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障碍如何矫正 语言障碍要积极预防

发布时间:2017-09-20 14:53:35

分享

语言障碍如何矫正呢?儿童语言的发展一般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语言的理解,二是主动讲出的语言。孩子一般是先理解语言,然后再会讲话。但是,孩子并不是语言能自然而然地发展的,有些新闻报道的从小和动物一起成长的孩子,等定型后语言就很难再发展。如果在无人教导的环境中的孩子,语言能力也很贫乏。

一般在一岁以内,语言训练就应着重于主动和孩子多讲话,即使是几个月的婴儿,也会对声音出现听觉反应的,而且能辨别声音的来源,会咿呀发声,也能辨别讲话人的感情等。家长不要忽略了这一时期孩子语言发展的需要,要多给孩子听丰富多彩的声音,包括音乐,儿歌,故事和自然界的各类声音等。不要给孩子限定比较安静的环境,也不能只给孩子一些单调的声音刺激。孩子最喜欢看微笑的脸,所以家长要多对孩子讲话,并多带孩子到自然中感受新鲜刺激。

等孩子会讲话以后,家长不要只满足教他们认字等,应注意训练孩子的平衡能力。因为平衡能力差的孩子,语言组织能力也比较较差,虽然话多,但很多话并无条理。而且孩子还会伴有动作拖拉,笨拙,大脑对声带,舌头以及嘴唇等肌肉的控制也比较难,容易造成思维快于语言,会形成结舌,口齿不清以及口吃等问题。

有些孩子的语言障碍是因为智力障碍引起的,比如讲话晚,发音不清,不能理解别人讲话等,这就需要在专家的指导来进行智能训练。儿童孤独症也会导致长期不讲话,不和别人沟通等语言障碍,这就需要特殊的心理训练来矫正,一般机械地训练孩子讲话并不能帮助恢复正常。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一到七岁是孩子语言发展的主要时期,这一时期如果没有进行及时的刺激和训练,最容易出现语言障碍,还会影响孩子将来的心理发展。孩子到了该讲话的年龄却一直不说话,有些家长认为没什么,但是孩子太迟讲话也是有原因的,家长要注意观察。而且孩子的语言训练要越早越好,需要时家长要积极求教于心理医师的科学指导。只要及时治疗,孩子就能变得口齿伶俐,更加懂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