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外伤性脂肪坏死(traumaticfatnecrosis)系外伤引起皮下脂肪坏死。往往有一段潜伏期,多见于中年女性,以50岁左右发病率较高。
最新文章
症状
1,皮肤改变,创伤后淤血斑,往往在受损伤的局部出现淤血斑,局部皮肤可发红。外伤史及局部皮肤发红,对本病诊断有很大帮助。
2.患侧疼痛多数病人局部疼痛鶒不明显,或者不痛。这种无痛性肿块是本病的特点之一多数因病史长而遗忘之故。
3.坚实感及皮肤粘连受伤较表浅时有70%左右病人的局部皮肤与肿块粘连,这种坚实肿块与皮肤粘连的表现。
病因
外伤引起微血管损伤,致脂肪细胞坏死,脂肪组织坏死可发生于身体各处的浅表脂肪组织。脂肪位置表浅(位于皮下),血液循环不丰富,因此外伤后易发生缺血坏死和瘢痕组织形成。由于外伤造成的脂肪组织坏死或出血以后坏死,组织逐渐被纤维组织所代替。尽管半数病人无明显的外伤史,但是一些较轻、不经意的钝性外伤如撞击桌边、台角等也可使脂肪组织被挤压而发生坏死。
检查
组织病理检查为惟一确诊手段。活检时常见脂肪内有出血,早期病损显示脂肪皂化,较广泛的脂肪坏死伴有炎性反应,病变中心有异物巨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中央坏死区外围有许多泡沫巨噬细胞和结缔组织生长,最后坏死组织完全被纤维组织所取代。X线摄片,B超检查为辅助检查。
鉴别
1.新生儿冻伤常见于早产儿,营养较差,初发于足、小腿,可延及全身,有凹陷性水肿。
2.新生儿硬肿症多见于早产儿,全身皮肤硬化,预后差,很少或无脂肪坏死,炎症或巨细胞浸润,缺乏钙沉着,皮下组织中有宽纤维带。
3,.变应性皮肤血管炎为细菌、病毒、蛋白、药物引起的变态反应。为免疫复合物引起的白细胞碎裂性脉管炎。
并发症
可并发结节,其病变浸润多较深,多在真皮中下层,并波及皮下组织及脂肪层。且常形成肉芽肿性浸润。因侵犯脂肪层。且常形成肉芽肿性浸润。因侵犯脂肪故引起脂膜炎及血管炎。触诊损害较深而硬,常有发红触痛,多为半圆形较平的隆起,向上突较少,而向下浸润深。一般病程较长,起病较缓,且急性炎症性反应少,很少有全身高烧急性症状。
治疗
手术治疗:如果肿块有波动感提示出血较多,应及时切开引流并进行抗感染治疗。已发生脂肪坏死,则应肿块局部切除(含部分正常组织),逐层缝合,不留无效腔。创口也可以不用引流而予以一期缝合。对于小的肿块,而未形成囊肿者,可行理疗,应用抗生素,促其吸收。如瘢痕已形成可行手术切除。术中必须彻底止血,否则手术后乳房内仍可能留有肿块。
预防
1、无特殊有效预防措施,可在注意安全方面做些调整。
2、饮食宜清淡为主,注意卫生,合理搭配膳食,可以适当的吃一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宜,平时生活中坚持吃低脂肪食品,如瘦肉和低脂乳制品等。每天饮食中包括多种蔬菜和是水果。
3、摄取更多的高纤维食物(如全谷麦片、豆类、蔬菜、水果)。
4、减少脂肪总摄入量,限制酒精类饮料的摄取,限制腌制、熏制、及含亚硝酸盐类食品的摄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