筛窦恶性肿瘤

筛窦恶性肿瘤
筛窦肿瘤的发生率仅次于上颌窦,居第二位,以鳞癌及腺癌为主,也有肉瘤、恶性黑色...

就诊科室:肿瘤科 五官科 耳鼻咽喉头颈科 耳鼻喉科 

医生指导:筛窦恶性肿瘤常见问题 >>

介绍

筛窦肿瘤的发生率仅次于上颌窦,居第二位,以鳞癌及腺癌为主,也有肉瘤、恶性黑色素瘤等报道。本病治疗目前仍主张以手术切除为主,辅以放射或化疗等综合疗法。

最新文章

筛窦恶性肿瘤是什么?

筛窦恶性肿瘤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筛窦恶性肿瘤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

筛窦恶性肿瘤应该做哪些检查?

筛窦恶性肿瘤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筛窦恶性肿瘤可以并发哪些疾病?

筛窦恶性肿瘤应该如何预防?

筛窦恶性肿瘤治疗前的注意事项

更多文章>>

症状

临床难以鉴别肿瘤究竟原发于哪个鼻窦。X线或CT等检查可明确肿瘤范围和有无颅内转移,但确定肿瘤性质仍需活体组织检查。

由于筛窦体积小,筛房骨壁甚薄,并与眼眶和前颅底紧密相连,而且有时骨板呈先天性缺损,因此筛窦肿瘤更易扩散。筛窦恶性肿瘤早期不易发现。肿瘤扩大累及周围组织时,才出现临床症状,如破坏纸样板进入眼眶,可出现突眼、眼球运动障碍、复视及视力障碍等;侵及筛板或硬脑膜,病人表现头痛加剧;肿瘤向鼻腔或其他鼻窦发展,可引起鼻窦塞、粘脓鼻涕带血及嗅觉障碍;肿瘤向外发展可使内眦鼻根部隆起。原发于筛窦的恶性肿瘤,晚期可能与其他鼻窦癌并存。

病因

筛窦肿瘤以鳞癌及腺癌为主,也有肉瘤、恶性黑色素瘤等报道。

1.鳞状细胞癌亦称皮样癌,主要从有鳞状上皮覆盖的皮肤开始。皮肤和结膜交界处的睑缘是其多发部位。此类癌肿恶性程度较基底细胞癌者为高。发展较快,破坏也较大。

2.腺癌为涎腺上皮发生的恶性肿瘤,结构不一,但没有残留的多形性腺瘤的成分。腺癌占涎腺上皮性肿瘤的9%,属于涎腺恶性肿瘤中恶性程度较高的一种。

检查

X线或CT等检查可明确肿瘤范围和有无颅内转移,但确定肿瘤性质仍需活体组织检查。

活体组织检查的目的,主要是作出准确的病理诊断,判断病变的部位、范围、性质和肿瘤的良恶性;帮助确定治疗方案;在器官移植中,帮助判断有无排异现象。活组织检查一般常用石蜡包埋,切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在1~4天内做出病理诊断。为了满足临床需要,还要做冰冻切片。一般在15分钟左右就可以作出准确的诊断。

鉴别

与其他鼻窦肿瘤相鉴别。可以根据以下检查确定肿瘤的的部位明确知道是鼻窦的那种肿瘤。

检查

①鼻腔及口腔检查,注意鼻道有无肿块,肿块的形态、大小及基底部位的特点,触之是否容易出血;牙龈是否肿胀,患侧硬腭有无隆起、肿胀、溃疡或穿孔。

②后鼻镜检查,观察鼻咽部及后鼻道有无病变。

③颌面部及颈部检查,注意鼻窦区是否肿胀,肿胀的部位、程度、硬度及表面皮肤情况,颈部有无肿块,肿块的部位、数目、大小、硬度、能否活动,颌面部有无感觉异常。

④眼部检查,观察视力、眼球位置及运动情况,球结膜有无改变,眶部有无肿块,眶缘骨质是否完整。

⑤颅神经检查。

⑥鼻窦X线摄片检查,必要时鼻窦冠状位CT扫描;鼻腔肿块活检,必要时用上颌窦穿刺液检查瘤细胞。

⑦颈部淋巴结超声波检查、或穿刺针吸送病理检查。

⑧有条件可作鼻窦内镜检查。

并发症

颅—面联合进路手术后的并发症,主要有切口感染、出血、脑脊液鼻漏或眶漏,以及脑膜炎、脑脓肿等。而造成患者痛苦、致残、致死的最主要原因是肿瘤并发症。

肿瘤并发症的基本内容是:恶性肿瘤在发生发展过程中直接或间接引起;由于手术、放化疗(包括诊断)等导致的医源性问题。由此及彼而形成的因果关系,可谓“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甚至对某些并发症是否发现及时、处理得当,决定着肿瘤能否治愈或争取进一步治疗而得到长期生存机会,其危害不言而喻。

治疗

本病治疗目前仍主张以手术切除为主,辅以放射或化疗等综合疗法。尤其是对早期病人,应于术前还是术后放疗,或术前术后分期进行,各家意见尚未统一。一般主张术前放疗4~5周,剂量为全量的3/4,然后行肿瘤根治性切除,其余1/4放射剂量于术后进行。化疗或其他生物疗法,可根据肿瘤病理类型及病人全身或局限情况而定。

手术多采用鼻侧切开进路,适用于肿瘤局限在筛窦内或侵及鼻腔上颌窦和蝶窦者。这种术式视野宽大,能够直视探查肿瘤是否累及筛板或眶筋膜囊。如肿瘤已扩展到前颅底及眶内,应采用颅—面联合进路切除术。1953年Smith首次应用本术式成功地治疗一例晚期窦癌,其后Malecki(1956)、Sisson(1976)、ketcham(1973)等也相继报道。国内始于80年代初期,近年来发展较快。ketcham(1973)总结54例颅—面联合进路手术治疗鼻窦癌的经验,认为本进路有以下优点:①可直接于术中判断肿瘤的颅内侵犯范围,且较影象学检查提供的信息更直接更可靠。②保护脑组织,避免因盲目手术而致脑组织损伤。③减少或避免脑脊液鼻漏及鼻眶漏的发生。④术中可以充分止血。⑤由于视野宽阔,可以一次整块切除。⑥能有效地保护眶内容,减少眶内并发症。由于上述优点,本病5年存活率已达到50%。

凡鼻腔、筛窦及额窦之恶性肿瘤,已侵犯颅前窝底骨质和硬脑膜者,均适宜颅—面联合进路术式。

1.先在额部做双额瓣或单额瓣切口,钻孔,锯开颅骨并将骨瓣翻向一侧,显示硬脑膜。

2.根据需要做硬膜外或硬膜内进路,牵拉大脑额叶,暴露颅前窝底部。此时应给予20%甘露醇降脑压,或插一导管至蛛网膜下腔放出脑脊液,以使颅前窝底手术野更加清楚。这时侵犯颅底之肿瘤即暴露于手术野内,并可自上而下予以切除。

3.在面部做鼻侧切开或改良的Weber-Fergusson切口,自下而上切除鼻腔鼻窦肿瘤,上下联合整块切除肿瘤之后,颅底与鼻腔鼻窦即融为一体。

4.修补颅底骨缺损和硬脑膜缺损如切除颅底骨缺损大于2cm,为避免术后颅内容疝入鼻腔鼻窦,多主张用自体骨或带蒂颅骨骨膜予以修补,也可用有机玻璃或人工骨水泥等材料重建颅底骨缺损、硬脑膜缺损,无论大小都应认真修补,以防术后发生脑脊液鼻漏及颅内并发症。修补硬脑膜可以采用颞肌筋膜、大腿阔筋膜或骨膜等。修补时可用小针细线密缝法,其成功率较高。

5.创腔宜用附有抗生素的碘仿纱条填塞,术后7~10天抽出。

6.切口缝合尤其是面部,应注意美容。

7.创口放引流管并加压包扎。

筛窦恶性肿瘤是否行眶内容清除术,目前还有争论。一般认为眼球筋膜囊对肿瘤侵入有较强的阻力。这一屏障未遭破坏,或未出现眶尖、眶上裂综合征时,多不主张做眶内容剜除术。但是当肿瘤已经破坏筋膜囊并侵入眶内,为了提高5年存活率,应该对眶内容包括眶壁骨进行根治性切除。手术造成的眶壁及眶内容缺损,可用带蒂肌皮瓣予以修复。

预防

本病无有效预防措施,早诊断早治疗是本病的防治关键。筛窦恶性肿瘤预防只要在平常生活中最好以下几点,就可以起到预防肿瘤的作用。

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多在阳光下运动,多出汗可将体内酸性物质随汗液排出体外,避免形成酸性体质。有良好的心态应对压力,劳逸结合,不要过度疲劳。可见压力是重要的癌症诱因,中医认为压力导致过劳体虚从而引起免疫功能下降、内分泌失调,体内代谢紊乱,导致体内酸性物质的沉积;压力也可导致精神紧张引起气滞血淤、毒火内陷等。

不要过多地吃咸而辣的食物,不吃过热、过冷、过期及变质的食物;年老体弱或有某种疾病遗传基因者酌情吃一些防癌食品和含碱量高的碱性食品,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吸烟,世界卫生组织预言,如果人们都不再吸烟,5年之后,世界上的癌症将减少1/3;其次,不酗酒。烟和酒是极酸的酸性物质,长期吸烟喝酒的人,极易导致酸性体质。发现疾病及时治疗是关键。

相关疾病

头痛 脑脊液鼻漏 骨缺损 黑色素瘤 放疗 嗅觉障碍 眼球运动障碍 肉瘤 

目录

  • 介绍
  • 最新文章
  • 症状
  • 病因
  • 检查
  • 鉴别
  • 并发症
  • 治疗
  • 预防
  •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