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移性小肠肿瘤

转移性小肠肿瘤
转移性小肠肿瘤临床罕见,常发生于恶性肿瘤晚期或广泛转移者,尤其是来源于其他消...

就诊科室:外科 肿瘤科 

医生指导:转移性小肠肿瘤常见问题 >>

介绍

转移性小肠肿瘤临床罕见,常发生于恶性肿瘤晚期或广泛转移者,尤其是来源于其他消化道恶性肿瘤者。恶性肿瘤可通过血行、淋巴、腹腔内种植侵犯小肠。尤以血行和腹腔内种植更常见。恶性黑色素瘤常经血运转移,鳞癌及腺癌多经淋巴转移。

最新文章

转移性小肠肿瘤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

转移性小肠肿瘤是什么病

转移性小肠肿瘤的检查项目有哪些

转移性小肠肿瘤的症状有哪些

转移性小肠肿瘤是什么?

转移性小肠肿瘤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转移性小肠肿瘤可以并发哪些疾病?

转移性小肠肿瘤治疗前的注意事项

转移性小肠肿瘤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转移性小肠肿瘤应该做哪些检查?

更多文章>>

症状

原发灶多已被手术切除或经治疗得以控制,但也可隐匿存在而与转移灶同时被发现。起病多突然发作,临床症状多呈部分性肠梗阻,直至完全性肠梗阻。一般急性者多为完全性肠梗阻或穿孔,亚急性者常为出血,慢性者多系部分性肠梗阻。

1.腹痛是最常见的症状,约80%的病人可有不同程度的腹痛,是就诊的主要原因之一。腹痛多位于中下腹部及脐周,亦可见于上腹部。腹痛初为钝痛,隐痛或胀痛,餐后加重,常伴有肠鸣。随着病变发展,至晚期因肿瘤浸润肠管至完全堵塞、肠套叠肠扭转而导致完全性肠梗阻,病人出现持续性剧烈绞痛,阵发性加重,并出现腹胀、恶心呕吐、停止肛门排气排便等,常需急诊手术解除梗阻。

2.肠梗阻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初起时因肿瘤浸润肠管或肠管受压,引起肠腔狭窄,表现为慢性不全性肠梗阻。病期较长时,病人自已能看到起伏的胃肠型及蠕动波,有时自觉有时聚时散的肠块在腹内游动,并有窜气感。肠梗阻与肿瘤浸润生长方式有关:肿瘤沿肠管横轴浸润生长,呈现环形狭窄,使肠管缩小、狭窄而发生肠梗阻,梗阻症状多不易缓解;肿瘤浸润肠管及肠外网膜、系膜、淋巴结而粘连形成肿块,引起粘连性肠梗阻;瘤体套入肠管,造成肠套叠,若套叠瘤体复位,梗阻症状可减轻或缓解。

3.腹泻约1/3的病人有腹泻症状,由于肠道受到刺激或广泛小肠受累引起吸收不良所致。发病之初,大便呈糊状,1天4~5次,无明显黏液及脓血,随着病情发展,大便次数增加,黏液增多。

4.出血较常见,一般表现为大便潜血阳性,较大量出血时方可见黑便、柏油样便。出血原因主要是由于肿瘤表面糜烂、溃疡、坏死所致。

5.腹部肿块临床上约有1/3的病人可触及腹部肿块,大小不一,小者有数厘米,大者有10余厘米,形态多不规则,有结节感,轻度压痛。在发病的初期肿块可推动,随着病情发展,活动度逐渐减小,最后完全固定。

6.肠穿孔和腹膜炎多在肠梗阻的基础上发展为肠穿孔,部分由于肿瘤病变坏死、破溃、感染而致穿孔。急性穿孔可引起弥漫性腹膜炎,病死率极高;慢性者可发生肠袢间粘连,脓肿肠瘘等。

7.其他部分病例可有发热,多为低热,高热少见。可有乏力、贫血、纳差、腹胀、消瘦及黄疸等,晚期因肿瘤消耗,腹泻,病人进食少而出现恶病质。

1.临床所指转移性小肠肿瘤之诊断标准应为。

(1)必须明确原发性恶性肿瘤之所在。

(2)临床表现提示小肠病变的症状和体征,如梗阻、穿孔、出血等。

(3)须经剖腹探查或特异检查证实。

(4)经组织学确定。

(5)转移性小肠肿瘤并非弥漫性腹腔侵犯或广泛转移所致。

(6)小肠转移灶并非原发灶直接侵犯。

2.临床表现。

3.实验室及其他辅助检查。

病因

(一)发病原因

小肠转移瘤的原发病灶可来源于宫颈癌、恶性黑色素瘤大肠癌卵巢癌肾癌胃癌肺癌皮肤癌等。

转移灶多见于回肠,尤其是末端回肠,其次为空肠,十二指肠较少见。可单发(如腺癌)也可多发(如恶性黑色素瘤),而鳞癌两者均可见到。转移灶大小为0.5~12cm,平均3~5cm,肿物侵及肠壁,表面溃疡,中央坏死致急、慢性穿孔;或因狭窄、套叠、扭转、粘连、浸润等而致肠梗阻。区域淋巴结40%受累。组织学分类以腺癌及鳞癌居多,其次为恶性黑色素瘤。

(二)发病机制

恶性肿瘤可通过血行、淋巴、腹腔内种植侵犯小肠。尤以血行和腹腔内种植更常见。恶性黑色素瘤常经血运转移,鳞癌及腺癌多经淋巴转移。

1.血行转移Hayes强调椎静脉途径,此静脉无瓣膜,与肾静脉,门静脉及周围循环沟通,腹压增加使癌栓释出,经肺、门脉或腔静脉进入循环。以黑色素瘤和肺癌常见,其次是结肠癌、其他胃肠道癌、卵巢癌、宫颈癌和乳腺癌等。

2.淋巴转移腹腔脏器恶性肿瘤的淋巴转移,常按解剖部位分布。右半结肠的淋巴管均汇人肠系膜上组淋巴结,与十二指肠水平段的上缘关系密切,所以,右半结肠恶性病变若发生淋巴转移,常使十二指肠水平段上缘出现转移灶。左半结肠淋巴管大部分引流入肠系膜下组淋巴结,与十二指肠升部关系密切,所以,来自左半结肠恶性病变的淋巴转移,可使十二指肠升部或十二指肠空肠曲出现结节样压迹。淋巴转移多因淋巴引流受阻,腹腔淋巴反流所致。

3.种植转移种植转移包括手术后种植,男性多来自胃肠道,女性则来自卵巢恶性肿瘤。

检查

血常规检查可示贫血,血沉可增快,大便潜血可为阳性

1.X线检查腹部透视可见气液平面,腹部平片还可见软组织块阴影。小肠气钡双对比造影检查对检出小肠转移瘤有较重要价值,具体表现可有:

(1)局限性向心性狭窄,黏膜破坏,皱襞消失,肠壁光滑僵硬。

(2)孤立性隆起性病变,充盈缺损。

(3)溃疡形成,不规则较大龛影,常伴有轻度狭窄和结节样病变。

(4)瘘管形成,钡剂外溢。

(5)冰冻征,见于广泛的腹腔转移和恶性弥漫性腹膜间皮瘤

(6)多发性结节样肠壁压迹。可见有肠梗阻征象,偶有气腹。

2.B超和CTB超和CT便于发现肿瘤的大小、位置、浸润深度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并可发现原发灶,肿瘤直径大于2cm即可显示。口服造影剂做CT扫描,可显示肠腔不规则、破坏、龛影和窦道等,并可清楚显示肠外转移灶及淋巴结转移。

3.选择性肠系膜动脉造影对于诊断小肠转移性肿瘤颇有帮助,对提高小肠转移瘤的检出率和定位诊断具有较高价值,尤其是对于肿瘤伴有出血者诊断价值更大。文献报道该法阳性率>90%。其表现有:

(1)肿瘤浸润和推移血管。

(2)肿瘤新生血管形成。

(3)肿瘤囊性变及坏死区为造影剂充盈,呈“湖”、“池”、或“窦”状。

(4)肿瘤包绕引起血管的狭窄和梗阻。

(5)毛细血管灌注时间延长或通透性增加,出现肿瘤染色影。

(6)动静脉分流,静脉早期充盈。

4.纤维内镜检查对于十二指肠内转移瘤很有帮助,近端空肠可选用小肠镜,远端回肠可用结肠镜检查。

5.腹腔镜检查可直观发现腹腔内病变,并可取活检确诊,但系有创性检查,费用高,临床上少用。

鉴别

1.十二指肠溃疡亦可出现腹痛消化道出血、恶心、呕吐、腹胀等症状,除以上表现外还可引起幽门梗阻症状,需与十二指肠肿瘤鉴别。借助X线检查、动脉造影、十二指肠镜检加组织学检查当可区别,必要时需手术探查以明确诊断。

2.慢性细菌性痢疾急性菌痢末彻底治愈可演变为慢性。亦可在慢性基础上呈急性发作,表现为每天大便3~5次不等,可伴黏液、脓血、多有里急后重感,少数患者有左下腹疼痛。慢性菌痢时大便培养阳性率较低,一般只有15%~30%,故应反复多次培养始能发现致病菌。

并发症

1.肠梗阻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初起时因肿瘤浸润肠管或肠管受压,引起肠腔狭窄,表现为慢性不全性肠梗阻。

2.出血较大量出血时方可见黑便、柏油样便。

6.肠穿孔和腹膜炎多在肠梗阻的基础上发展为肠穿孔,部分由于肿瘤病变坏死、破溃、感染而致穿孔。

治疗

(一)治疗

人体其他部位的癌肿如已转移至小肠,说明原发灶已属晚期,一般多不能切除。若转移灶为单发或较局限则可做病变肠段切除吻合术,维持消化道畅通,缓解梗阻,但系姑息性手术。如病灶广泛或浸润范围大,则可作捷径手术或造口术。必要时根据病理类型配合化疗或放疗,可取得一定疗效。

(二)预后

本病预后不良,5年生存率较低。

预防

肠癌病人禁忌饮食

(1)烈性酒、辛辣、燥热、刺激性食物,对肛门有刺激作用,一定不能吃。

(2)高脂肪饮食及低纤维食物。

(3)尽量少吃油炸、熏烤及腌制食物。选择健康的食物和饮料代替高脂肪、高糖分和高热量的食物,多吃不同种类的蔬菜水果、全谷物和豆类食物,减少进食红肉(牛肉、猪肉和羊肉),避免食用加工的肉类,限制食用高盐的食物。为了肿瘤预防,尽量不要饮酒。如果饮酒,则应该限制每日的饮酒量,男士每天不应多于2杯,女士不应多于1杯。

相关疾病

消化道出血 胃癌 腹泻 腹痛 十二指肠溃疡 肺癌 贫血 细菌性痢疾 乳腺癌 肾癌 结肠癌 肠瘘 粘连性肠梗阻 腹膜炎 肠套叠 小肠肿瘤 宫颈癌 卵巢癌 黑色素瘤 皮肤癌 放疗 性病 黄疸 疼痛 肠扭转 大肠癌 腹部肿块 腹膜间皮瘤 腹胀 幽门梗阻 脓肿 胃肠道癌 

目录

  • 介绍
  • 最新文章
  • 症状
  • 病因
  • 检查
  • 鉴别
  • 并发症
  • 治疗
  • 预防
  •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