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雀斑(Ephelis,Ephelides,Freckles)是常见于面部较小的黄褐色或褐色的色素沉着斑点,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尤以夏季重,病变的发展与日晒有关。
最新文章
症状
多在3~5岁左右出现皮损,女性较多。其数目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增加。好发于面部,特别是鼻部和两颊,可累及颈、肩、手背等暴露部位,非暴露部位无皮疹。损害为浅褐或暗褐色针头大小到绿豆大斑疹,圆形、卵圆形或不规则。散在或群集分布,孤立不融合。无自觉症状。夏季经日晒后皮疹颜色加深、数目增多,冬季则减轻或消失。常有家族史。
病因
遗传倾向,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日晒是皮疹发生的必需因素。
检查
组织病理:表皮内黑素增多,但黑素细胞并不增多。电镜示该处的黑素细胞与邻近正常皮肤的黑素细胞有明显差异,表现较大且有较强的多巴阳性反应,有更多更长的树枝状突,黑素体呈长杆状。
鉴别
1、颧部褐青色痣;颧部对称分布的黑灰色斑点,界限明显,数目约10-20个,多见女性.美容院称为真皮斑或颧痣。病因不清。
2、雀斑样痣;发病年龄在一岁或两岁左右,颜色较雀斑深,与日晒无关,无夏重冬轻变化,可发生在任何部位。病理示黑色素细胞数目增加。常一侧,一般表现为密集。
3、着色性干皮病;雀斑样色素斑点周围有毛细血管扩张,色素斑点大小不等,深浅不匀,分布不均。见有萎缩性斑点,光敏突出。
4、面正中雀斑样痣;罕见,常在一岁左右发病,褐色集中在面中央,伴有其它畸形,如癫痫、低智等。
5、色素沉着-肠道息肉综合征;色素斑为黑色,口唇颊黏膜多见,不受日光影响,常常伴有息肉。
6、黄褐斑;淡褐色到深褐色的色素斑对称分布面部,不累及眼睑和口腔。边缘清楚或呈弥漫性,有时呈蝶翼状。育龄期女性多见。
并发症
无特殊并发症状。
治疗
1.脱色治疗
3%~5%氢醌霜、0.1%维A酸软膏、3%~5%熊果苷霜、20%壬二酸霜、1%曲酸霜等,坚持外用数月可有一定效果。
2.腐蚀、破坏性治疗
过去曾用液氮冷冻、三氯醋酸或酚点涂、机械磨削、高频电、普通CO2激光等治疗,均能使雀斑剥脱,但以上治疗对皮损并无选择性,常引起一些后遗症,需小心操作,治疗过深易引起凹陷性瘢痕或增生性瘢痕,并可能导致色素沉着或减退,同时,治疗过程痛苦,患者难于接受。
3.激光选择性治疗
现代Q开关激光对雀斑的治疗具有高度的选择性,是目前治疗雀斑的最好方法。
预防
1、平时应避免过度的日光照射,更应避免过度的日光暴晒,尤其夏季更应注意,外出应遮阳或使用防晒霜,避免近亲配婚。
2、多食富含维生素C和维生素E的新鲜水果和蔬菜。
3、忌食光敏性药物及食物,如:补骨脂素,甲氧补骨脂素等。
4、保持心情舒畅,愉快;避免忧思,抑郁的精神状态。
5、切忌随便使用药物点涂;必要时请在医生指导下合理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