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糖原贮积病Ⅳ型

小儿糖原贮积病Ⅳ型
糖原贮积病(glycogenstoragedisease,GSD)是一类先天...

别名:小儿Andersen病,小儿糖原累积病Ⅳ型,小儿支链淀粉病

就诊科室:儿科 儿科综合 

医生指导:小儿糖原贮积病Ⅳ型常见问题 >>

介绍

糖原贮积病(glycogenstoragedisease,GSD)是一类先天性酶缺陷所造成的糖原代谢障碍疾病。糖原贮积病Ⅳ型(glycogenstoragediseasetypeⅣ)又称支链淀粉病(amylopectinosis)、Andersen病(Andersensdisease),是由淀粉1,4-1,6转葡萄糖苷酶缺陷所致。在病人的肝、肾、脾、肌肉及神经系统均有异常的糖原贮积,尤以肝细胞中贮积量最多。检查肝、白细胞及成纤维细胞的分支酶可确定诊断。智能正常。本病无特殊治疗,仅作对症处理。

症状

小儿糖原贮积病Ⅳ型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

患儿在出生后数月内常可无任何症状,而在3~15个月时逐渐出现肝、脾大,腹部膨胀,消化道症状和体重不增等情况,并可能有肌张力低下,肌肉消瘦和萎缩、深腱反射消失等神经系症状。随着病情进展,肝硬化和门脉高压征象逐渐明显,出现腹水、腹壁静脉怒张和食管静脉曲张黄疸等。患儿甚易并发各种感染,常在3~4岁以内死于慢性肝功能衰竭。

分支酶缺陷的临床表现是多种多样的,近年已有少数经酶活性检测证实的成人病例报道,这些患者都是以神经、肌肉疾病症状为主。已知这类患者的外周神经组织和白细胞中的分支酶活力下降,随着资料的累积,将会有进一步认识。

根据临床特点和实验室检查确诊。

病因

小儿糖原贮积病Ⅳ型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一)发病原因

本型是由于分支酶(brancherenzyme)缺陷所致,分支酶的编码基因(GBE1)位于3p12,根据现有资料分析,本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但因患儿绝大多数为男性,故性连锁遗传的可能性尚不能除外。

(二)发病机制

分支酶又称为α-1,4-葡聚糖:α-1,4-葡聚糖-6-葡糖基转移酶(α-1,4-glucan-6-glycosyltransferase),是糖原合成途径中必需的酶。缺乏此酶使糖原合成时形成的直链增长,分支点锐减,糖原分子结构近似植物的支链淀粉而难溶于水。这种结构异常的糖原分子导致了肝脏严重的进行性损害,其机制尚不清楚。约半数本病患儿可同时有心肌、骨骼肌、中枢神经系统等损害,甚至有少数患者以肌肉、神经系统病变为主。因此,目前推测分支酶可能有两种从属于不同器官的同工酶,不同患者的临床表现取决于其酶缺陷的种类。这样,也可能解释了为什么这种结构异常的糖原分子,中仍然有少量分支点(1,6糖苷键)存在。

肝脏呈现结节性硬化,肝细胞排列不规则,纤维组织增生。肝细胞浆内无色或染色较浅的包涵体沉积,其边缘与胞浆分界明显,包涵体内呈玻璃样或网状结构,细胞核常偏于一旁。电镜检查和组织化学染色可显示异常结构的糖原。

检查


小儿糖原贮积病Ⅳ型应该做哪些检查?

本病常无低血糖表现,口服葡萄糖和果糖耐量试验亦正常。胰高糖素或肾上腺素试验可使血糖轻度上升(0.8~1.3mmol/L),峰值常在30min时出现。血清胆固醇轻度增高,血清转氨酶和碱性磷酸酶活力显著增高。血清蛋白质和血氨等常随肝功能恶化而异常。酶活性检测可采用肝、肌组织或红、白细胞进行。

常规做X线胸片、B超、心电图和肌电图、脑电图检查。一般可见肝脏增大,脾脏增大,可发现腹水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等。肌电图、脑电图检查异常。


鉴别

1.需与各型糖原贮积病鉴别:其中Ⅰ、Ⅲ、Ⅳ、Ⅵ、Ⅸ型以肝脏病变为主,Ⅰ、Ⅲ和Ⅳ型的肝脏损害最为严重;Ⅱ、Ⅴ、Ⅶ型则以肌肉组织受损为主。

2.与vonGierke病相鉴别:可用胰高血糖素试验。正常人注射胰高血糖素30min之内,血糖至少增高3.9mmol/L;而vonGierke病血糖增

并发症

一,体重不增,可发生肝硬化

1.代偿期(一般属Child-PughA级):可有肝炎临床表现,亦可隐匿起病。可有轻度乏力、腹胀、肝脾轻度肿大、轻度黄疸,肝掌、蜘蛛痣。影像学、生化学或血液检查有肝细胞合成功能障碍或门静脉高压症(如脾功能亢进及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证据,或组织学符合肝硬化诊断,但无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腹水或肝性脑病等严重并发症。

2.失代偿期(一般属Child-PughB、C级):肝功损害及门脉高压症候群。1)全身症状:乏力、消瘦、面色晦暗,尿少、下肢浮肿。2)消化道症状:纳差、腹胀、胃肠功能紊乱甚至吸收不良综合症,肝源性糖尿病,可出现多尿、多食等症状。3)出血倾向及贫血:齿龈出血、鼻衄、紫癜、贫血。4)内分泌障碍:蜘蛛痣、肝掌、皮肤色素沉着,女性月经失调、男性乳房发育、腮腺肿大。5)低蛋白血症:双下肢浮肿、尿少、腹水、肝源性胸水。6)门脉高压:腹水、胸水、脾大、脾功能亢进、门脉侧支循环建立、食道胃底静脉曲张,腹壁静脉曲张。

二,易并发各种感染,死于慢性肝功能衰竭。

治疗

(一)治疗

本病是一类先天性酶缺陷所造成的糖原代谢障碍疾病,故无法针对性的治疗。迄今为止,除一般支持治疗外,尚无有效治疗方法。已证实高蛋白、高脂肪、低碳水化合物饮食,胰高糖素和α-葡糖苷酶等对本病无效。对病损仅限于肝脏者,可考虑肝移植术。

(二)预后

本症预后差,多在早期死亡。

预防

糖原贮积病Ⅳ型的预防可参照糖原贮积病的预防方法。应包括妊娠期间预防感染避免高龄生育、近亲婚配避免辐射、接触化学物质、遗传物质异常等。

预防性优生措施:1.禁止近亲结婚。2.婚前检查以期发现不应结婚的遗传病或其他疾病。3.携带者的检出通过群体普查、家系调查及系谱分析、实验室检查等手段确定是否为遗传病,并确定遗传方式等。4.遗传咨询。5.产前诊断。

所用产前诊断技术有:①羊水细胞培养及有关生化检查(羊膜穿刺时间以妊娠16~20周为宜);②孕妇血及羊水甲胎蛋白测定;③超声波显像(妊娠4个月左右即可应用);④X线检查(妊娠5个月后),对诊断胎儿骨骼畸形有利;⑤绒毛细胞的性染色质测定(受孕40~70天时),预测胎儿性别火罐网,以帮助对X连锁遗传病的诊断;⑥应用基因连锁分析;⑦胎儿镜检查。

通过以上技术的应用,防止患有严重遗传病和先天性畸形胎儿的出生。

相关疾病

肝硬化 肝移植 静脉曲张 黄疸 腹水 脾大 低血糖 糖原贮积病 结节性硬化 

目录

  • 介绍
  • 症状
  • 病因
  • 检查
  • 鉴别
  • 并发症
  • 治疗
  • 预防
  •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