厥阴头痛

厥阴头痛
厥阴头痛是出《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三阴头痛之一。《兰室秘藏・头痛门》...

就诊科室:中医科 妇产科 妇科 

医生指导:厥阴头痛常见问题 >>

介绍

厥阴头痛是出《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三阴头痛之一。《兰室秘藏・头痛门》:“厥阴头项痛,或吐痰沫,厥冷,其脉浮缓,吴茱萸汤主之。”又:厥阴脉会于巅顶,巅顶部头痛,亦为厥阴头痛之证候特色(见陆定圃《冷庐医话・头痛》)。

最新文章

厥阴头痛如何穴位针炙治疗

厥阴头痛我们应该如何食疗保健

厥阴头痛是什么?

厥阴头痛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厥阴头痛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

厥阴头痛应该做哪些检查?

厥阴头痛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厥阴头痛可以并发哪些疾病?

厥阴头痛应该如何预防?

厥阴头痛治疗前的注意事项

更多文章>>

症状

厥阴头痛有主证巅顶疼痛干呕、吐涎沫或四肢厥冷、舌淡苔白滑、脉细迟或弦细不数。伴胸脘不适。闭闷、面色欠华、气短软弱、微出冷汗、不思食。头晕、目眩等证者均可投以吴茱萸汤加减治疗。如为脑振荡后遗症。美尼尔氏综合征等或兼见头身动摇如坐舟车,视外界景物旋转不定,耳鸣耳聋、不敢转动头部、动则头晕头痛、呕吐加剧、舌淡苔白滑。

病因

呕吐之证,虽病变在胃,然究其病因又各不相同,虚者脾胃气虚,症见呕而食少,腹胀便溏,神疲乏力,舌淡苔白脉弱,用六君子加生姜等法,益气健脾,降逆止呕。又有热病伤阴,胃阴不足之呕,症见唇红口燥,脘灼便结,舌赤少苔,脉细而数,宜滋养胃阴之法。此阴证阳证之分,寒热自在其中。

呕吐之证,实证居多,然实者亦分寒热,因胆热犯胃而呕吐者,属少阳,必见口苦咽干,心烦喜呕,或兼往来寒热,脉弦等症,用小柴胡汤。同为少阳症,若寒轻热重,或湿热偏胜,症见呕吐酸苦,舌红苔腻而干,脉弦滑而数者,又用蒿芩清胆汤。此以苔腻而病位偏属于里,故蒿芩亦更加清里……

检查

1.脑电图检查:一般认为,偏头痛病人无论是在发作期或间歇期,脑电图的异常发生率皆比正常对照组高,但是,偏头痛病人的脑电图改变不具有特异性,因为它可有正常波形。普通性慢波、棘波放电、局灶性棘波、类波以及对过度通气、闪光刺激有异常反应等各种波形。小儿偏头痛脑电图的异常率较高,达9%~70%不等,可出现棘波、阵发性慢波、快波活动及弥漫性慢波。
2.脑血流图检查:病人在发作期和间歇期脑血流图的主要变化是两侧波幅不对称,一侧偏高或一侧偏低。
3.脑血管造影检查:原则上偏头痛病人不需进行脑血管造影,只有在严重的头痛发作,高度怀疑是否为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人才进行脑血管造影,以期除外有颅内动脉瘤、动静脉畸形等疾患。无疑,偏头痛病人脑血管造影绝大多数是正常的。
4.脑脊液检查:偏头痛病人脑脊液的常规检查通常是正常的,一般情况下脑脊液的淋巴细胞可增高。
5.免疫学检查:一般认为偏头痛病人的免疫球蛋白IgG、IgA、C3及E花环形成可较正常人偏高。
6.血小板机能检查:偏头痛病人的血小板聚集性可升高。

鉴别

若痰郁内扰,胆热犯胃而呕吐痰涎者,则见口苦心烦不寐,苔腻脉弦等症,宜用温胆汤。同为痰涎之证,或病邪益深,脾弱痰盛,风痰入络阻隔,则致人舌犟不言,口角流涎者,宜用涤痰汤。
因肝寒涉胃而呕者,属厥阴,症见干呕,口吐涎沫,兼见头顶痛,胸满,厥逆等症,称“阳明寒呕”。
若主证在头顶痛,而干呕吐涎,胸满等症为次为兼,则称“厥阴头痛”。
若主证在肠,寒湿阻塞胸腹,吐利厥逆,烦躁欲死的,又称“少阴下利”。
或以阴囊冷痛为主证之厥阴寒疝,亦为寒湿之邪侵犯厥阴肝经。男子为附睾结核,女子则继发宫寒不孕。

并发症

恶心为最常见伴随症状,达一半以上,且常为中、重度恶心。恶心可先于头痛发作,也可于头痛发作中或发作后出现。近一半的患者出现呕吐,有些患者的经验是呕吐后发作即明显缓解。不少患者还可出现视物不清、畏光畏声及其他自主功能障碍,如尿频、排尿障碍、鼻塞、心慌、高血压、低血压、甚至可出现心律失常。发作累及脑干或小脑者可出现眩晕、共济失调、复视、听力下降、耳鸣、意识障碍等。
头痛缓解后可出现怠倦、昏昏欲睡。有的感精疲力竭、饥饿感或厌食、多尿、头皮压痛、肌肉酸痛。也可出现精神心理改变,如烦躁、易怒、情绪低落、少语、少动等。

治疗

厥阴头痛中医治疗方法
吴茱萸汤主治气分之寒,故气虚者用参枣,气寒者用萸姜,皆不需深入血分,而当归四逆汤则主治经脉血分之寒,故血虚者用归芍,血寒者用桂辛,只于寒邪深重时,则气分血分之寒邪才会兼而有之,故有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之用。(是知厥阴经脉之病,亦有气血层次之分)。“阳明寒呕”者,是指厥阴之寒邪涉胃而呕,而非涉脾,所以此方用于因脾寒之干呕则不宜,故仲圣恐人混而误用,则申明之曰,得汤反剧者,属上焦。(说明:此处上下焦之分,指肝与脾对待而言,肝在下称下焦,脾在上称上焦。非指心肺之上焦)。
1、太阳头痛治宜疏通太阳经脉。穴位选取天柱、后溪、昆仑、玉枕、束骨。天柱宜斜向下刺,不宜针刺过深,通常深度为0.5-1寸,束骨直刺0.5-1寸。针用泻法,留针2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2、阳明头痛治宜疏通阳明经脉。穴位选取上星、阳白、印堂、攒竹、合谷、解溪。上星沿皮向后刺入0.5-1寸,阳白用提捏进针法平刺0.5-1寸,解溪直刺0.3-0.5寸。针用泻法,留针2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
3、少阳头痛治宜疏通少阳经脉。穴位选取风池、率谷、外关、阳陵泉。率谷穴沿皮斜向耳根方向针刺,刺入深度为1寸左右,侠溪直刺0.3-0.5寸,阴陵泉直刺1-2寸,针用泻法,留针20分钟左右,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
4、厥阴头痛治宜疏通厥阴经脉。穴位选取百会、四神聪、太冲、肝俞、前顶。四神聪四穴斜刺或平刺向正中百会穴,深度为0.3-0.5寸,前顶沿皮刺0.5-1寸,太冲直刺0.3-0.5寸。针用平补平泻法,留针3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

预防

头痛怎样预防?
头痛为一常见症状,可见于多种病理或生理变化的情况。西医学内、外、神经、五官等各种病中可伴见。可以单独出现,亦可见于多种病证中。古今记载亦颇多。《素闻??奇病论》云:“帝曰:人有病头痛以数岁不己,此安得之名曰何病歧伯曰:当有所犯大寒,内至骨髓、髓者以脑为主、脑逆故令头痛、齿亦痛、病名曰厥逆。”汉??张仲景《伤寒论》中论及太阳、阳明、少阳、厥阴病均有头痛之见证。《伤寒论》中“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

相关疾病

头痛 头晕 伤寒 耳聋 耳鸣 疼痛 胆热 腹胀 干呕 

目录

  • 介绍
  • 最新文章
  • 症状
  • 病因
  • 检查
  • 鉴别
  • 并发症
  • 治疗
  • 预防
  •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