胞痹

胞痹
膀胱气化功能失常,小腹胀痛,小便不畅之证。指膀胱气化功能减弱,主要病机是肾阳...

就诊科室:外科 

医生指导:胞痹常见问题 >>

介绍

膀胱气化功能失常,小腹胀痛,小便不畅之证。指膀胱气化功能减弱,主要病机是肾阳不足。常见于老人、久病体弱患者。症见遗尿、尿急、尿频而清、淋沥不尽,苔薄润,脉细弱等。治宜补肾固脬。

最新文章

胞痹是什么?

胞痹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胞痹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

胞痹应该做哪些检查?

胞痹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胞痹可以并发哪些疾病?

胞痹应该如何预防?

胞痹治疗前的注意事项

更多文章>>

症状

由风寒湿之邪侵犯膀胱,影召膀胱气化失常所致。又名膀胱痹。因此诊断时候可先诊断其个人的身体的底性,假如为热底,则治疗的方法较为简单,若其为寒底,则需注意了,不能直接用寒底性质的药物治疗,需要先调理病人的底性。从而再进行症状的诊断。指膀胱气化功能减弱。常见于老人、久病体弱患者。症见遗尿、尿急、尿频而清、淋沥不尽,苔薄润,脉细弱等。治宜补肾固脬。

病因

是由风寒湿之邪侵犯膀胱,影召膀胱气化失常所致。又名膀胱痹。膀胱气化功能失常,小腹胀痛,小便不畅之证。又名膀胱痹。因风寒湿邪久客膀胱,使膀胱虚寒,气化失常所致。证见小腹胀满,疼痛拒按,小便艰涩不利,鼻流清涕等。《素问·痹论》:“胞痹者,少腹膀胱按之内痛,若沃以汤,涩于小便,上为清涕。”治宜温阳利尿,选用肾着汤、巴戟丸、金匮肾气丸等方。亦有因湿热蕴结膀胱而致者,治宜清利。用肾沥汤、八正散等方。

检查

因风寒湿邪久客膀胱,使膀胱虚寒,气化失常所致。证见小腹胀满,疼痛拒按,小便艰涩不利,鼻流清涕等。《素问・痹论》:“胞痹者,少腹膀胱按之内痛,若沃以汤,涩于小便,上为清涕。”今风寒湿邪气,客于胞中,则气闭不能化出,故胞满而水道不通。

鉴别

膀胱气化功能失常,小腹胀痛,小便不畅之证。指膀胱气化功能减弱,主要病机是肾阳不足。常见于老人、久病体弱患者。症见遗尿、尿急、尿频而清、淋沥不尽,苔薄润,脉细弱等。治宜补肾固脬。肾沥汤治胞痹,小腹急痛,小便赤涩。按:肠痹、胞痹,同为内痹,而胞痹为肾虚,热壅膀胱;肠痹为风寒湿著于脾胃。肾沥汤用清凉以化热壅,吴茱萸散用辛辣以开邪痹也。

并发症

胞痹者,《内经》云:少腹膀胱,按之内痛,若沃以汤,涩于小便,上为清涕是也。膀胱藏津液而禀气化,邪气痹之,水气不行,则蓄而生热,积而成实,故按之内痛,若沃以汤而涩于小便也。足太阳之脉,其直行者从巅入络脑,邪气不得下通于胞者,必反而上逆于脑,脑气下灌出于鼻窍,则为清涕也。

治疗

麦冬五加皮犀角(镑,各一钱),杜仲、桔便、赤芍、木通(各一钱半),桑螵蛸(一个);上水盏半,入羊肾一只,去脂膜切细,竹沥少许,同煎一盏去滓,空心顿服,日再服。
一方有桑皮,无螵蛸。治胞痹小便不利。赤茯苓(去黑皮)、白术(各四两)、干姜(炮二两)、甘草(炙三两),上四味
咀,每服五钱匕,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温服,空心食前各一。
治胞痹小便不利,腰脊疼痛,腹背拘急,绞痛。温肾汤方:
赤茯苓(去黑皮)白术泽泻干姜(炮各四两),上四味,每服四钱匕,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温服,空心食前各一。
治胞痹少腹内痛。茯苓丸方:
赤茯苓(去黑皮)、防风(去叉)、细辛(去苗叶)、白术、附子(炮裂去皮脐)、桂(去粗皮黄(焙各一分)、草(炙三分)
、半夏(汤洗),上一十八味,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日空心温酒下十丸,日再,未瘥稍加丸数。
治胞痹脐腹痛,小水不利。巴戟丸方:
巴戟天(去心一两半)、桑螵蛸(切破以麸炒令麸黑色为度一两)、远志(去心三分)、肉苁子(炮裂各三分)、生干地黄(焙别于木臼内捣一两)、五味子、
山茱萸、桂(去粗皮各三分),上一十六味,除别捣二味外,捣罗为末,然后入别捣者相和,再罗,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日空腹用温酒下三十丸,日再。

预防

本病暂无有效预防措施,早发现早诊断是本病防治的关键。

1.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2.保持良好的心态稳定的情绪拥有健康的饮食习惯平时多吃水果蔬菜等提高自我免疫力。

3.必须在重油烟处工作的人尽量保护好自己比如戴上口罩定时出去呼吸一些新鲜空气每年起码做一次检查等。

4.远离烟雾酒精药物辐射农药噪音挥发性有害气体有毒有害重金属等。

相关疾病

疼痛 腹胀 

目录

  • 介绍
  • 最新文章
  • 症状
  • 病因
  • 检查
  • 鉴别
  • 并发症
  • 治疗
  • 预防
  •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