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道黏膜脱垂

尿道黏膜脱垂
尿道黏膜脱垂又称尿道黏膜外翻,它是指尿道黏膜及黏膜下组织脱出并外翻于尿道口外...

别名:尿道黏膜膨出,尿道黏膜外翻,尿道粘膜脱垂

就诊科室:外科 妇产科 泌尿外科 妇科 

医生指导:尿道黏膜脱垂常见问题 >>

介绍

尿道黏膜脱垂又称尿道黏膜外翻,它是指尿道黏膜及黏膜下组织脱出并外翻于尿道口外的一种女性尿道疾病。发病者多为儿童,其次为绝经期的妇女。

最新文章

尿道黏膜脱垂复位方法有什么

顺产后前壁脱垂会尿不尽吗

肛门脱垂能不能影响尿道感染

脏器脱垂会引起漏尿吗

尿道口黏膜脱垂碰伤会引起吗

尿道垂脱能艾灸吗

输尿管末端脱垂严重吗

儿童尿道口粘膜脱垂的原因有哪些

前壁脱垂会造成有残余尿吗

尿道口脱垂痊愈后会复发吗

更多文章>>

症状

1.可有尿频、尿急及排尿疼痛等尿路刺激症状。

2.尿道口出血活动后发现尿道口处出血,量或多或少。

3.尿道口肿块可见环形或半环形紫红色肿块脱出,尿道口位于肿块中央,插入导尿管见有尿液流出。也可伴有感染、糜烂、片状坏死或有脓苔黏附、有血性浆液性分泌物及臭味。

根据临床表现即可诊断。如因脱垂黏膜肿胀遮盖尿道口而不易分辨时,可观察排尿或用尿道探子、导尿管试插尿道口明确诊断。

病因

(一)发病原因

真正病因尚不十分明确。目前认为儿童尿道黏膜脱垂见于体弱的女孩,与骨盆快速增大、盆腔器官发生变化有关,加之尿生殖膈薄弱、尿道黏膜与黏膜下黏合的先天性缺损,易发生黏膜脱垂。老年妇女脱垂可能是由于分娩损伤、绝经后雌激素水平降低,尿道周围组织萎缩、或全身衰弱等所致的尿道壁薄弱、尿道周围组织松弛以致尿道黏膜翻出。另外各种原因如剧烈咳嗽便秘腹泻、分娩、尿路感染、负重等使膀胱压力过高,造成膀胱尿道压力不平衡,加之尿道周围支持组织力量不足,也可导致本病的发生。其他如膀胱结石尿道结石或肿瘤的直接压迫也可诱发。

(二)发病机制

女性尿道垂直向下,短而宽,若肌层弹力纤维较薄弱,周围组织松弛,黏膜发育超过肌层,尿道黏膜尤其后壁便向下翻出尿道外,形成部分性尿道黏膜脱垂。如尿道壁也松弛,则整个尿道黏膜脱出形成完全性尿道黏膜脱垂。脱垂黏膜因受尿道口环形压迫、衣物摩擦刺激等充血水肿,甚至血管栓塞及坏死,亦可继发感染、糜烂等。

检查

1.尿常规检查:可有白细胞、红细胞升高等感染症状。
2.血常规:血象增高,可能有白细胞升高,常以中性粒细胞增高为主。
3.尿细菌培养:如怀疑存在尿道感染,可将尿道分泌物行涂片染色检查或细菌培养,以明确致病菌。若结果呈阳性,则说明感染。

鉴别

1.输尿管囊肿脱出异位输尿管囊肿经膀胱颈部和尿道脱出于尿道口外,成为一大而紫红色的肿块,形似尿道黏膜脱垂。但输尿管囊肿脱出多能自行复位,有时囊肿处可见到输尿管开口。但导尿管不能从囊肿中央插入。

2.尿道肉阜同为较易出血的尿道口肿块,相比之下,尿道肉阜体积较小,基底常附着于尿道口后壁。插入导尿管后,可见鲜红色息肉样肿块位于导管一侧,而非呈现外翻包绕状。

3.尿道癌为易出血的尿道口肿块。尿道触诊时可发现尿道增粗、变硬、肿块亦硬。腹股沟淋巴结及远处淋巴结可扪及增大、变硬的转移征象。活组织检查可明确其性质。

4.膀胱脱垂是指膀胱经尿道膨出的病变,多在腹压增加时发生。脱垂的膀胱黏膜充血水肿呈暗红色,酷似尿道黏膜脱垂。但膀胱脱垂肿物一般可还纳,有时还可见到膀胱三角区和输尿管开口。

并发症

1、尿道梗阻:可见环形或半环形紫红色肿块脱出,尿道口位于肿块中央,插入导尿管见有尿液流出。重者也可伴有感染、糜烂、片状坏死或有脓苔黏附、有血性浆液性分泌物及臭味,肿块导致尿道梗阻。
2、尿路感染:由于老年人泌尿道上皮细胞对细菌的黏附敏感性增加,尤以女性最为明显,有人推测可能与雌激素水平的变化有关,雌激素刺激可能增加了细胞表面细菌受体的密度并增加了细胞黏附的活性,加上老年人发生尿路梗阻及尿流不畅因素增加,更容易并发尿路感染。

治疗

1.保守治疗
对幼儿患者,大多数可以自愈,因此,这类患儿以非手术治疗为主。
对于行经前女孩、轻度黏膜脱垂者,可先采用保守治疗。可采用抗生素,局部涂雌激素油膏及热水坐浴。绝经期妇女可口服雌激素,如替勃龙(利维爱)等,并行脱垂复位。
2.手术治疗
适用于保守治疗无效、黏膜脱垂明显者,尤其嵌顿性脱垂者。成人不完全脱垂可用注射疗法,而完全型脱垂的治疗以手术为主,但术后并发症较多。
(1)环形切除最常用的手术方法。但应注意切除时勿用力向外牵拉尿道黏膜,以免切除过多。
(2)环扎术一般较少用。尿道内置一导尿管,在脱出黏膜的基底部用4号丝线缚扎于导尿管上,让其坏死脱落。
3.放射式电凝
在脱垂的黏膜四周做放射式电凝,每两周1次,数次后因纤维化而回缩。
无论是幼儿还是成人患者,只要黏膜脱出,就应该立即复位。如果脱出时间长,脱垂组织充血、水肿严重,应前往医院,尽可能请医生手法复位。

预防

表现在尿道口部位的肿物,部分性脱垂者肿物位于尿道口后侧,完全性脱垂者粘膜呈环状脱出,而尿道口则位于肿物中央,肿物直径约为1~5cm,颜色由鲜红转为暗红乃至青紫色,常伴有浆液血性渗出液。轻者常有局部灼痛感并有尿频和尿痛,症状宛似尿道肉阜。重者可出现排尿困难并因血栓形成、组织坏死,引起剧烈疼痛

预后:本病预后良好。

保健:对幼儿患者,大多数可以自愈,因此,这类患儿以非手术治疗为主。成人不完全脱垂可用注射疗法,而完全型脱垂的治疗以手术为主,但术后并发症较多。此外,无论是幼儿还是成人患者,只要粘膜脱出,就应该立即复位。如果脱出时间长,脱垂组织充血、水肿严重,应前往医院,尽可能请医生手法复位。

相关疾病

腹泻 便秘 咳嗽 尿路感染 膀胱结石 尿道结石 输尿管囊肿 分娩 疼痛 灼痛 水肿 肿胀 血栓形成 膀胱脱垂 绝经 尿道肉阜 

目录

  • 介绍
  • 最新文章
  • 症状
  • 病因
  • 检查
  • 鉴别
  • 并发症
  • 治疗
  • 预防
  •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