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闭角型青光眼

慢性闭角型青光眼
慢性闭角型青光眼(chronic angle-closure glaucom...

别名:慢性闭角型青光眼

就诊科室:五官科 眼科 

医生指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常见问题 >>

介绍

慢性闭角型青光眼(chronicangle-closureglaucoma)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IOP升高时前房角关闭,发作时眼前部没有充血,自觉症状不明显,没有急性发作症状与体征。根据虹膜和前房角形态分为两型,虹膜膨隆型和虹膜高褶型。

最新文章

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应该如何预防?

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饮食注意事项

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有哪些症状?

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发病外因

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发病内因

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并发症

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有哪些常见的类型?

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是什么?

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应该做哪些检查?

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更多文章>>

症状

多数病人有反复发作的病史。其特点是有不同程度的眼部不适,发作性视朦与虹视。冬秋发作比夏季多见,多数在傍晚或午后出现症状,经过睡眠或充分休息后,眼压可恢复正常,症状消失。少数人无任何症状。
1、虹膜膨隆型
(1)反复性间歇性眼压升高和眼痛,常伴有轻度充血和虹视。一般天大发作仅仅小发作,或轻微自觉症状。
(2)角膜后有少许色素沉着,但无青光眼斑,虹膜亦无萎缩现象。
(3)当眼压高至4.7kPa(35mmHg)时,房角就有部分关闭。但眼压下降恢复正常时,房角又恢复正常。
(4)激发试验—暗室及暗室俯卧试验阳性。
(5)病变晚期,眼底及视野相继出现青光眼性改变。
2、高褶虹膜型
(1)早期无明显症状,眼矿呈缓慢性上升。
(2)虹膜根部赘长,房角入口处窄,虹膜表面平坦,中央前房较深,而房角较短。
(3)瞳孔散大。
(4)周边虹膜切除术后,散瞳可引起发作。
(5)晚期有典型青光眼性视野和眼底改变。
根据房角的形态又可分为两型:
虹膜膨隆型:前房浅、房前窄,虹膜膨隆,发作时有眼压升高,虹视、视蒙、头昏、眼胀等。反复发作后,基压(系24小时的最低眼压)逐渐升高,房角出现周边虹膜前粘连,与角膜背面相巾,高眼压时,瞳孔轻度散大。
虹膜高褶型:这是一种无瞳孔阻滞的闭角青光眼,又称短房角型青光眼。这类病人前房深度正常,瞳孔阻滞不明显。主要由于周边虹膜呈高褶而紧贴到小梁部位,使房水外流受阻。
虹膜呈高褶状,前房中央深,但房角窄。在房角镜下,虹膜前表面外观“正常”。甚至轻度凹陷状。但其根部赘长,可以隆起于房角,形成高原虹膜。故又称根赘性青光眼。当瞳孔扩大后,周边虹膜褶入到窄房角中与小梁接触,在房角尖端规程,接触、阻挡房水流出。但前房角四个象限的改变并不完全一样,各象限的宽窄度有明显的差异,不一致,这是诊断慢性闭角青光眼的主要依据之一。
1、发作时常有情绪紊乱、过劳,长时间阅读等诱因,有虹视及雾视、眼胀,休息睡眠后可自行缓解。
2、眼前部有轻度或中度睫状充血,有时无充血,房角是广泛性永久的粘连,呈闭角或因周边虹膜皱褶靠贴小梁面,使前房浅、前房角窄、房角关闭、房水外流受阻。
3、眼压呈周期性突然升高,单用缩瞳剂不能使眼压下降,开始发作的间隔时间较长,逐渐由于房角粘连而加重,呈经常性持续性高眼压。
4、眼底在早期无改变,晚期则出现视神经乳并没有萎缩为主的青光眼杯。
5、视野损伤和单纯性青光眼表现相似,视力渐减退,以至完全丧失。

病因

可发生于成年人的各年龄组,无明显性别差异。眼局部解剖特点与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相似。情绪紊乱,过度疲劳,可为眼压升高的诱因。
1、内因:解剖及生理方面的因素。
(1)解剖结构上正常范围内的变异和遗传上的缺陷:如小眼球、小角膜、远视眼、浅前房、高褶红膜末卷,使其前房浅房角窄,导致房水排出障碍。
(2)生理性改变:瞳孔阻滞,前房浅房角窄,瞳孔中度散大是其重要条件。加上年龄的增长,晶体随年龄而增长,逐步紧贴瞳孔缘,使虹膜与晶体之间形成瞳孔阻滞,致后房压力高于前房压力,加上角膜巩膜弹性减弱,对压力骤增无代偿能力,因而推周边虹膜向前,虹膜膨隆闭塞房角,致眼压增高。
2、外因
(1)情绪激素:中枢神经功能紊乱,大脑皮质兴奋抑制失调,间脑眼压调节中枢障碍。血管运动神经紊乱使色素膜充血、水肿,交感神经兴奋使瞳孔散大,均可使虹膜根部拥向周连,阻塞房角。
(2)点散瞳冻结,暗室试验或看电影、电视时间过长使瞳孔散大,房角受阻而导致眼内压增高。
闭角青光眼发病示意图:
眼压升高后可以引起眼球一系列病理组织方面的改变。
1、急性阶段:表现为眼内循环障碍和组织水肿,角膜水肿,虹膜睫状体充血、水肿乃至渗出,球结膜上血管扩张,视网膜血管扩张,充血以至出血。
急性闭角青光眼初期,虹膜基质高度充血和水肿,虹膜根部向前移位和小梁网密切接触,使前房角更窄或完全闭塞,在这期间前房角仅仅是相互接触,尚未发生机化愈着,急性期征象过后即可解除。如治疗不当或反复发作,使虹膜根部和小梁网长期接触之后,虹膜基质和房角小梁网状结构发生纤维化和变性,产生永久性粘连,闭塞的前房将不再度开放,施氏管也因受压而变形,房角永久失去房水导流的功能。
2、慢性阶段:表现为组织变性或萎缩,如角膜变性引起的大泡性角膜炎,虹膜睫状体的萎缩及色素脱落,视网膜视神经萎缩以及典型视乳头青光眼杯的形成。
原发性青光眼多为双眼发病,可先后发生且具有家族遗传史,与遗传有关。

检查

具有典型表现病例的诊断并不困难。症状不典型时,关键在于观察高眼压下的前房角状态。当眼压升高时房角变窄,周边虹膜前粘连在各象限程度不一致,甚至在部分房角依然开放,而眼压下降至正常时,房角就变宽了。因此观察高眼压和正常眼压下的前房角状态,将有助于与开角型青光眼的鉴别。只有在具有正常眼压,视盘与视野,而房角窄但完全开放的可疑开角型青光眼,需要选择暗室试验、俯卧试验、散瞳试验等激发试验以助诊断。

鉴别

症状不典型时,关键在于观察高眼压下的前房角状态。当眼压升高时房角变窄,周边虹膜前粘连在各象限程度不一致,甚至在部分房角依然开放,而眼压下降至正常时,房角就变宽了。因此观察高眼压和正常眼压下的前房角状态,将有助于与开角型青光眼的鉴别。只有在具有正常眼压,视盘与视野,而房角窄但完全开放的可疑开角型青光眼,需要选择暗室试验、俯卧试验、散瞳试验等激发试验以助诊断。

并发症

一般行青光眼手术后出现并发症,如前房出血,前房形成延迟或无前房,继发虹膜睫状体炎,恶性青光眼等。
1.前房出血为一临床现象,常由眼球钝挫伤、穿孔伤、眼内手术引起,少数亦可发生于眼内肿瘤、虹膜睫状体炎或有虹膜红变者。钝伤引起的前房出血,由于出血量多,可导致继发性青光眼、角膜血染等严重并发症。
2.前葡萄膜炎(anterioruveitis)又名虹膜睫状体炎(iridocyclitis),虹膜发生炎症后常影响睫状体,故临床上单独的虹膜炎或睫状体为是很少见的。常同时发病。
3.恶性青光眼是一类诊断困难,眼压不易控制的顽固性青光眼,一般认为是抗青光眼术后一种严重并发症,其特点是术后眼压升高,晶体虹膜隔向前移,使全部前房明显变浅,甚或消失。

治疗

1、药物治疗:药物可使高眼压暂时缓解,但不能阻止病变的继续发展,有些病人甚至在坚持用缩瞳剂治疗情况下,仍会出现眼压急性升高。
2、手术治疗:早期,周边虹膜后粘连出现之前,采用周边虹膜切除术。晚期,当房角在大部分闭塞时,应作小梁切除术或滤过性手术。

预防

诱发青光眼的原因有很多,各种原因引起的瞳孔散大、情绪激动、暴饮暴食等,都会影响神经血管功能,从而诱发青光眼。
天气也是诱发青光眼的重要因素。天气的变化和季节的交替,对人眼的生理功能有很大影响。青光眼多发生在冬季,一般在强冷空气入侵的24小时内较容易发作。如果强冷空气袭来,气温骤降,眼压可能出现较大波动。冷空气之所以会诱发青光眼,是因为天气发生变化时会影响体温调节中枢,通过神经干扰血压而使眼压波动,进而发病。

相关疾病

角膜炎 视神经萎缩 水肿 开角型青光眼 远视眼 

目录

  • 介绍
  • 最新文章
  • 症状
  • 病因
  • 检查
  • 鉴别
  • 并发症
  • 治疗
  • 预防
  •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