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伤

烧伤
机体直接接触高温物体或受到强的热辐射所发生的变化。由火焰、高温固体和强辐射热...

就诊科室:外科 整形外科 

医生指导:烧伤常见问题 >>

介绍

机体直接接触高温物体或受到强的热辐射所发生的变化。由火焰、高温固体和强辐射热引起的损伤称之为烧伤。烧伤是由高温、化学物质或电引起的组织损伤。烧伤的程度由温度的高低、作用时间的长短而不同。局部的变化可分为四度。烧伤时可见血液中的乳酸量增加,动静脉血的pH值降低,随着组织毛细血管功能障碍的加重缺氧血症(anoxemia)也增重。临床经验证明,烧伤达全身表面积的三分之一以上时则可有生命危险。烧伤(burn)主要指热力、化学物质、电能、放射线等引起的皮肤、粘膜、甚至深部组织的损害。其中皮肤热力烧伤(如火焰、开水等)最为多见。据统计,每年因意外伤害的死亡人数,烧伤仅次于交通事故,排在第二位,而且在交通事故伤害中也有大量伤员合并烧伤。中国烧伤年发病率约为1.5%~2%,即每年约有2000万人遭受不同程度烧伤,其中约5%的烧伤病人需要住院治疗。烧伤对健康的危害既包括生理上的,也包括心理上的。烧伤可以根据伤害的机制、深度、程度和关联伤害及并发症进行分类。水火烫伤之病名早见于《诸病源候论·汤火疮候》。烧伤中医释名如下,水火烫伤指燃烧物及灼热的液体、固体、气体以及电流等直接作用于人体,引起肌肤烫伤或烧伤,甚至火毒内攻脏腑。损伤的面积和程度与温度及作用时间相关,以伤处红肿热痛、起泡、结焦痂,伴发烧烦躁,口于尿黄,甚至神昏为主要表现的损伤类疾病。

最新文章

拔火罐烧伤手怎么处理

使用硫酸新霉素软膏需要注意什么呢

重度烧杀该怎样治疗护理

关于烧伤的修复

化学性眼烧伤该怎么去治疗

眼部烧伤的小百科

中药外敷烧伤后的处理 治疗烧...

烧伤的并发症有哪些

烧伤患者的具体分类

烧伤可能导致什么感染

更多文章>>

症状

临床表现与分期

(一)症状

1.皮肤有接触开水、沸汤或热油、炉火等烫伤或灼伤史。

2.临床分为三度

一度烧伤:为表皮烧伤,出现红斑,局部皮肤红肿热痛,一般3~5天即可治愈。

二度烧伤:浅二度为真皮浅层烧伤,局部发生水疱,疱壁薄,极度水肿,有剧痛,疱破形成糜烂、结痂。如不发生感染则7~11天痊愈;深二度烧伤达真皮深层,疼痛稍轻,水疱较少,疱壁较厚,基底微红或白色皮损中有红色斑点,易发生感染,一般3~4周愈合,形成疤痕,愈后留有色素沉着。

三度烧伤:烧伤深度达皮肤全层或更深,皮色苍白或形成焦痂,无痛感。这类烧伤难以自愈,2周后焦痂脱落形成肉芽创面,愈合后形成萎缩性疤痕,常因疤痕收缩而引起局部畸形。

3.全身症状:如深二度及三度损伤者常有剧痛,有时出现恶心、呕吐、尿闭及休克(成人烧伤面积超过15%,小儿超过10%)。有创面感染者可出现高热,寒战,甚者造成败血症。

一、化学烧伤:是指化学物引起的烧伤。由于化学物的毒性不同,因此造成的损害可有不同外,尚可发生有关化学物的全身中毒。①酸烧伤:酸造成细胞脱水,蛋白变性。痂皮或焦痂的色质随酸的种类而异,硝酸烧伤者为黄色,硫酸为黑色或深棕色,盐酸或石炭酸为白色或黄色。酸烧伤后,创面干燥,边缘分界清楚,肿胀较轻。由于其肿胀较轻,因此休克期补液量相应较少。酸烧伤并不向深层组织侵犯,唯氢氟酸例外。氢氟酸在接触的当时,因无疼痛而被忽视。数小时后出现难以忍受的剧痛,其进行性的渗透可使组织的破坏深及骨质。局部组织坏死、溃疡,经久不愈。②碱烧伤:碱烧伤除可使局部细胞脱水外,还可侵入深层组织,皂化皮下脂肪,脂肪皂化时产生的热量,使更深层组织继续坏死。因此碱烧伤一般要比预计更深,休克期失液量大。③氨水烧伤:氨水即氢氧化铵,一般引起皮肤浅Ⅱ度烧伤。高浓度吸入后可引起眼和上呼吸道化学性炎症。④镁烧伤:金属镁烧伤后如不用手术方法将镁移去,其可穿入深部组织,形成溃疡,几周后溃疡逐渐扩大。有时溃疡是潜行性的,底部不规则,可出现红棕色肉芽肿状结节,愈合很慢。⑤磷烧伤:黄磷可自燃,燃烧的磷颗粒可嵌入皮内,继续氧化燃烧,故磷烧伤往往很深。无机磷经创面吸收可造成严重的肝、肾损害。

二、放射烧伤:系指由放射线造成的局部皮肤及皮下组织的损害。不包括由放射线造成的全身损害。放射线的破坏力与他们的波长成正比,与频率成反比。低频率的α射线、β射线及软X射线造成的损害比较表浅,损伤程度也较轻。γ射线及硬X射线除皮肤外还造成深层组织的损害,损伤的程度也较严重。放射烧伤后即刻的局部表现与热力造成的Ⅰ度烧伤相似,出现红斑反应。由于细胞内部结构紊乱后造成的进行性损伤,常在照射后数日或2周后出现水泡。水泡出现时间的迟早与烧伤的严重程度有关。越早者,损伤越严重。水泡可溃破或水泡下有组织坏死。急性期过后则可出现局部皮肤萎缩,毛细血管扩张,角质增生,表皮菲薄,真皮胶原退行性变,造成皮肤干燥,易脱屑。也有出现局部湿疹样病变,并向周围组织扩展,皮肤感觉减退,易损伤或破裂,或形成溃疡。最严重者,局部的骨质可有萎缩,指甲增厚皲裂。

三、电灼伤:高压电弧烧伤及电引起的火焰烧伤均可造成深度烧伤,前者因温度极高(约2500℃),后者因病人电击后短暂时间昏迷,以致可有较长时间的被火焰烧伤。电阻越大,电能转化成的热能也越大,烧伤亦越严重。各种不同组织的电阻自小至大,依次排列为:神经、血管、肌肉、皮肤、肌腱、脂肪及骨骼。电灼伤的临床特点是烧伤范围小,而深部组织破坏远较皮肤烧伤范围大。入口处的组织损伤往往比出口处严重,表现为皮肤炭化及皮下有大片肌肉坏死。大量钠与水渗出潴留于皮下及坏死肌肉中,造成入口周围严重水肿。由于深层组织散热较浅层慢,引起大片肌肉不均匀凝固性坏死。血液电阻小,电流易经血管通过,可造成血管内膜及肌层的坏死。血管腔可扩大,或破裂出血;血管造影可见管腔呈不规则狭窄,甚至栓塞。电流通过神经,如神经被烧毁则引起永久性损害。

四、大面积烧伤的全身临床病程:成人烧伤面积在15%以上,儿童在10%以上的Ⅱ度或Ⅱ度以上烧伤称为大面积烧伤,可产生一系列生理病理变化和全身症状。烧伤的临床过程通常划为四期:①体液渗出期:亦称休克期,一般发生在烧伤后48h内,由于烧伤局部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组织间和创面大量渗液,血液浓缩,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导致休克。②急性感染期:伤后3—7d,水肿逐渐消退,创面和组织间液回收,大量组织坏死毒素亦被吸收,引起全身中毒,亦称毒血症期。伤后1—3周时,由于坏死组织污染及全身免疫功能低下等因素,常易伴有继发感染,毒血症更严重,病人出现高热、头痛、烦躁、食欲不振等。当细菌进入血液,导致败血症。烧伤愈重,病程愈长,败血症、代谢紊乱和内脏功能衰竭发病率也愈高。③创面修复期:亦称焦痂分离脱落期,一般从伤后5—8d开始,焦痂下逐渐液化,焦痂分离,并逐渐脱落。但此时创面很易感染,应及时处理。若无感染,浅Ⅱ度烧伤可在10—14d内修复愈合,深Ⅱ度创面则在3周左右愈合。④康复期:深度烧伤由于疤痕挛缩等可发生畸形、功能障碍等后遗症。需要一整复过程以恢复功能。

水火烫伤:

1.有明确的沸水、火焰等损伤史可查。

2.体表有不同程度的创面,并可有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

3.按三度四级分类法,记录烧伤的深度和百分比。

(1)I度(红斑):轻度红、肿、热、痛,感觉过敏,不起水泡,表皮干燥。

(2)Ⅱ度(水泡):浅Ⅱ度:剧痛,感觉过敏,温度增高,有水泡,基底潮湿,呈均匀红色,水泡明显。

深Ⅱ度:痛觉迟钝,水泡或有或无,揭去表皮,基底干燥苍白,有小出血点,水肿明显。

(3)Ⅲ度(焦痂):感觉消失,无弹力,坚硬如皮革样,蜡白,焦黄或炭化,干燥后可见皮下筋脉阻塞如树枝状。

病因

西医病因:

水火烫伤指燃烧物及灼热的液体、固体、气体以及电流等直接作用于人体,引起肌肤烫伤或烧伤,甚至火毒内攻脏腑。损伤的面积和程度与温度及作用时间相关。以伤处红肿灼痛、起泡、结焦痂,伴发热烦躁,口于尿黄,甚至神昏等为主要表现的损伤类疾病。

中医病机:

中医认为,本病皆因火毒之邪,外伤皮内,甚者热邪入里,火毒攻心,耗气伤阴,使气阴两伤,阴阳失调,脉络阻滞,气血运行不畅,热伤营血,阴液被耗,肤失濡养,故见本病。

病理生理:

烧伤的主要病理生理变化是烧伤局部及其周围和深部组织的毛细血管扩张和通透性增加,引起血浆渗出,导致组织间隙水肿,使水、盐和蛋白质丧失,过高温度局部可以发生组织坏死。大面积烧伤血浆渗出不仅限于烧伤局部,而且可以发生在其他未烧伤的部位和内脏,引起全身病变。不同原因引起的烧伤,具有不同的特征。

检查

Ⅰ度烧伤损伤最轻。烧伤皮肤发红、疼痛、明显触痛、有渗出或水肿。轻压受伤部位时局部变白,但没有水疱。Ⅱ度烧伤损伤较深。皮肤水疱。水疱底部呈红色或白色,充满了清澈、粘稠的液体。触痛敏感,压迫时变白。Ⅲ度烧伤损伤最深。烧伤表面可以发白、变软或者呈黑色、炭化皮革状。由于被烧皮肤变得苍白,在白皮肤人中常被误认为正常皮肤,但压迫时不再变色。破坏的红细胞可使烧伤局部皮肤呈鲜红色,偶尔有水疱,烧伤区的毛发很容易拔出,感觉减退。通过视诊问诊可以确诊。

鉴别

中医诊断标准:

毒入营血,心火气盛,扰乱神明,则皮肤水肿、潮红、起疱或体温升高,重者神昏谵语,懒言。热胜伤阴,湿毒未净,热伤营血,阴津被耗,肤失濡养,则皮肤疮面潮红水肿,表面大量渗出,自觉灼痛,有时低热,烦躁;口渴而饮水少,尿少。气血两虚,或久病耗伤阴血,气血双亏,则疮面肉芽组织不鲜或苍白,生长缓慢,患者精神萎靡,食纳差,或伴有低烧。总之,辨证属毒热炽盛,热盛伤阴,气血两虚,临床根据病人的脉证,因人辨证,不可拘一药一方,要灵活运用。

1.毒热炽盛

证候:本型相当于烧伤一度或浅二度,皮肤水肿,潮红,起泡或体温升高,重者神昏谵语,懒言,舌质红或红绛,脉数。

辨析:①辨证:皮肤表面现红斑,红肿热痛,起水疱,重者神昏谵语,懒言为主要辨证要点。②病机:属于热毒炽盛,热伤营血,阴液被耗,肤失濡养出现红斑,水疱,红肿热痛,热毒内蕴,扰乱神明则神昏谵语、懒言。脉数为热毒内盛之症。

2.热盛伤阴

证候:本型相当于烧伤深二度。皮肤疮面潮红水肿,表面大量渗出,自觉灼痛,有时低热,烦躁,口渴而饮水少,尿少,舌质红有薄黑苔,脉细数。

辨析:①辨证:皮肤疮面潮红,水肿,糜烂,渗出,灼痛,低热,烦躁,口渴,饮水少,尿少为主要辨证要点。②病机:属于热邪内盛,燔灼阴液,耗伤阴血;肤失濡养则皮肤潮红,水肿,糜烂,低热,烦躁。渴不欲饮,尿少,脉细数均属热盛伤阴,湿毒内盛所致。

3.气血两虚

证候:相当于烧伤深二度,三度,疮面肉芽组织不鲜或苍白,生发缓慢,患者精神萎糜,食纳差或伴有低烧,舌质淡红,舌苔少,脉沉细无力。

辨析:①辨证:创面肉芽组织不鲜,生长慢,精神差,食少为辨证要点。②病机:久病耗伤阴血,气血双亏,气血运行不畅所致。

西医诊断依据:

烧伤是皮肤体表的损伤,诊断比较容易。为了更好的进行处理和评估预后,正确估计烧伤的面积和深度是重要的。一、烧伤面积计算:烧伤面积一般以占全身皮肤面积的百分比来表示,常用九分法来计算:头颈部9%,双侧上肢18%,躯干27%,双侧下肢45%,外生殖器1%。儿童头部皮肤面积的百分比较高,而下肢较低,应作适当校正。小面积烧伤亦可用病人自己的手掌来测定,即一手掌为1%。二、烧伤深度的评定烧伤的深度一般分为三度:Ⅰ度为表面烧伤,仅有表皮角质层损坏和局部毛细血管充血。伤处有红、肿、热、痛,又称红斑烧伤。经3—5d后脱屑自愈个留疤痕。Ⅱ度烧伤,又可分为浅Ⅱ度和深Ⅱ度。浅Ⅱ度是指表皮全层和真皮浅层烧伤,又称水泡型烧伤。若水泡剥脱,伤面呈淡红色,局部肿胀、剧痛。如无感染,可在2周内愈合,留有色素沉着,很少疤痕形成。深Ⅱ度烧伤,损伤达真皮深部,局部充血渗液,组织坏死,可有水泡,烧毁的皮肤撕脱后,创面呈苍白,或白中透红,有小出血点,水肿明显。出于真皮层中的皮肤神经多被破坏,疼痛不如浅Ⅱ度为剧。如无感染,坏死组织形成痂皮,残留皮肤在痂下于3—4周逐步愈合。愈合后有疤痕,亦可引起畸形。但因坏死组织和渗液多,痂下极易感染,感染后演变为Ⅲ度。Ⅲ度烧伤损坏皮肤全层,并可累及皮下组织、肌肉,甚至骨骼。局部创面成焦痂,坚硬、干燥、蜡白或焦黑,感觉消失,无水泡,并可见到树枝状的栓塞静脉支。焦痂一般在3—5周后逐渐分离脱落,创面形成肉芽,小面积烧伤愈合亦需1个月以上,大面积Ⅲ度烧伤,创面需经植皮手术才能愈合,疤痕严重,多发生畸形。烧伤的严重程度通常以总面积在10%以下的Ⅱ度灼伤为轻度。总面积在11%—30%之间或Ⅱ度灼伤面积在10%以下的为中度。总面积在31%以上或Ⅲ度灼伤面积在10%以上的为重度。此外,如有合并呼吸道烧伤及其他复合伤者均应列为重度或特重烧伤。在诊断过程中除特大烧伤,病情特别严重需要立刻进行紧急抢救,包括休克抢救、气管切开以及合并伤等处理外,应详细询问受伤经过、烧伤原因、接触时间、受伤后急救治疗和运送时间等,全面检查有无合并损伤。

西医鉴别诊断:

1.接触性皮炎:有接触史,局部糜烂,起水疱,灼热,疼痛,红肿,瘙痒甚。

2.药物性皮炎:有药物史,局部起水疱、大疱,瘙痒、疼痛、红斑、丘疹。


并发症

烧伤可以并发哪些疾病?

严重烧伤:可累及全身各器官组织,出现一系列病理生理过程,如水盐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休克,DIC,免疫平衡失调,继发感染,心功能不全,呼吸功能不全等,尤其是呼吸功能受损,是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1.休克

早期多为低血容量性休克,继而并发感染时,可发生脓毒性休克,特重的烧伤因强烈的损伤刺激,可立即并发休克。

2.脓毒症

烧伤使皮肤对细菌的屏障作用发生缺陷;较重的病人还有白细胞功能和免疫功能的减弱,故容易发生感染,致病菌为皮肤的常存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或外源性沾染的细菌(如绿脓杆菌等),化脓性感染可出现在创面上和焦痂下,感染还可能发展成为脓毒血症,脓毒性休克,此外,在使用广谱抗生素后,尤其在全身衰弱的病人,可继发真菌感染。

3.肺部感染和急性呼吸衰竭

肺部感染可能有多种原因,如呼吸道粘膜烧伤,肺水肿,肺不张,脓毒症等,还可能发生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或肺梗塞,导致急性呼吸衰竭。

4.急性肾功能衰竭

并发休克前后有肾缺血,严重时肾小囊和肾小管发生变质;加以血红蛋白,肌红蛋白,感染毒素等均可损害肾,故可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

5.应激性溃疡和胃扩张

烧伤后发生十二指肠粘膜的糜烂,溃疡,出血等,称为Curling溃疡,可能与胃肠道曾经缺血,再灌流后氢离子逆流损害粘膜有关,胃扩张常为早期胃蠕动减弱时病人口渴饮多量水所致。

6.其他

心肌功能降低,搏出量可减少,与烧伤后产生心肌抑制因子,感染毒素或心肌缺氧等相关,脑水肿或肝坏死也与缺氧,感染毒等相关,值得注意,烧伤的病死常为多系统器官衰竭所致。


治疗

西医治疗:

一、全身治疗

1.对局限性一度或浅二度者不需全身治疗,疼痛者可酌给复方阿斯匹林或凡拉蒙等止痛剂。对大面积深二度、三度者转外科处理。外感感染严重者,应给予破伤风抗毒素注射,抗生素预防感染。若烧伤面积大,必须重视全身治疗,如抗休克、抗感染、增强机体抵抗力等。若烧伤面积大,及时移植自体皮,减少疤痕的形成。

二、局部治疗

1.一度及浅二度:先以75%酒精清洁创面后,选用清凉乳剂(参见带状疱疹)外敷,或鸡蛋清加入5%硼酸粉调匀涂敷,外用凡士林纱布包扎。有水疱糜烂者,可先在无菌情况下刺破水疱,放出内容物,然后选用雷夫奴尔湿敷10%,或氧化锌软膏或10%代马妥软膏外涂,可防止继发感染,促进上皮恢复。也可用市售京万红软膏外涂局部,1日2~3次。

2.大面积深二度、三度除外科处理外,亦可用紫色疽疮膏和化毒散软膏各半混匀外敷,待腐肉脱净后,疮面内芽新鲜时可用生皮粉撒疮面上,上敷甘乳膏。

一、烧伤紧急处理烧伤病人应立即进行以下处理:①脱离致伤原因:被热水或热液浸润的衣服立即脱去,小面积的四肢烧伤可将患肢浸泡在冷水中,也可用冷水持续淋洗,约10min,可减轻疼痛和局部热力损害。酸碱或其他化学烧伤,创面应立即以大量清水冲洗较长时间。生石灰烧伤应用机械方法将附着于皮肤的石灰粉粒移去,然后再用水冲,以免石灰遇水产热而加重烧伤。无机磷烧伤应立即以湿布覆盖创面或浸入水中,以防磷遇空气继续燃烧。处理时,应尽量将磷颗粒去除,再用5%苏打水温敷包扎。忌用油质敷料,因磷溶于油后可加速吸收,引起中毒。②镇静止痛:先了解病人在现场是否接受过镇痛剂及其剂量,以防镇痛剂超量。休克病人,因外周血管收缩,外周循环障碍,肌内注射药物吸收不良,故镇静药物均应静脉注射。吗啡剂量为每公斤体重0.2mg。哌替啶(度冷丁)为每公斤体重1—2mg,以生理盐水20ml稀释后静脉推注。每6h可重复注射1次。但1岁以下的婴儿忌用哌替啶或吗啡。静注镇痛药后,倘若病人仍烦躁不安,很可能是缺氧、血容量不足或其他原因引起的一种临床表现。切忌在短时间内重复多次注射镇痛药,造成逾量中毒。③保持呼吸道通畅:头、面、颈部特别是口、鼻周围有深度烧伤、临床表现有口腔粘膜苍白、水肿,并伴有发音嘶哑或有呼吸困难者,应作气管切开。并给氧气吸入。④检查有无合并外伤和中毒:如有颅脑损伤、胸腹部损伤、内脏破裂穿孔、内出血、四肢脊柱骨折和一氧化碳或其他中毒等同时存在时,应立即给予有关处理。⑤建立静脉输液通路:凡成人烧伤面积超过30%或Ⅲ度面积超过10%;小儿烧伤面积超过10%或Ⅲ度超过5%;或电击伤者均可发生休克。应立即建立静脉输液通路,快速输入平衡盐溶液。如烧伤总面积超过50%或Ⅲ度面积超过30%者,应同时输入全血或血浆。⑥放置留置导尿管:凡成人烧伤面积超过30%,小儿超过10%者,均应放置留置导尿管,按照每小时尿量调整休克期补液速度。⑦清创:清创必须待休克稳定和病人安静后方可进行。剃除烧伤部位及附近毛发,剪除指(趾)甲。创面可以用1:1000苯扎溴铵(新洁尔灭)或1:2000氯已定溶液轻拭;被尘土污染之创面,可先用肥皂水清洗创缘皮肤,然后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之后,再以1:1000苯扎溴铵或1:2000氯已定溶液轻擦。浅Ⅱ度烧伤之小水泡可不予处理,大水泡低位剪破,排空内容物。深Ⅱ度及Ⅲ度创面之残留表皮应尽量去除。四肢环形焦痂缩窄影响肢体远端血循,胸腔及颈部环形焦痂影响呼吸者,应作焦痂切开减压术。减压切口应达深筋膜;如为电击伤应同时将深筋膜切开。根据烧伤创面的部位、深度及具体条件,给予包扎或暴露疗法。⑧预防注射:肌内注射破伤风抗毒素,成人3000U,儿童1500U。⑨转送:如确有必要转送至烧伤中心进一步抢救治疗之病人,应在休克平稳后,才能转出。切忌在休克高潮时(即伤后72h内)转送。呼吸道有烧伤而未做气管切开的病人,转送途中应作好气管切开的充分准备,并携带气管切开之器械。如用飞机转送,途中病人应横放,如因机舱狭小,无法横放时应将头向机尾,足向机头,否则飞机起飞时,病人可因重力造成脑部缺血,甚至导致死亡。转送前及途中严禁用冬眠药物或其他周围血管扩张剂。

二、烧伤休克期补液大面积烧伤早期,大量血浆样液体渗出至组织间隙及创面,其主要表现为低血容量休克。在烧伤渗出液中的电解质含量与血浆内相仿,蛋白质含量约为血浆内含量的一半,然而大部分为分子量较小的白蛋白,易渗出。渗出的速度以烧伤后6—8h内最快,以后逐渐减慢。烧伤面积越大,Ⅲ度面积越广泛,则休克发生越早。中面积及大面积烧伤病人休克大多发生在伤后6—12h内;特大面积烧伤病人,伤后1h内即可发生低血容量性休克;总面积超过80%,伤后2h入院的休克发生率高达50%—60%。

(1)补液方法:成人浅度烧伤面积

预防

烧伤应该如何预防?

烧伤是火灾中较常见的创伤之一,它不仅会使皮肤损伤,而且还可深达肌肉骨骼,严重者能引起一系列的全身变化,如休克,感染等,烧伤现场急救是否正确及时,护送方法和时机是否得当,直接关系着伤员的安全,因此,伤后应迅速脱离致伤源,并进行必要的紧急救治,这是现场抢救的基本原则。

一,迅速消除致伤源

灭火战斗中出现烧伤情况一般有:火焰烧伤;液体,气体,固体等高温烫伤;化学烧伤;电烧伤等,任何致伤从接触人体到造成损伤,均有一个过程,只是时间的长短不一而已,因此,现场抢救要争取时间,常用方法如下:

1.当衣物着火时应迅速脱去;或就地卧倒打滚压灭,或用各种物体扑盖灭火,最有效是用大量的水灭火,切忌站立喊叫或奔跑呼救,以防头面部及呼吸道吸入火焰损伤。

2.当气体,固体烫伤时,应迅速离开致伤环境。

3.当化学物质接触皮肤后(常见的有酸,碱,磷等),其致伤作用与这些化学物质的浓度和作用时间成正比关系,故受伤后应首先将浸有化学物质的衣服迅速脱去,并用大量水冲洗,以达到稀释和清除创面上的化学物质,磷烧伤应迅速脱去染磷的衣服并用大量水冲洗创面,或将创面浸泡在水中隔绝空气并洗去磷粒,如无大量水冲洗,可以用多层湿布包扎创面,使磷与空气隔绝防止磷继续燃烧加重损伤,禁用含油质敷料包扎,以免增加磷的溶解和吸收。

4.当触电后应立即关闭电源,将伤员转移至通风处,松开衣服,检查发现呼吸停止时,施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心脏停止跳动时,施行胸外按压,呼吸心脏均停止时,同时进行人工呼吸及胸外按压,并及时送附近医院进一步抢救。

二,现场简单医疗急救

1.若被热力烧伤后应立即用冷水或冰水湿敷或浸泡伤区,可以减轻烧伤创面深度并有明显止痛效果,在寒冷环境中进行冷疗时须注意伤病员保暖和防冻。

2.无论何种原因使烧伤合并其他损伤,如严重车祸,爆炸事故时烧伤同时合并有骨折,脑外伤,气胸或腹部脏器损伤,均应按外伤急救原则作相应的紧急处理,如用急救包填塞包扎开放性气胸,制止大出血,简单固定骨折等,再送附近医院处理。

3.伤员脱离事故现场后应注意对烧伤创面的保护,防止再次污染,另外创面一般不涂有颜色的药物(如红汞,紫药水等),以免影响后续治疗中对烧伤创面深度的判断和清创,对浅度烧伤的水疱一般不予清除,大水疱仅作低位剪破引流,保留泡皮的完整性,起到保护创面的作用。

4.烧伤后伤病员多有不同程度的疼痛和躁动,应给予适当的镇静,止痛。

5.烧伤病人在伤后2天内,由于毛细血管渗出的加剧,导致血容量不足,烧伤面积超过一半的病人,应立即输液治疗,因为休克很快就会发生,无条件输液治疗时应口服含盐饮料,不宜单纯喝大量白开水,以免发生水中毒。

6.如遇严重烧伤者应立即向卫生主管部门报告,请求增援。

相关疾病

皮肤整形 疼痛 破伤风 麻醉 休克 吞咽困难 水肿 电击伤 电烧伤 电灼伤 化学烧伤 

目录

  • 介绍
  • 最新文章
  • 症状
  • 病因
  • 检查
  • 鉴别
  • 并发症
  • 治疗
  • 预防
  •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