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寄生虫性囊肿(parasiticcysts)可发生于眼眶。囊肿炎性病变中最常见的寄生虫是棘球绦虫(T.echinococcus),这种绦虫的幼虫称为细粒棘球绦虫,它所产生的病变称为棘球性(棘球囊)囊肿,可以通过血流和淋巴转移并散布到全身各种器官,包括眼眶。
最新文章
症状
患者一般表现进行性单侧无痛性眼球突出和眼睑水肿,囊肿在前眶者于眶上缘可扪及软性肿物。在较严重病例,可有视盘水肿,视网膜静脉充血,视力下降,甚至视神经萎缩。虽然囊肿常常单独的,但个别病人在单侧眼眶有多个分隔的囊肿。视网膜下和玻璃体的绦虫幼虫病比侵犯眼眶较为常见。
患者在寄生虫流行区生活史,吃过未煮熟的猪肉或与狗有密切接触史。临床上有前述表现等应考虑此诊断。但对有眼眶受累之病人全身实验室检查不一定有诊断帮助。肝和脑常是全身受累的位置,但大多数病例报告眼眶棘球绦虫(包虫病)并没有显示是否有这些器官受累的证据。结合影像学表现更可确定诊断。
病因
(一)发病原因
常由绦虫、棘球绦虫属,猪绦虫和多头绦虫之幼虫所引起,而且这些寄生虫囊肿的每一组临床特征都十分相似。
(二)发病机制
绦虫的生活环节和感染途径如下:原发宿主常常是绦虫病例的狗,其排泄物常含有绦虫卵。吃草动物例如羊、山羊、猪、牛、和兔等吞噬被粪便(有绦虫卵)污染的植物。这些动物,特别是猪可成为中间宿主。当人食用中间宿主特别是未煮熟的猪肉时,人体便开始有虫寄生。此外,人也可咽下被动物排泄物污染的食物或抚弄狗而直接感染,一旦幼虫进入人的小肠,便转移到血流和淋巴并散布到全身各种器官,包括眼眶。
检查
1.血液常规包括嗜酸性粒细胞检查以及间接凝血试验和卡索尼皮内试验等,对疾病诊断具有提示价值。
2.病理学检查棘球绦虫囊肿显示有厚的纤维壁,外侧为非细胞物质组成称为外囊,内层结构含有称之为内囊的幼虫。囊肿内的物质可含有许多幼虫的头节。
眼眶CT扫描:对眼眶寄生虫性囊肿的诊断有较大帮助。它显示一个边界清楚的囊性肿块有相似于水或脑脊液的密度。常见的表现是有囊性病变引起的眶内侧壁移位。B型超声显示眼眶上方囊性病变(图1)。
鉴别
与眼眶脓肿的鉴别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结果。
眼眶脓肿:是坏死组织和化脓性病菌聚积在眶脂肪内所形成的脓肿。是一种炎症性反应,脓肿和周围组织的炎性反应对眼眶和眼部结构可产生严重破坏。如治疗不及时或治疗措施不当,可造成严重的视力损害,甚至失明,或可导致患者死亡。
并发症
严重病例可以引起眼球运动障碍甚至视网膜及视神经病变。
眼球运动障碍:动眼、滑车、展神经具有支配眼球眼外肌运动的功能,常称为眼球运动神经。当上述神经或神经核单独或合并受损时,可出现眼球运动不能或复视,完全损害时出现。眼外肌全部瘫痪,眼球固定不动。眼外肌损伤、感染或肌病导致的眼外肌麻痹,也可出现眼球运动不能,临床统称为眼球运动障碍。
治疗
(一)治疗
抗蠕虫药物对眼眶的囊性寄生虫似乎有一些作用。最好的处理是完全的手术切除。因囊肿常常位于眼球后上方,故常常应用上眶切开术。一旦眼眶囊肿暴露,注意勿损破囊肿以防囊液外溢,应以细针抽尽囊液并注入纯酒精或3%过氧化氢,在完全切除之前杀灭原头蚴。囊肿周围区域随后应以生理盐水大量冲洗以除去任何潜在炎性蚴虫组织。术后应全身应用皮质激素以减轻继发的严重炎性反应。
(二)预后
大多数眼眶寄生虫性囊肿可经手术全部切除,视力恢复良好。若病变仅局限于眼眶,全身预后良好。在严重眼眶受累者,由于压迫视神经可致视力丧失。若累及脑、肝或其他器官,全身预后差。
预防
本病无特殊预防措施早发现早诊断是本病防治的关键,平时应注意:
1、早睡早起,运动身体。睡眠不足会降低人体的免疫功能,亦易激动生火,招致外感内伤。
2、保持心境平和。春季忌怒,处事勿过于急躁,要时常保持心境平和。
3、戒烟、少喝酒及咖啡。吸烟最易损害呼吸道表面屏障,诱发疾病发作。烟酒及咖啡都会刺激神经兴奋,有些人想借以“消除紧张和疲劳”,其实反而削弱了人体的抗病力。
4、远离过敏源,远离人群密集场所。
5、饮食宜清淡富营养而易消化,少吃油腻煎炸及辛辣刺激的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