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大裂孔性视网膜脱离

巨大裂孔性视网膜脱离
大于90°甚至可达360°的视网膜裂孔为巨大视网膜裂孔(giantretin...

就诊科室:五官科 眼科 

医生指导:巨大裂孔性视网膜脱离常见问题 >>

介绍

大于90°甚至可达360°的视网膜裂孔为巨大视网膜裂孔(giantretinaltear),多见于高度近视眼,眼外伤及玻璃体切割术后,双眼发病率高。

最新文章

巨大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是什么?

巨大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是由什么原因...

巨大裂孔性视网膜脱离应该做哪些检查?

巨大裂孔性视网膜脱离可以并发哪些...

巨大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治疗前的注意事项

巨大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有哪些表现及...

更多文章>>

症状

1.非外伤性视网膜巨大裂孔患者以青壮年为主,男性明显多于女性,大约78%的患者年龄为21~50岁。本病常见于近视眼患者,高度近视(-8D以上)者占40%以上。可双眼发病,且常有家族遗传倾向。
本病发病急骤。早期症状与一般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相同,即有闪光感和飞蚊症。此时眼底可完全正常。从出现症状至视网膜巨大裂孔形成可短至1~2周。双目间接检眼镜及三面镜进行详细的眼底检查。周边部视网膜压迫变白和玻璃体后脱离为巨大裂孔的早期表现。
视网膜巨大裂孔属于撕裂孔。好发于玻璃体基底部后缘,而且以颞侧为多见。常伴有裂孔后瓣翻卷。
2.外伤性视网膜巨大裂孔由眼球挫伤所引起,是玻璃体从其附着点锯齿缘撕脱而致视网膜神经上皮的断离,并非视网膜本身的裂孔。好发于鼻上象限及颞侧。病情发展较慢,极少有裂孔扩大的倾向。手术预后较好。
3.继发于脉络膜和视网膜变性的巨大裂孔
(1)并发格子样变性的视网膜巨大裂孔,是玻璃体视网膜变性的结果。巨大裂孔常沿格子样变性的后缘发生,好发于赤道部及上下方,鼻侧少见。变性区前方的玻璃体呈液化改变,边缘处的玻璃体浓缩、纤维化,并与视网膜形成牢固的粘连,当玻璃体收缩时变性区边缘出现巨大裂孔。
(2)并发于视网膜凝固治疗后的巨大裂孔常因过度的电凝、冷凝、光凝引起局部视网膜坏死而导致巨大裂孔形成。
根据眼底表现可以确诊。

病因

(一)发病原因
与视网膜变性、外伤、遗传因素等有关。
(二)发病机制
原发性者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一般认为主要与玻璃体变性有关。生理情况下玻璃体分为前后两部分,尽管缺乏明显的分界。前部位于锯齿缘前后各2PD,呈3~4mm宽的环形附着区,称基底部。此处玻璃体的胶原纤维伸入到视网膜的内界膜上,形成玻璃体与视网膜、睫状上皮的牢固粘连,成为产生巨大裂孔的组织学基础。近视尤其高度近视患者,玻璃体发生液化、纤维化以至后脱离,脱离的后界即附着在基底部的后缘。玻璃体的收缩,牵拉基底部后缘的视网膜出现一灰白色弧形皱褶,玻璃体的进一步收缩,病变处视网膜被撕裂而成一巨大裂孔。也有开始仅是几个断续的小孔,以后相连融合成大孔。同时睫状上皮亦易被撕裂,常伴睫状上皮的脱离。

检查

无特殊实验室检查。
B超可显示视网膜脱离状态,有时可以根据视网膜的连续性确定裂孔的位置。
B超检查是超声波检查的一种,是一种非手术的诊断性检查,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已成为现代临床医学中不可缺少的诊断方法。在临床应用方面,B超可以清晰地显示各脏器及周围器官的各种断面像,由于图像富于实体感,接近于解剖的真实结构,所以应用超声可以早期明确诊断。

鉴别

1,视网膜劈裂症变性性视网膜劈裂症位于下方周边眼底,呈半球形隆志,由囊样变性融事发展而成,内壁菲薄透明,外壁缘附近可以色素沉着,如果其内外壁均有破裂,成为真性裂孔而发生裂孔性视网膜脱离,先天性视网膜劈裂症多发现于学龄儿童,有家族史,视网膜血管常伴有白鞘,病变位于眼底下方或颞下方,双眼对称,如内壁破裂而成大裂孔,与锯齿缘截离相似,但其前缘不到锯眲缘。
2,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简称“中浆”)“中浆”本身也是黄斑部或其附近的神经上皮层浅脱离,是可以自行消退的自限性疾病,与原发性视网膜脱离不同,视网膜脱离侵入共同斑部出现视物变形与小视症,与“中浆”症状相同,应散瞳检查周边部。
3,葡萄膜渗漏(urealeffusion)即脉络渗漏(choroidaleffusion),常伴有视网膜脱离,半球形隆起,易于随体位改变而移动,无裂孔。
4,实体性视网膜脱离玻璃体高度混浊者,更易误诊,可作超声波检查或CT扫描予以鉴别。
5.泡状视网膜脱离脱离面光滑,无波浪样皱褶,神经上皮层下积液清澈,能随体位改变而迅速流动,无裂孔,与本病不同。

并发症

可以合并青光眼,并发性白内障及眼球萎缩。
1.青光眼是指眼内压力或间断或持续升高的一种眼病。眼内压力升高可因其病因的不同而有各种不同的症状表现。持续的高眼压可给眼球各部分组织和视功能带来损害,造成视力下降和视野缩小。如不及时治疗,视野可全部丧失甚至失明。故青光眼是致盲的主要病种之一。
2.白内障(Cataract)是发生在眼球里面晶状体上的一种疾病,任何晶状体的混浊都可称为白内障,但是当晶状体混浊较轻时,没有明显地影响视力而不被人发现或被忽略而没有列入白内障行列。根据调查,白内障是最常见的致盲和视力残疾的原因,人类约25%患有白内障。

治疗

治疗
巨大视网膜裂孔治疗原则包括:①尽可能将翻转的视网膜瓣摊平回位;②制作脉络膜视网膜粘连封闭裂孔。
具体治疗方法选择可依照下列情况:①巨大视网膜裂孔大小;②裂孔的后瓣的位置与活动度;③有晶状体、无晶状体和人工晶状体;④玻璃体增殖情况和裂孔是否向后撕裂。

预防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双眼发病率约15%,所以当一眼已发生脱离时,另眼必须充分扩瞳后仔细检查眼底,如果发现有视网膜变性,特别是已存在裂孔与浅脱离,玻璃体变性(液化及膜形成)者,就要及时采取适当手术以防止脱离进一步扩展。
发现于周边部的裂孔,在相应巩膜面施加冷凝,倘若裂孔及其附近无视网膜脱离(即所谓干性裂孔),可行激光光凝,黄斑裂孔,只要玻璃体无明显异常,或虽有玻璃体后脱离,但在裂孔缘未见有粘连,仍保持有较好视力者,无论手术治疗或激光光凝均宜慎重。
预防
1.用眼不宜过度疲劳。
2.少提重物。
3.预防近视眼的发生。
4.少做剧烈活动。
5.患近视眼的病人应定期到医院检查,尤其是眼底不好的近视眼患者。
6.防止眼外伤

相关疾病

眼外伤 近视眼 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目录

  • 介绍
  • 最新文章
  • 症状
  • 病因
  • 检查
  • 鉴别
  • 并发症
  • 治疗
  • 预防
  •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