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毒性坏死性表皮松解型药疹

中毒性坏死性表皮松解型药疹
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的药物,无论通过任何途径进入机体后,引起的皮肤和(或)粘...

别名:中毒性坏死性表皮松解型药疹

就诊科室:骨科 皮肤性病科 手外科 皮肤科 

医生指导:中毒性坏死性表皮松解型药疹常见问题 >>

介绍

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的药物,无论通过任何途径进入机体后,引起的皮肤和(或)粘膜损害的不良反应,谓之药疹。为皮肤科急诊中常见的病种。中毒性表皮坏死型药疹是一类伴有多系统损害的重症皮肤病.受损面积大,死亡率高等特点的药疹。

最新文章

中毒性坏死性表皮松解型药疹有哪些...

中毒性坏死性表皮松解型药疹是什么

中毒性坏死性表皮松解型药疹症状有哪些

中毒性坏死性表皮松解型药疹如何治疗

中毒性坏死性表皮松解型药疹是什么?

中毒性坏死性表皮松解型药疹是由什...

中毒性坏死性表皮松解型药疹应该做...

中毒性坏死性表皮松解型药疹容易与...

中毒性坏死性表皮松解型药疹可以并...

中毒性坏死性表皮松解型药疹应该如...

更多文章>>

症状

中毒性坏死性表皮松解型药疹(TEN)为最重型药疹,一般均在急诊中先见到。

1.引发药物磺胺类,水杨酸盐,保泰松、氨基比林等解热镇痛药,酚酞,青霉素,四环素,巴比妥,苯妥英钠等。

2.临床表现起病急,伴有高热、烦躁、嗜睡、抽搐、昏迷等明显全身中毒症状。皮肤表现为表皮全层坏死及表皮下大疱形成。开始时为大片鲜红斑片,继而紫褐色,1~2天内斑上出现大疱并扩展,副合成几十厘米大小,呈现出多数平行性条状绉纹。大疱极易擦破而出现大片糜烂,类似Ⅱ度烫伤。Nilolsky征(十),同时,口、眼、鼻、上呼吸道、阴部、食管处粘膜,可广泛受累。粘膜脱落后出现大片糜烂面。疼痛极著。体温常持续在40℃上下,历2~3周不退。心、肾、肝、脑亦常受累。预后严重,病死率25%~50%。多因继发感染、肝肾功能障碍、水电解质紊乱而死亡。

3.鉴别诊断需与中毒性休克综合征相鉴别。

病因

大多数药物都具有引起药疹的可能性,其中包括中草药物,但以抗原性较强者引起的最多。多为磺胺类,水杨酸盐,保泰松、氨基比林等解热镇痛药,酚酞,青霉素,四环素,巴比妥,苯妥英钠等。此外,对患有先天过敏性疾病的机体及重要器官患有疾病的患者,发生药疹的危险性比较大。

检查

常规检查:

1.血常规。

2.尿常规。

3.生化全项。发生贫血时,外周血象可见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量下降;并发感染时,外周血象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计数显著升高;重症感染伴有水电解质紊乱时,应做血钠、钾、氯,pH值和肝、肾功能等检查。

4.免疫荧光抗原定位显示,在EBS中,大疱型类天疱疮血清、Ⅳ型胶原抗体和板素抗体均在真皮侧;在JEB中,大疱型类天疱疮血清在表皮侧,Ⅳ型胶原抗体和板素抗体在真皮侧;在DEB中,大疱型类天疱疮血清、Ⅳ型胶原抗体和板素抗体均在表皮侧。

此外电镜还显示,在大多数DEB的真皮上部,有不同数量的胶原溶解。在新生儿暂时性大疱性皮肤松解症中,基底细胞核周可见无定型的星状小体。

5.重症病例应做胸部X线片、心电图、B超等检查。

鉴别

需与中毒性休克综合征相鉴别。中毒性休克综合征主要发生于应用阴道棉塞的行经妇女。由于对阴道塞和隔膜所起作用的广泛宣传和某些棉塞在市场上撤消,妇女中此病的发生率急剧下降。主要症状是由于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的毒素引起。该菌常引起烧伤和由手术后身体虚弱的病人皮肤感染。事实上,该菌并不少见,通常是正常的,无害的细菌,存在于阴道中。

并发症

心、肾、肝、脑亦常受累。预后严重,病死率25%~50%。多因继发感染、肝肾功能障碍、水电解质紊乱而死亡。严重者常因继发感染、肝肾功能障碍、电解质紊乱或内脏出血及蛋白尿甚至氮质血症等而死亡。大疱极易擦破而出现大片糜烂,类似Ⅱ度烫伤

治疗

(一)病因治疗尽可能明确病因,立即停用致敏或可疑致敏性药物,并终身禁用。鼓励病人多饮水或输液以加速药物自体内的排出。

(二)对症及支持疗法对重型药疹的治疗原则为及时抢救,尽早收入院治疗。

1.抗休克与供氧对伴发过敏性休克者要分秒必争,立即皮下或肌内注射1:1000肾上腺素0.3~0.5ml。呼吸困难者予以吸氧,喉头水肿已堵塞呼吸道时,可考虑气管切开。

2.激素对Steveus-Johson综合征、TEN、重症剥脱性皮炎型药疹者,及早使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为挽救生命的关键措施。用量应足以控制临床症状为准。症状控制后应尽快减量至停药。

3.抗组胺药选H1受体拮抗剂,如苯海拉明每次50mg,每日3次或20mg肌注,每日3次等,对皮肢瘙痒与水肿的缓解有一定效果。

4.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注意胶体或蛋白质的输入量,必要时输血或血浆。

5.预防及治疗感染。

6.粘膜损害的处理可用3%硼酸水清洗结膜,皮质类固醇眼药滴眼每3h一次。

7.皮肤损害的局部治疗选用无刺激、具保护性并有一定收敛作用的药物,根据损害的特点进行治疗。

预防

药疹为医源性疾病,因此,必须注意:1.用药前应询问病人有何种过敏史,避免使用已知过敏或结构相似的药物。2.用药应有的放矢,尽量选用致敏性较低的药物。治疗中应注意药疹的早期症状,如突然出现瘙痒、红斑、发热等反应,应立即停止可疑药物,密切观察并争取确定致敏药物。3.应用青霉素、血清、普鲁卡因等药物时应按规定方法作皮肤试验,阳性者不可用该药治疗。作皮试前,应备有急救药物,以应急需。目前国家规定皮试液浓度为青霉素500u/ml,链霉素5mg/m1,普鲁卡因0.25%,破伤风抗毒素1:10,用量均为0.1m1。4,已确诊为药疹者,应将致敏药物记入病历并嘱病人牢记,每次看病时应告诉医生勿用该药。

相关疾病

过敏性休克 烫伤 疼痛 破伤风 昏迷 水肿 剥脱性皮炎型药疹 皮肤病 中毒性休克综合征 

目录

  • 介绍
  • 最新文章
  • 症状
  • 病因
  • 检查
  • 鉴别
  • 并发症
  • 治疗
  • 预防
  •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