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阴道嗜血杆菌性阴道炎由阴道嗜血杆菌所引起。研究发现,非特异性阴道炎经分泌物涂片镜检或细菌培养,有90%发现阴道嗜血杆菌。
最新文章
症状
1.主要症状为白带增多,有鱼腥或胺的臭味。常伴有阴道灼热感、性交痛及外阴瘙痒。
2.检查可见阴道黏膜充血,呈灰红色,有轻度水肿,分泌物多呈均质性,稀薄,灰白色,有时呈乳黄色或灰绿色,腥臭味。
临床上按非特异性或滴虫、真菌性阴道炎治疗无效时,应考虑为阴道嗜血杆菌感染。镜检和细菌培养找到嗜血杆菌即可明确诊断。
病因
(一)发病原因
由于嗜血杆菌感染引起阴道嗜血杆菌性阴道炎。
(二)发病机制
阴道嗜血杆菌体积小,两端呈圆形,长0.3~0.5??m,宽0.1~0.2??m,很像球菌,革兰染色阴性。嗜血杆菌致阴道黏膜充血、水肿,阴道pH常为5.0~5.5。
检查
本病多见于育龄期妇女。一般患者症状很轻,仅有白带增多、有异味。发病较急时,症见白带增多,呈灰白色,有特殊臭味。1/3的病人有外阴瘙痒感或灼热感,有时有性交痛。
妇科检查可见:外阴充血水肿,阴道粘膜充血,有时见出血点。分泌物颜色灰白,质地稀薄,有时呈小泡沫状,白带气味腥臭。阴道pH为5~5.5。
实验室检查:可以取阴道分泌物直接涂片,未干燥前进行显微镜检查,在成熟的阴道上皮细胞表面,由于阴道嗜血杆菌的粘附,会出现点状颗粒,细胞边缘晦暗,呈锯齿状,这就是线索细胞,是阴道嗜血杆菌性阴道炎的特征。另外,还可以将阴道分泌物涂片后进行革兰氏染色,见到典型的大量的革兰氏染色阴性球杆菌,即可诊断。取阴道分泌物培养也是一种实验室检查方法,但需要特殊培养基。
鉴别
临床上按非特异性或滴虫,真菌性阴道炎治疗无效时,应考虑为阴道嗜血杆菌感染,镜检和细菌培养找到嗜血杆菌即可明确诊断。
阴道嗜血杆菌性阴道炎应与滴虫性阴道炎等相鉴别。
滴虫性阴道炎是由阴道毛滴虫引起的一种阴道炎。患者症状主要是稀薄的泡沫状白带增多及外阴瘙痒,可伴有烧灼感、疼痛和性交痛。
并发症
阴道嗜血杆菌性阴道炎并发症可见:外阴充血水肿,阴道粘膜充血,有时见出血点。分泌物颜色灰白,质地稀薄,有时呈小泡沫状,白带气味腥臭。1/3的病人有外阴瘙痒感或灼热感,有时有性交痛。
常伴有厌氧性革兰氏阴性杆菌及革兰氏阳性球菌的存在。治疗中可并发真菌、变形杆菌或葡萄球菌感染,还常与滴虫性阴道炎、气体型阴道炎并存。治疗
阴道嗜血杆菌性阴道炎西医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1)阴道嗜血杆菌对磺胺类及四环素族药物敏感,可用常规量口服治疗。甲硝唑:每次200mg,3次/d。因厌氧菌可能与嗜血杆菌同为阴道炎的致病菌,可口服,但大剂量甲硝唑可能引起恶心、呕吐。氨苄青霉素:口服500毫克,一天4次,共7天。有全身感染者,可静脉滴注氨苄青霉素或氯霉素。可以产生抗药菌株,使2/3的患者得不到根治。阴道上药:将四环素100mg或磺胺噻唑0.5g制成栓剂,置入阴道深部,每晚1次,10天为一疗程。因厌氧性细菌可能与嗜血杆菌同为阴道炎的致病菌,有时磺胺或其他药物临床无效时,可口服灭滴灵250mg,一日3次,共7日,或用大剂量,2g一次口服,疗效显著。但口服大剂量灭滴灵可能引起恶心、呕吐。治疗期间禁性生活,男女双方应同时治疗。
(2)治疗后应再用1%乳酸溶液冲洗阴道,并放入雌激素阴道栓,以恢复正常阴道生理环境。
预后
阴道嗜血杆菌性阴道炎经过治疗无明显不良预后。
预防
治疗期间禁止性生活,男女双方应同时治疗。注意个人卫生,增强机体抵抗力。
阴道嗜血杆菌性阴道炎多发生于身体虚弱及个人卫生差的育龄期妇女。有些患者可无症状,另一些患者症状很轻,仅有白带增多、有臭味、异味。发病较急的患者,其阴道分泌物增加且多稀薄,有特殊气味,颜色呈灰白色。有13%的病人自述有外阴瘙痒感或灼热感,有的有性交痛。
预后
阴道嗜血杆菌性阴道炎经过治疗无明显不良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