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急性盆腔炎多见于有月经、性活跃的妇女。炎症可局限于一个部位,也可同时累及几个部位,最常见的是输卵管炎及输卵管卵巢炎,单纯的子宫内膜炎或卵巢炎较少见。盆腔炎分急性和慢性两类。急性盆腔炎主要包括急性子宫内膜炎、急性输卵管炎、急性输卵管卵巢脓肿、急性盆腔腹膜炎、急性盆腔结缔组织炎。急性盆腔炎发展可引起弥漫性腹膜炎、败血症、感染性休克,严重者可危及生命。若在急性期未能得到彻底治愈,则转为慢性盆腔炎,往往经久不愈,并可反复发作,导致不孕、输卵管妊娠、慢性盆腔痛,不仅严重影响妇女健康、生活及工作,也造成家庭与社会的负担。
最新文章
症状
可因炎症轻重及范围大小而有不同的临床表现。发病时下腹痛伴发热,若病情严重可有寒战、高热、头痛、食欲不振。月经期发病可出现经量增多、经期延长,非月经期发病可有白带增多。若有腹膜炎,则出现消化系统症状如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若有脓肿形成,可有下腹包块及局部压迫刺激症状,包块位于前方可出现膀胱刺激症状,如排尿困难、尿频,若引起膀胱肌炎还可有尿痛等;包块位于子宫后方可有直肠刺激症状,若在腹膜外可致腹泻、里急后重感和排便困难。根据感染的病原体不同,临床表现也有差异。淋病奈瑟菌感染起病急,多在48h内出现高热、腹膜刺激征及阴道脓性分泌物。非淋病奈瑟菌性盆腔炎起病较缓慢,高热及腹膜刺激征不明显,常伴有脓肿形成。若为厌氧菌感染,则容易有多次复发,脓肿形成。沙眼衣原体感染病程较长,高热不明显,长期持续低热、主要表现为轻微下腹痛,久治不愈,阴道不规则出血。
患者呈急性病容,体温升高,心率加快,腹胀,下腹部有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肠鸣音减弱或消失。盆腔检查:阴道可能充血,并有大量脓性分泌物,将宫颈表面的分泌物拭净,若见脓性分泌物从宫颈口外流,说明宫颈黏膜或宫腔有急性炎症。阴道穹有明显触痛,须注意是否饱满;宫颈充血、水肿、举痛明显;宫体稍大,有压痛,活动受限;子宫两侧压痛明显,若为单纯输卵管炎,可触及增粗的输卵管,有明显压痛;若为输卵管积脓或输卵管卵巢脓肿,则可触及包块且压痛明显;宫旁结缔组织炎时,可扪到宫旁一侧或两侧有片状增厚,或两侧宫骶韧带高度水肿、增粗,压痛明显;若有脓肿形成且位置较低时,可扪及后穹隆或侧穹隆有肿块且有波动感,三合诊常能协助进一步了解盆腔情况。
根据病史、症状和体征、辅助检查可做出明确诊断。
急性盆腔炎的临床诊断标准,需同时具备下列3项:①下腹压痛伴或不伴反跳痛;②宫颈或宫体举痛或摇摆痛;③附件区压痛。
下列标准可增加诊断的特异性:宫颈分泌物培养或革兰染色涂片淋病奈瑟菌阳性或沙眼衣原体阳性;体温超过38℃(口表);血WBC总数>10×109/L;后穹隆穿刺抽出脓性液体;双合诊或B型超声检查发现盆腔脓肿或炎性包块。由于临床诊断急性输卵管炎有一定的误诊率,腹腔镜检查能提高确诊率。
腹腔镜的肉眼诊断标准有:①输卵管表面明显充血;②输卵管壁水肿;③输卵管伞端或浆膜面有脓性渗出物。
在做出急性盆腔炎的诊断后,要明确感染的病原体,通过剖腹探查或腹腔镜直接采取感染部位的分泌物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最准确。宫颈管分泌物及后穹隆穿刺液的涂片、培养及免疫荧光检测虽不如直接采取感染部位的分泌物培养及药敏准确,但是对明确病原体有帮助,涂片可做革兰染色,若找到淋病奈瑟菌可确诊,除查找淋病奈瑟菌外,可以根据细菌形态及革兰染色,为选用抗生素及时提供线索;培养阳性率高,可明确病原体;免疫荧光主要用于衣原体检查。除病原体的检查外,还可根据病史、临床症状及体征特点做出病原体的初步判断。
病因
(一)发病原因
1.女性生殖道的自然防御功能女性生殖道在解剖、生理上的特点是有比较完善的自然防御功能,增强了对感染的防御能力,在健康妇女阴道内虽然有某些病原体存在,但并不引起炎症。其原因为:
(1)两侧大阴唇自然合拢,遮掩阴道口和尿道口。
(2)由于盆底肌的作用,阴道口闭合,阴道前后壁紧贴,可以防止外界污染。经产妇阴道松弛,这种防御功能较差。
(3)阴道自净作用。
(4)宫颈内口紧闭,宫颈管黏膜为分泌黏液的高柱状上皮所覆盖,黏膜形成皱褶、嵴突或陷窝,从而增加黏膜表面积;宫颈管分泌大量黏液形成黏液栓,内含溶菌酶及局部抗体,其对保持内生殖器无菌非常重要。
(5)孕龄妇女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剥脱,也是消除宫腔感染的有利条件。
(6)输卵管黏膜上皮细胞的纤毛向子宫腔方向摆动以及输卵管的蠕动,均有利于阻止病原体的侵入。
当自然防御功能遭到破坏,或机体免疫功能下降、内分泌发生变化或外源性致病菌侵入,均可导致炎症的发生。
2.急性盆腔炎的诱发因素
(1)产后或流产后感染:分娩后产妇体质虚弱,宫口未完全关闭,例如分娩造成产道损伤或有胎盘、胎膜残留等,病原体侵入宫腔,容易引起感染;流产过程中阴道流血时间过长,或有组织残留于宫腔内,或手术无菌操作不严格,均可发生急性盆腔炎。
(2)宫腔内手术操作后感染:如刮宫术、输卵管通液术、子宫输卵管造影术、官腔镜检查及水囊引产术等,由于手术消毒不严格引起感染或术前适应证选择不当,如生殖器原有慢性炎症,经手术干扰而引起急性发作并扩散。
(3)经期卫生不良:使用不洁的月经垫、经期性交等,均可使病原体侵入而引起炎症。上述感染的病原体以下生殖道内源性菌群的病原体为主,如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埃希杆菌、厌氧菌等。
(4)感染性传播疾病:不洁性生活史、过早性生活、多个性伴侣、性交过频者可致性传播疾病的病原体入侵,引起盆腔炎症。常见病原体为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或合并有需氧菌、厌氧菌感染。
(5)邻近器官炎症直接蔓延:例如阑尾炎、腹膜炎等,以大肠埃希杆菌为主。
(6)慢性盆腔炎急性发作。
(7)宫内节育器:一是在放置宫内节育器10天内可引起急性盆腔炎,此时的感染以需氧菌及厌氧菌为主;二是在长期放置宫内节育器后继发感染形成慢性炎症,有时可急性发作。
3.病原体及其致病特点引起盆腔炎的病原体有两个来源:①内源性病原体,来自原寄居于阴道内的菌群包括需氧菌及厌氧菌;②外源性病原体,来自外界的病原体,主要为性传播疾病的病原体,如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支原体,其他有结核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等。引起盆腔炎的病原体可以单纯为需氧菌、单纯厌氧菌或需氧菌及厌氧菌的混合感染;可伴有或不伴有性传播疾病的病原体。盆腔炎往往是需氧菌及厌氧菌的混合感染,约2/3的病例合并有厌氧菌感染。在美国,40%~50%盆腔炎是由淋病奈瑟菌引起,10%~40%盆腔炎可分离出沙眼衣原体;在我国,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引起的盆腔炎也在增加,已引起人们的重视。不同的病原体有不同的传播途径及致病特点,了解这些特点可以判断致病菌,从而为治疗时选择抗生素提供帮助。
(1)需氧菌:
①链球菌:革兰阳性链球菌的种类很多,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的致病力强,能产生溶血素和多种酶,使感染容易扩散,并引起败血症,脓液比较稀薄,淡红色,量较多,但一般不并发转移性脓肿。此菌对青霉素敏感。
②葡萄球菌:革兰阳性球菌,是产后、手术后生殖器炎症及伤口感染常见的病原菌,常沿阴道、子宫、输卵管黏膜上行感染。分表皮、腐生及金黄色葡萄球菌3种,表皮葡萄球菌偶可致病,腐生葡萄球菌通常不致病,以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致病力最强,其脓液色黄、稠厚、不臭,常伴有转移性脓肿,对一般常用的抗生素易产生耐药性,根据药敏试验用药较为理想。常用有效药物为苯唑西林钠、氯唑西林钠等。
③大肠埃希杆菌:革兰阴性杆菌,是肠道及阴道的正常寄生菌,一般不致病。但是,当机体极度衰弱时可引起严重感染,甚至产生内毒素,常与其他致病菌混合感染。大肠埃希杆菌感染的脓液不臭,当有混合感染时,产生稠厚脓液和粪臭。氨苄西林、阿莫西林有效,但易产生耐药菌株,最好做药敏试验,选择敏感药物。
(2)厌氧菌:是盆腔感染的重要菌群之一,这些细菌主要来源于结肠、直肠、阴道及口腔黏膜。其感染的特点是容易形成盆腔脓肿、感染性血栓静脉炎,脓液有粪臭并有气泡。该类细菌对克林霉素(氯洁霉素)、先锋霉素中的先锋霉素Ⅰ号、氯霉素、甲硝唑等均敏感。在厌氧菌感染中,脆弱类杆菌的致病力最强,常伴有严重感染,形成脓肿。
①消化链球菌:属革兰阳性菌,易滋生于产后子宫内膜坏死的蜕膜碎片或残留的胎盘中,其内毒素毒力较大肠埃希杆菌为低,可能破坏青霉素的β-内酰胺酶,对青霉素有耐药性,还产生肝素酶,溶解肝素,促进凝血,导致引起血栓性静脉炎。在盆腔感染的粪臭味脓汁涂片中,光镜下发现革兰阳性球菌,对诊断有帮助。
②脆弱类杆菌:是革兰阴性菌,在严重盆腔感染中主要的厌氧菌为脆弱类杆菌,这种感染的恢复期很长,伴有恶臭,对青霉素有耐药性。在有粪臭味的脓液涂片中,光镜下见到多形性、着色不均匀的革兰阴性菌,很多在白细胞内,提示为脆弱类杆菌感染的可能。
③产气荚膜梭状芽孢杆菌:是革兰阴性菌,多见于创伤组织感染及非法堕胎等的感染,分泌物恶臭,组织内有气体,易产生中毒性休克。
(3)性传播的病原体:
①淋病奈瑟菌:为革兰阴性双球菌,淋病奈瑟菌的特点是侵袭生殖、泌尿系统黏膜的柱状上皮与移行上皮。淋病奈瑟菌主要感染下生殖道,10%~17%的患者可发生上生殖道的感染,引起淋病奈瑟菌性盆腔炎,多于月经期或经后7天内发病,起病急,可有高热,体温在38℃以上,常引起输卵管积脓,对治疗反应敏感。淋病奈瑟菌对青霉素、二代或三代头孢菌素、氨基糖苷类药物敏感。
②衣原体:常见为沙眼衣原体,其特点与淋病奈瑟菌一样,只感染柱状上皮及移行上皮,不向深层侵犯。沙眼衣原体感染的症状不明显,可有轻微下腹痛,但常导致严重的输卵管黏膜结构及功能破坏,并可引起盆腔广泛粘连。
③支原体:支原体是一类无细胞壁的原核细胞微生物,形态上呈多形性,是正常阴道菌群的一种。从生殖道分离出的支原体有人型支原体、溶脲脲原体、生殖器支原体。在一定条件下支原体可引起生殖道炎症。
(4)病毒感染:如巨细胞病毒是疱疹病毒所属的一组病毒,受感染的细胞内见有包涵体,体积增大。多在身体极度衰弱及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受染。孕妇患此病可引起死胎,流产及早产。
(二)发病机制
1.急性子宫内膜炎及急性子宫肌炎多见于流产、分娩后。
2.急性输卵管炎、输卵管积脓、输卵管卵巢脓肿急性输卵管炎主要由化脓菌引起,根据不同的传播途径而有不同的病变特点。若病原菌通过宫颈的淋巴播散到宫旁结缔组织,首先侵及浆膜层,发生输卵管周围炎,然后累及肌层,而输卵管黏膜层可不受累或受累极轻。轻者输卵管仅有轻度充血、肿胀、略增粗;重者输卵管明显增粗、弯曲,纤维素性脓性渗出物多,造成与周围粘连。若炎症经子宫内膜向上蔓延,首先引起输卵管黏膜炎,输卵管黏膜肿胀、间质水肿、充血及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重者输卵管上皮发生退行性变或成片脱落,引起输卵管黏膜粘连,导致输卵管管腔及伞端闭锁,若有脓液积聚于管腔内则形成输卵管积脓。
卵巢很少单独发炎,白膜是良好的防御屏障,卵巢常与发炎的输卵管伞端粘连而发生卵巢周围炎,称输卵管卵巢炎,习称附件炎。炎症可通过卵巢排卵的破孔侵入卵巢实质形成卵巢脓肿,脓肿壁与输卵管积脓粘连并穿通,形成输卵管卵巢脓肿。输卵管卵巢脓肿可以发生在急性附件炎初次发病之后,但是往往是在慢性附件炎屡次急性发作的基础上形成。脓肿多位于子宫后方或子宫、阔韧带后叶及肠管间粘连处,可破入直肠或阴道,若破入腹腔则引起弥漫性腹膜炎。
3.急性盆腔结缔组织炎内生殖器急性炎症时,或阴道、宫颈有创伤时,病原体经淋巴管进入盆腔结缔组织而引起结缔组织充血、水肿及中性粒细胞浸润。以宫旁结缔组织炎最常见,开始局部增厚,质地较软,边界不清,以后向两侧盆壁呈扇形浸润,若组织化脓则形成盆腔腹膜外脓肿,可自发破入直肠或阴道。
4.急性盆腔腹膜炎盆腔内器官发生严重感染时,往往蔓延到盆腔腹膜,发炎的腹膜充血、水肿,并有少量含纤维素的渗出液,形成盆腔脏器粘连。当有大量脓性渗出液积聚于粘连的间隙内,可形成散在小脓肿;积聚于直肠子宫陷凹处则形成盆腔脓肿,较多见。脓肿可破入直肠而使症状突然减轻,也可破入腹腔引起弥漫性腹膜炎。
5.败血症及脓毒血症当病原体毒性强,数量多,患者抵抗力降低时,常发生败血症。多见于严重的产褥感染、感染流产,若不及时控制,患者往往很快出现感染性休克,甚至死亡。发生感染后,若身体其他部位发现多处炎症病灶或脓肿者,应考虑有脓毒血症存在,但是需经血培养证实。
6.菲科(Fitz-Hugh-Curtis)综合征是指肝包膜炎症而无肝实质损害的肝周围炎。淋病奈瑟菌及衣原体感染均可引起。由于肝包膜水肿,吸气时右上腹疼痛。肝包膜上有脓性或纤维渗出物,早期在肝包膜与前腹壁腹膜之间形成松软粘连,晚期形成琴弦样粘连。5%~10%输卵管炎可出现此综合征,临床表现为继下腹痛后出现右上腹痛,或下腹疼痛与右上腹疼痛同时出现。
检查
血常规、尿常规、血沉、C-反应蛋白、宫颈管分泌物及后穹隆穿刺物检查。
血常规中白细胞检查对于诊断炎症有意义,滴虫阴道炎、黏液脓性宫颈炎、盆腔炎性疾病白细胞较多,而细菌性阴道病及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白细胞较少。
B型超声检查、腹腔镜检查等可协助盆腔炎性疾病的诊断。
鉴别
急性盆腔炎应与急性阑尾炎、输卵管妊娠流产或破裂、卵巢囊肿蒂扭转或破裂等急腹症相鉴别。
1.急性阑尾炎右侧急性输卵管卵巢炎易与急性阑尾炎混淆。急性阑尾炎起病前常有胃肠道症状,如恶心,呕吐,腹泻等,腹痛多发生于脐周围,然后逐渐向右侧下腹部固定。检查时仅麦氏点有压痛,体温及白细胞增高的程度不如急性输卵管卵巢炎。急性输卵管卵巢炎右侧者,常在麦氏点以下压痛明显,妇科检查子宫颈常有触痛,双侧附件均有触痛。
2.卵巢肿瘤蒂扭转多出现在活动性包块之后、大便后等情况时发生剧烈下腹痛,卵巢肿物扭转后囊腔内常有出血,肿物增大,伴有发热,询问病史及B超检查有助于诊断。
3.异位妊娠或卵巢黄体囊肿破裂可发生急性下腹痛,有腹腔内出血,患者面色苍白,急性病容,甚至出现休克,做阴道后穹隆穿刺,可抽出暗红色不凝固血液。异位妊娠还可有停经史及阴道流血,尿HCG常阳性,腹腔镜检查可明确诊断。
并发症
1、起病时下腹痛,伴发热、寒战。如伴有腹膜炎,则有恶心、呕吐、腹胀、腹泻。
2、如有脓肿形成,可有下腹包块及局部压迫刺激症状,如膀胱刺激症状和直肠刺激症状。病人呈急性病容,体温高,心率快,腹胀,下腹部肌紧张、压痛及反跳痛。
3、由于盆腔瘀血,患者可出现月经增多的情况;当卵巢功能受到损害时,女性会出现月经失调;当输卵管粘连、阻塞时,会导致女性不孕。
4、急性炎症转为慢性炎症时,形成的瘢痕粘连和盆腔充血,会导致患者出现下腹部坠胀、疼痛和腰骶部酸痛。这种症状一般会出现于劳累、性交后及月经前后。
5、全身症状多不明显,有时可出现低热,易感疲乏。病程时间若较长的话,一些患者会有神经衰弱症状,如出现精神不振、周身不适、失眠等。若患者抵抗力差时,容易出现急性或亚急性发作。
治疗
急性盆腔炎治疗前的注意事项?
预防:
1.作好经期、孕期及产褥期的卫生宣传。
2.严格掌握产科、妇科手术指征,作好术前准备;术时注意无菌操作.包括人工流产、放置宫内节育器、诊断性刮宫术等常用手术;术后作好护理,预防感染。
3.治疗急性盆腔炎时,应作到及时治疗、彻底治愈,防止转为慢性盆腔炎。
4.注意性生活卫生,减少性传播疾病,经期禁止性交。
中药治疗:
【方药】孩儿茶30克黄柏30克黄连30克炉甘石15克青黛9克冰片1.5克红粉0.3克乳香1.3克没药1.5克
【用法】将上药混匀后研成细末备用。用窥阴器扩开阴道,先用碘伏消毒阴道后,用消毒棉签将药粉撒于整个阴道内。每日一次,每次3―5克。
【功效】清热解毒,祛湿止痒。
【主治】阴痒(急性阴道炎),证见带下多,下身痒,坠胀,腰痛,舌质红,苔腻,脉弦数。
【方解】本方所治急性阴道炎,属阴痒范畴,其见阴痒,伴带下多,苔腻,为湿毒所致。治当以清热解毒,祛湿止痒之法。方中以黄连为君,清热燥湿,解毒。臣以黄柏助君之力;冰片清热解毒;孩儿茶清热,收湿,敛疮生肌。佐以炉甘石收湿解毒;青黛清热凉血解毒;乳香.没药活血;红粉(红升.黄升.升药;也称红升丹)是水银.白矾.火硝的加工制品(升华物),能化腐生肌。诸药配伍,共成清热解毒,祛湿止痒之剂。
【按语】1.本方证以阴痒而坠胀,带下多,阴道分泌物镜检有霉菌,滴虫为辩证要点。
药物治疗:近年新的抗生素不断问世,厌氧菌培养技术的进步及药物敏感试验的配合,临床得以合理使用药物,兼顾需氧菌及厌氧菌的控制,使急性盆腔炎的疗效显著。盆腔炎急性期经积极治疗,绝大多数能彻底治愈。对附件脓肿的治疗过去几乎以手术治疗为主,近年的临床治疗效果表明,若治疗及时,用药得当,73%附件脓肿能得到控制,直至包块完全消失而免于手术(尤其是脓肿直径
预防
据统计,门诊痛经病人日趋增多,占门诊量的20%左右,而引起痛经的原因较多,盆腔感染是其中重要原因之一。所谓盆腔感染是指女性内生殖器及周围的结缔组织、盆腔腹膜发生的炎症。为妇科常见病,重者可能引起弥漫性腹膜炎、感染性休克等严重后果,轻者经久不愈,反复发作给病人造成痛苦,而影响妇女身心健康,因此必须重视盆腔炎的防治。
那么为何有些妇女易于盆腔感染呢?可能有如下几个原因:产后或流产后由于体质虚弱,宫颈口尚未很好关闭,或流血时间较长,组织残留;经期不注意卫生,使用不洁月经垫,经期性生活等,均可使病原体入侵而感染。特别值得一题的是80年代初性病又在我国死灰复燃,1996年全国报道有39.09万,发病率达33.94/10万,如不及时治疗可引起严重的盆腔感染。
一旦有盆腔感染可表现为畏寒发热、食欲不振,腰酸背痛,白带增多,并因炎症的轻重及范围的大小而不同,如包块形成可压迫膀胱及直肠,引起肛门坠胀、尿频等一系列伴发症状。常在劳累、性生活后、月经前后加重。如到医院检查可发现有宫颈举痛、子宫压痛、附件包块等。
由于盆腔感染会造成妇女生理和心理上的影响,故一旦发现有上述不适症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切不可胡乱服用药物,以免贻误治疗而迁延不愈。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药敏试验合理用药,以防耐药菌株的产生。腹部理疗可促使盆腔局部血液循环,改善组织营养,提高新陈代谢。
人们常说“三分治疗,七分护理”,盆腔炎也不例外,可增加营养,锻炼身体,劳逸结合,以提高自身的抗病能力。注意经期卫生,作好妇女的“五期”保健。大力开展健康教育,以减少婚前性行为和流产的发生。以期盆腔感染的发生率有所下降。
相关疾病
头痛 腹泻 腹痛 败血症 感染性休克 中毒 卵巢囊肿 宫颈炎 卵巢肿瘤 痛经 输卵管炎 滴虫阴道炎 妇科检查 早产 引产 输卵管妊娠 死胎 产褥感染 分娩 流产 沙眼 淋病 性病 疼痛 急腹症 腹胀 急性阑尾炎 水肿 肿胀 血栓性静脉炎 积聚 急性附件炎 急性子宫内膜炎 卵巢黄体囊肿破裂 慢性盆腔炎 盆腔腹膜炎 盆腔结缔组织炎 盆腔脓肿 厌氧菌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