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预防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生

发布时间:2020-02-28 19:12:13

分享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因很多,包括颅内动脉瘤、脑血管畸形、脑底血管网异常疾病等因素,包括颅内肿瘤、垂体卒中、血液系统疾病、颅内静脉血栓形成及抗凝治疗等。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因是颅内动脉瘤,占病因的75-80%。患者起病年龄不一,年龄在30-60岁之间。下面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如何预防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生。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指进入软脑膜与蛛网膜间隙的血液。在颅内动脉瘤患者中更常见,出血风险更高。建议高危人群尽快到医院进行脑部检查,特别是脑CT和CTA检查。首先要了解病因、患者的脑结构,及时发现动脉瘤或血管畸形及脑损伤。该病应尽早确诊,以尽量减少出血风险。一般来说,如果家里有人患有动脉瘤,就需要进行常规检查。头颅CT血管造影可防止动脉瘤破裂的发生。如果有高血压和糖尿病,还需要对动脉瘤进行常规筛查,头部CT血管造影可以大大提高动脉瘤的检出率。避免诱发因素:包括过度疲劳和酗酒,应尽量避免。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治疗首先是内科治疗。患者入院后将采用脱水降颅压、扩张血管缓解脑血管痉挛等药物辅助治疗方法稳定病情。另外,应该做血管造影,看看有没有脑动脉瘤,如果有脑动脉瘤,应该治疗。一旦确诊为蛛网膜下腔出血,首先要绝对卧床不起,保持镇静、安静,止痛止咳,保持大便通畅,因为便秘可能导致进一步出血。这种病人必须送有条件的医院。大型医院如设有神经内科重症病房,应监测生命体征、血压、心率和呼吸。一般来说,血压不应超过160毫米汞柱。如果高于160mmhg,可能会再次出血,但血压不能降得太低。如果过低,脑灌注可能不足,导致缺血性脑血管病,如脑梗死。我们应该尽早对病人进行手术,并通过血管造影发现动脉瘤。动脉瘤的根治性治疗是血管内治疗,也称为神经介入治疗。

综上所述,要预防蛛网膜下腔出血首先要进行常规的检查,而且要避免过度劳累和过度饮酒。在治疗之后要进行一系列的护理。根据医生的医嘱进行治疗以及护理,之后才可以慢慢的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