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轮湿热

风轮湿热
风轮湿热证又称黑睛湿热证,为眼科常见证候之一。相当于西医的病毒性角膜炎,泡性...

就诊科室:中医科 五官科 眼科 

医生指导:风轮湿热常见问题 >>

介绍

风轮湿热证又称黑睛湿热证,为眼科常见证候之一。相当于西医的病毒性角膜炎,泡性角膜炎,角膜基质炎,霉菌性角膜溃疡,前房积脓

最新文章

风轮湿热是什么?

风轮湿热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风轮湿热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

风轮湿热应该做哪些检查?

风轮湿热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风轮湿热可以并发哪些疾病?

风轮湿热应该如何预防?

风轮湿热治疗前的注意事项

更多文章>>

症状

症状:羞明,流泪,眵泪粘腻,碜涩珠痛,视物模煳。抱轮微红,黑睛生翳或呈灰白色星点,或见小疱,或混浊如雾状,或湿烂如虫蚀,亦或于黑睛与黄仁之间,脓液积聚,色白如膏。可伴有头重如裹,困倦,胸闷,口粘,纳差,溲黄,便溏,舌红,苔黄腻,脉濡。

诊断依据:主症表现为黑睛生翳,或如星点,或如花瓣,或如凝脂。次症表现为抱轮红赤,羞明流泪,目赤疼痛,视力下降。全身伴口苦咽干,胁痛腹胀,头重胸闷,纳呆便溏,口黏溲黄。舌苔黄腻,脉濡或弦滑。

病因

本证病在黑睛,为风轮之疾。本证起病缓慢,病程较长,且易反复发作。因湿热蕴结肝胆,熏蒸风轮,则黑睛生翳;湿邪秽浊,则翳色灰白,污秽糜烂;湿热熏蒸黄仁、神水,聚腐成脓,则见神水混浊,脓液积聚,色白如膏。湿性重浊粘腻,与热邪胶结,留恋不去,故其病程缠绵,反复难愈。

检查

现代医学认为和病毒感染有关,故需进行下述项目的检查

1.血清学诊断血清学检查作为回顾性诊断,虽可用于临床,但因病毒抗原具有多种不同的抗原决定簇,致使血清中多种抗体混合存在,检测时非特异性增强,常易存在假阳性结果。且中和抗体及补体结合试验,往往不适合复发病例,因90%的成年人血清中均有一定水平的抗HSV抗体。即使在复发感染阶段,其抗体水平也未必升高,故实用意义不大。


2.检测包涵体及多核巨细胞病灶刮片和组织切片用普通染色法检测嗜酸性核内包涵体和多核巨细胞。如阳性则对临床诊断有很大支持。此法仅能证实病毒感染而不能区分是否HSV感染。电镜技术虽然可以更好地看到病毒颗粒的存在,但其取材繁琐,对病毒颗粒浓度要求高,常需106~107颗粒/ml,而且电镜设备昂贵,需一定经验、特殊培养的人员,诊断价值较低,不宜广泛采用。
3.病毒培养刮取角膜溃疡边缘组织,进行小白鼠接种或鸡胚囊膜培养或组织培养,不但可分离出病毒,而且还可鉴定出病毒类型。但病毒培养并非易事,且仅适用于上皮型HSK,对于基质型、内皮型HSK都很难培养出病毒。
4.免疫技术
(1)免疫荧光法:又称荧光素抗体抗体法,是一种抗原抗体结合反应与形态学相结合的方法。即把抗体标记上荧光素,使与相应的抗原相结合,然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显示荧光的抗原-抗体复合物。此法能快速地将组织或细胞内的病原体或其他抗原成分加以鉴别和定位。
(2)免疫酶染色法(immunoenzymaticstaining):其基本原理和过程与免疫荧光法基本相似,不同之处是用酶来标记抗体球蛋白。常用的是辣根过氧化物酶,分子量40000Da,为一种酶蛋白,与底物发生组织化学反应后,可产生有颜色的沉淀物质。由于其是电子致密物质,用其代替荧光素来标记抗体球蛋白,不仅能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也可用电子显微镜进行分子水平的观察。此法简单,从刮片到观察结果仅需3h左右,普通光学显微镜即可检测,因此具有迅速、简便易行的优点。
(3)放射免疫测定法:是一发展迅速的免疫学检查方法,又称核素标记法。其原理是用放射性核素(如125I或131I)标记抗体(或抗原),再使抗体抗原相结合,以达检测抗原(或抗体)的目的。
5.聚合酶链反应(PCR)是一种在体外将特异性DNA序列进行高效扩增的方法。应用PCR法检测生物标本中病毒的特点有:
(1)可以从极少拷贝数的病毒DNA序列扩增需要的片段,从而大大提高检测的灵敏度。
(2)整合入细胞内的病毒基因,往往处于潜伏期,它并不表达,因此不能用免疫方法查到,但PCR可以使这一基因片段中的特定部分扩增到易于检测的程度。
PCR技术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自动化操作等优点,因此在临床疾病的病因诊断方面显示出极大的优势,对HSK检测HSVDNA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6.免疫组织化学检查使用HSV-1的单克隆抗体诊断药盒,进行包括免疫荧光染色和酶免疫测定,能在少于4h内对上皮刮片作病原学快速诊断,结果极为可靠。
7.其他
(1)树枝状角膜炎:2%荧光素染色,呈明显树枝状淡绿色着色,故称树枝状角膜炎。
(2)地图状角膜炎:病变溃疡边缘不整齐,呈灰白色地图状或阿米巴形。
(3)盘状角膜炎:角膜表面粗糙,呈颗粒状水肿或上皮完整。而基质层则由于浸润、水肿而增厚,呈毛玻璃样灰色混浊。病变区多位于角膜中央,呈盘状,境界清楚。有时可表现为基质的弥漫性浸润。后弹力层出现皱襞,内皮有水肿;有较多灰色带色素斑点状角膜后沉降物(K、P)。

鉴别

辨证要点:必须具备主症加两项次症及全身症状。具有反复发作、缠绵不愈之特点,多见于性情急躁易怒之人。

风轮热毒证又称黑睛热毒证,为眼科常见证候之一。诊断依据:主症表现为黑睛生翳,白睛混赤,热泪频流。次症表现为星翳溃深有凝脂之变,或向周围扩展串连,掩及瞳神,或黑睛溃陷,黄液上冲,变生蟹睛,瞳神紧小,或黑睛浑浊,赤脉贯布,或黑睛赤豆突起,甚者风轮有破溃爆裂之忧,伴头目剧痛,胞睑肿胀,羞明流泪,身热,口渴喜饮,便秘尿赤。舌红苔黄,脉弦数或滑数。


并发症

本证为眼科临床之常见证,多见于聚星障、聚开障、混睛障、木疳、凝脂翳、黄液上冲等症。本病可并发虹膜睫状体炎、前房积脓、青光眼、角膜瘢痕。

1.虹膜睫状体炎:本病患者常可伴有疼痛,畏光,流泪及视力减退等症状。

2.前房积脓:起病较急,有明显的眼部刺激症状,角膜出现灰黄色或黄白色浸润或溃疡,前房早期即有虹膜炎反应发展于严重阶段表现为黄白色化脓性。

3.青光眼:眼压检测明天增高。

4.角膜瘢痕:可通过角膜检查明确,常伴有不同程度和范围的角膜混浊以及不同程度的视力障碍。

治疗

治疗法则:清热,祛湿,煺翳。
施治方法:
(一)内服方药
1.基本方药:叁仁汤加减:杏仁10克、滑石15克、通草10克、蔻仁10克、竹叶10克、厚朴10克、苡仁20克、半夏10克。本方为湿热熏蒸风轮的通用方。以上方药,水煎取汁250~300毫升,微温,分2次服用,每日1剂。
2.加减变化:肝经热邪较甚,抱轮红赤明显者,加黄芩15克、栀子10克;肝经湿热兼挟毒邪,黑晴生翳,污秽糜烂,赤脉满布者,加银花20克、连翘15克、胆草10克;湿热熏灼黄仁,瞳神紧小者,加胆草10克、黄芩10克、石决明16克;湿浊上泛,黑暗混浊如雾者,可加祛湿之品土茯苓25克、萆粟25克及清肝煺翳之品蝉蜕6克、木贼10克、草决明10克;由于湿易感虫,尚可加清肝杀虫之品,如贯众6克、芦荟3克、芜荑6克之类;湿热挟瘀,抱轮暗赤者,加桃仁10克、泽兰10克;痰热上扰,伴胸闷,恶心,咳嗽有痰者,加竹茹15克、枳壳10克、黄连10克。
(二)外治法:运用具有清热祛湿作用的药物,从外部直接施治于眼。
1.点眼药法:(1)叁黄眼液(黄连、黄芩、黄柏)滴眼,每日4~6次。
(2)黄芩眼药水滴眼,每日4~6次。
(3)黄连眼药水滴眼,每日4~6次。
(4)点眼秦皮煎(案皮、黄连、升麻)滴眼,每日4~6次。
(5)立胜煎(黄连、黄柏、秦皮、甘草)滴眼,每日4~6次。
(6)朱砂煎(黄连、黄柏、秦皮、细辛、白艾、乳香、朱砂)滴眼,每日4~6次。(7)银黄注射液(银花、黄芩)滴眼,每日4~6次。
(8)点眼小黄连膏,睡前涂用。
(9)穿心莲眼膏睡前涂用。
(10)1%阿托品眼液扩瞳,每日3次,用于病情较重者。
(11)1%阿托品眼膏扩瞳,每晚睡前涂用,用于病情轻重者。
2.球结膜下注射:
(1)银黄注射液球结膜下注射,每次0.5毫升,日或间日1次。
(2)鱼腥草注射液球结膜下注射,每次0.5毫升,每日或间日1次。
3.湿热敷法:选用具有清热祛湿作用的药物,如:黄连、黄芩、栀子、茵陈、虎杖、苦参等,煎水过滤,用消毒毛巾或纱布数层,浸药水,置于胞睑上,作湿热敷,每日2~3次,每次15~20分钟。
4.雾化法:(1)鱼腥草注射液8毫升,0.9%生理盐水20毫升,注射用水20毫升。(2)穿心莲注射液8毫升,0.9%生理盐水20毫升,注射用水20毫升。上药置雾化器中,作眼部雾化。
(叁)饮食疗法
(1)薏米莲子粥:薏苡米30克,加水适量,置武火上烧沸,再用文火熬至半熟,加入莲子肉30克,冰糖少许,桂花少许。本方功可清热,祛湿,健脾。
(2)白茯苓粥:白茯苓粉15克,粳米100克,置武火上烧沸,后用文火煮至米烂成粥,放入味精,食盐,胡椒粉少许即成。本方有健脾,利湿之效。
施治要点:
(一)本证为风轮之实证,乃肝胆湿热为患,故清利肝胆湿热,是治疗本证之关键。多选用黄芩、黄连、栀子、胆草、茵陈、车前子、滑石等药。
(二)因脾主湿,外湿内侵,最易困脾;脾失健运,湿自内生。故治湿当须理脾,临床在治疗本证清利湿热的同时,常兼施健脾渗湿之药物,如茯苓、山药、苡仁、扁豆等。
(叁)本证病程长,翳久难去,故临床常配合清肝煺翳之品施之,多选用:蝉蜕、木贼、草决明、密蒙花、青葙子等。
(四)湿性粘滞,久留难去,加之热邪煎熬,可聚而为痰,故清热祛湿的同时,常配合祛痰药,如:陈皮、半夏、茯苓、瓜蒌、竹茹、贝母等,其效更佳。
(五)除湿之方用药多燥,易耗阴伤津,故要根据病情及患者脏腑、阴阳、气血、津液的情况,而慎重选药。阴虚血少,津液亏损者,尤宜慎用。
(六)本证乃外障之疾,故当内治与外治相结合,二者不可偏废。

预防

严格掌握适应症,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严格遵守镜片的摘戴及消毒处理。
目前角膜病中病毒感染已超过细菌感染。单纯疱疹性角膜炎病程长,易复发。平时应注意增加体质,一旦患病,应频繁滴用抗病毒滴眼液,同时用抗菌素滴眼液预防细菌感染。在溃疡活动期不能为了缓解症状而滥用皮质类固醇滴眼液,以免引起病情加重甚至角膜穿孔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注意幼儿防护,防止原发性感染。注意提高自身免疫力。

相关疾病

便秘 咳嗽 角膜炎 疼痛 腹胀 肿胀 胁痛 积聚 赤脉贯布 角膜基质炎 蟹睛 

目录

  • 介绍
  • 最新文章
  • 症状
  • 病因
  • 检查
  • 鉴别
  • 并发症
  • 治疗
  • 预防
  •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