胞生痰核

胞生痰核
胞生痰核是指胞睑内起核性硬结,逐渐长大而不红不痛的慢性外障眼病。一般病程较长...

别名:霰粒肿

就诊科室:中医科 五官科 眼科 其他科室 中西医结合科 

医生指导:胞生痰核常见问题 >>

介绍

胞生痰核是指胞睑内起核性硬结,逐渐长大而不红不痛的慢性外障眼病。一般病程较长,且易复发。相当于西医学之霰粒肿,是在睑板腺排出管的管道上阻塞和脂性分泌物潴留的基础上而形成的。

最新文章

胞生痰核疾病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胞生痰核是什么?

胞生痰核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胞生痰核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

胞生痰核应该做哪些检查?

胞生痰核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胞生痰核可以并发哪些疾病?

胞生痰核应该如何预防?

胞生痰核治疗前的注意事项

更多文章>>

症状

1、本病初起多无自觉症状。检查在胞脸可见或角及米粒大或黄豆大之硬结,皮色如常,按之不痛,与皮肤不粘连。翻转胞睑时,可见暗红色或灰蓝色隆起。少数能自行消散,若日久不消,逐渐长大,隆起硬结,则有胞睑重附、胀涩、异物感。有时在胞睑内自助行穿破而愈,或形成肉芽增生。少数向皮肤面穿破。

2、本病须与针眼相鉴别。后者病程急,局部红肿?痛起肿,化脓后有脓点,溃后自愈。若脓头不溃破,可转为本病。名本尊若感受外邪,则局部红肿疼痛变为针眼。

3、本病多为单发或多发。若发生于小儿且反复发作者,应排除是否为痨瘵。若系老年人,术后复发,且迅速增大者,须注意排除癌变。

病因

中医学观点:本病多因恣食炙煿,脾胃蕴热生痰,痰热互结,阻滞经络,致气血受阻,隐起于胞睑内而成。也有因胞睑内针眼未成脓而局限,或脓虽成而不溃破均可转为本病。

西医学观点:由于慢性结膜炎,皮脂腺和汗腺分泌物功能旺盛或睑缘炎所引起的慢性炎症刺激。是一种含有巨细胞的肉芽肿性炎症,最初是腺管上皮细胞增生,其周围的淋巴细胞,巨细胞和大量纤维性组织因受压而形成囊壁,中央部组织逐渐退化形成胶样物质,甚至液化。

检查

本病病发于胞睑,在脏属脾,多为实症。证见胞睑起硬结,为脾胃痰湿内蕴;若局部微红稍痛为兼有热。治疗总的原则是化痰散结,必要时手术。西医学检查:眼睑皮下可触及一至数个大小不等的圆形肿块,小至米粒、绿豆,大至黄豆、樱桃。翻转眼睑在肿块在结膜面,可见紫红色或灰红色局限隆起。

鉴别

本病应和睑缘炎,蜂窝织炎,化脓性肉芽肿,眼睑肿瘤(如果复发性睑板腺囊肿应特别注意排除皮脂腺癌)相鉴别。

1.睑缘炎:睑缘皮肤、睫毛毛囊及其腺体的亚急性、慢性炎症。睑缘部位富于腺体组织和脂肪性分泌物,易沾染尘垢和病菌致感染。

2.蜂窝织炎:是一种特别累及真皮深部和皮下组织的化脓性炎症,最常由化脓性链球菌或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

3.化脓性肉芽肿:一般细菌的感染。当机体内分泌发生变化时,局部刺激因素可增强,使组织的增殖反应更明显。

并发症

本病常因皮肤的破溃后并发细菌感染。患者常有抓挠病变部位的习惯,故可因患者抓挠诱发皮肤细菌感染或者真菌感染,通常继发于体质低下,或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以及有灰指甲等真菌感染的患者,如并发细菌感染可有发热、皮肤肿胀、破溃及脓性分泌物流出等表现。严重病例可导致脓毒血症,故应引起临床医生的注意。

治疗

1、主方:化坚二陈丸(吴谦《医宗金鉴》)加减处方:陈皮8克,法半夏12克,茯苓15克,天花粉12克,白僵蚕(炒)10克,黄连8克,浙贝母15克,昆布10克,海藻10克。水煎服,复渣再煎服,每日1剂。若局部红痛,加黄芩12克、金银花12克。硬结大而未溃者,加皂角刺10克、三棱10克、莪术10克。体虚或小儿患者反复发作,加太子参10克、黄芪12克、白术10克。纳欠佳者,加鸡内金10克、麦芽15克。
2、中成药
⑴内消瘰疬丸,口服,每次6克,每日2次。
⑵王海瘿瘤丸,口服,每次1丸,每日2次。
痰热阻结型
[证见]胞睑硬结胀痛,有异物感,皮色微红,脸内相应部位色紫红,甚则溃破。舌红苔黄白,脉滑。
[治法]清热散结。
[方药]
主方:清胃汤(傅仁宇《审视瑶函》)加减
处方:石膏20克,黄连8克,连翘10克,当归尾10克,荆芥10克,防
风10克,黄芩12克,枳壳10克,浙贝母15克,皂角刺10克,甘草6克。水
煎服,每日1剂。
外治法
1、局部湿热敷,或内服药渣再煎澄清液热敷。
2、紫金锭调外障眼药水或冷开水,外涂患处皮肤。也可用生南星末加少许冰片,调水成糊状,频涂患处皮肤,以上二药切勿涂入眼内。
3、急性子南星糊状油剂急性子、生南星各等份,各研成极细末后混
匀,用麻油适量调成糊状,涂于纱布上,贴敷患处,每日1次。并用热水
袋或热毛巾敷患处,每日有次,每次15-20分钟。
4、若肿核较大,患者内服中药有困难,宜行刮除术。
其他疗法:1、针灸疗法参见“针眼”针灸疗法(1、3)
2、饮食疗法参见“针眼”饮食疗法
3、预防调护参见“针眼”预防调护。

预防

胞生痰核应该如何预防?
预防方法:
方法一
[药物]樱桃核1个,醋适量。
[制法]将樱桃核与酷磨浓汁备用。
[用法]取浓汁擦患处,多擦自消。用于胞生痰核。
[出处]《眼科外用中药与临床》。
方法二
[药物]当归尾10克,石菖蒲10克,赤芍药10克,川黄连(生)5克,地肤子5克,杏仁(生)5克,羌活2.5克,胆矾2克。
[制法]上药共研粗末,用纱布包裹,放人热水中浸泡30分钟,药液备用。
[用法]将药液加热至适宜温度,乘热熏洗患处。用于治疗胞生痰核。
[出处]《药浴治百病》。
方法三(防风汤)
[药物]防风(去叉)60克,秦皮(去苗叶)60克,甘菊花60克,栀子仁15克,蕤仁(水浸去皮)15克,萎蕤15克,竹叶1握。
[制法]将上药细碎令匀,每次取30克水煎,去渣,药液备用。
[用法]取药液待其温时外洗患处,每日洗1-2次。用于治胞生痰核。
[出处]《普济方》。
[备注]
(1)洗后避风,
(2)本方亦用于风热攻目,碜涩疼痛而致倒睫

相关疾病

倒睫 霰粒肿  疼痛 天花 痨瘵 

目录

  • 介绍
  • 最新文章
  • 症状
  • 病因
  • 检查
  • 鉴别
  • 并发症
  • 治疗
  • 预防
  •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