合底部。对于有感染的应积极抗感染治疗手性手术修补。

预防

咽侧壁憩室发生的原因在于咽壁薄弱及咽腔压力增加,咽下缩肌的甲咽肌和环咽肌之间很容易分离,而环咽肌的下缘与食管上缘的附着很紧。如甲咽肌无力,可造成不同程度的咽腔扩大。咽下缩肌的发育通常是先天性的,可进行吹气锻炼,如吹气球,后者唱歌均可促进咽部肌肉的发育,以减少本病的患病率,当力度不应过大,避免由于肌肉薄弱,用力吹气时诱发憩室形成。

相关疾病

吞咽困难 

目录

  • 介绍
  • 最新文章
  • 症状
  • 病因
  • 检查
  • 鉴别
  • 并发症
  • 治疗
  • 预防
  •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