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肺隔离症

小儿肺隔离症
肺隔离症(pulmonary sequestration)是一种肺组织的先天...

别名:小儿肺分离,小儿肺隔离,小儿隔离肺

就诊科室:内科 儿科 儿科综合 其他科室 中西医结合科 急诊科 

医生指导:小儿肺隔离症常见问题 >>

介绍

肺隔离症(pulmonarysequestration)是一种肺组织的先天发育异常。其特征为有一部分肺组织与正常的肺组织相隔离,且与正常肺组织的支气管和肺动脉不相连,其血液供应来自主动脉的一个异常分支。可分为两型,叶内型和叶外型。

最新文章

小儿肺隔离症是什么?

小儿肺隔离症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

小儿肺隔离症应该做哪些检查?

小儿肺隔离症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小儿肺隔离症可以并发哪些疾病?

小儿肺隔离症应该如何预防?

小儿肺隔离症治疗前的注意事项

小儿肺隔离症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更多文章>>

症状

一般于继发感染后才有症状,尤以叶内型多表现为反复性或持续性进行性肺部感染,似肺炎肺脓肿,有寒战、发热、胸痛、咳嗽、咳痰及咯血,体重减轻。叶外型感染较少见,多无症状,只是在X线检查时发现胸腔内肿物。术前X线检查虽可见异常阴影,但难与肺囊肿及其他肺疾患鉴别。确诊本病应根据X线检查及气管造影。胸部X线检查往往显示病变区出现大片致密阴影,其间可见单个或多个囊性透光区,囊壁厚薄不等、周围常有炎性浸润。囊内如出现液平,提示囊腔与支气管相交通。X线侧位像或分层摄片检查,能更清楚地显示病变的确切部位和范围,以及与邻近组织器官的关系,从而可排除局灶性慢性脓胸等其他肺部疾病。支气管造影可显示造影剂不能进入病变区,邻近的正常支气管阴影因受到挤压而出现移位。此点可与支气管扩张及局部炎症等相鉴别。逆行性主动脉造影可进一步显示病变区的血液供应及血管走行方向,此点对手术时判断异常血管的位置,以避免误伤动脉,造成大出血,颇有帮助。在与先天性囊肿的鉴别诊断方面,也有重要意义,因肺囊肿不出现此异常的动脉供应。

病因

(一)发病原因肺隔离症是一种先天畸形,指没有功能的胚胎性及囊肿性肺组织。本病病因未明。有人认为隔离的肺组织可能起源于胚胎期的一个异常发生的支气管。胚胎早期的原肠及肺芽周围有许多毛细血管与肾主动脉相通连,由于其与隔离的肺组织相连的毛细血管未被吸收,因而可以作为主动脉的一个分支,成为供应隔离肺的异常动脉。目前本病尚未发现与遗传因素有关。个别病例其母体在怀孕期间有不正常的妊娠史。

(二)发病机制

1.叶内型较多见。在肺叶内有共用的脏层胸膜,60%在左下叶,血液供应来自主动脉大分支,静脉回流入肺静脉。偶可与胃肠道相通,但罕见。隔离肺多与附近肺组织有小的交通。叶内型多呈含气囊肿。新生儿及婴儿期多不显症状。约半数以上病例于青春期后方能诊断。X线检查可见含气薄壁囊肿,与邻近支气管相通,出现一至数个空腔,腔中有空气与液平面。

2.叶外型较少见。位于脏层胸膜外,也可视为副肺叶。隔离肺组织可与气管、支气管、食管、胃、小肠相通,但罕见。血液供应来自主动脉小分支,静脉流入奇静脉。90%在左侧肺下叶与横膈间,呈不含气球形肿物。常合并其他先天畸形如横膈疝。X线表现为肿瘤状或分叶状致密阴影,边缘整齐,有时被心影及横膈影所遮而呈半圆形(半数以上于1岁内诊断)。

检查

常规实验室检查无特殊。有感染时,血常规检查为感染性血象特点诊断,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胸部X线可提供诊断PS的最初线索,B超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已成为筛选PS的常用方法。胸部CT因能显示异常的供血动脉和实质改变而成为诊断PS的重要检测手段,可分为以下3种类型:

①含有气体和液体的囊肿或软组织肿块;

②围绕囊肿或肿块周围的肺气肿改变;

③局限性多血管征。多数病例经B超和CT检查基本可以确定PS的诊断。逆行主动脉造影,因能判断血管来源,故对PS确诊有决定意义,找出供血动脉发出部位、数目、行径对于制定手术方案提供依据至关重要。胸部MRI可多平面成像并有血管流空效应,不用造影剂即能显示PS供血动脉和回流静脉。

鉴别

叶内型应与先天性肺囊肿及其类似疾病相鉴别;叶外型应与肺肿瘤相鉴别。支气管造影对鉴别诊断有帮助。因隔离之肺内无造影剂充盈,但其周围由于充满造影剂的支气管影像而显出清晰之轮廓。支气管镜检查时,不见脓性分泌物从主支气管流出,甚至在有感染时亦如此。逆行主动脉造影可使供应隔离肺之动脉分支显影而得到确诊。

并发症

多有反复性或持续性进行性肺部感染。

肺隔离症术后并发症除具有肺叶切除术的共同并发症外,尚有

(1)大出血:其原因主要是因缝扎不紧、缝线脱落致血管出血。由于主动脉压力高,畸形血管残端部分的出血往往量多且猛,该并发症常发生于术后48小时内,表现为脉搏细速、心率加快、血压下降等失血性休克征象,胸腔引流量骤增,表明胸腔内有较明显的出血。一旦发生此种出血,常需立即再次进胸止血。

(2)食管胸腔瘘:此类情况较少见,但一旦发生则预后较差。其原因之一是手术损伤食管,之二是潜在支气管食管瘘术中未发现,残端未处理,一旦出现,宜充分引流,必要时再次开胸处理。

(3)婴幼儿特别是新生儿并非手术禁忌,但此类患儿常伴有其他畸形及肺发育不良,术后易发生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及肺部和全身感染,术后早期宜使用一段时间呼吸机,后期要多拍背,必要时雾化吸入,以促进痰液排出。

治疗

(一)治疗主要是手术切除。肺隔离症一般应考虑手术切除,尤其在病变区炎症难以控制、或反复发作、长期迁延不愈时,应及时采取手术治疗。对叶内型隔离肺做肺叶切除。叶外型隔离肺可被切除而保全其余肺叶。主要技术问题在于供应隔离肺的异常动脉很脆弱,且常隐藏于粘连囊中,易引起出血,故进行手术时应特别小心细致,术后效果良好。

(二)预后肺叶外型一般作病灶切除即可,肺叶内型则需做肺叶切除,术后效果良好。在手术过程中,应小心寻找和妥善处理病变区异常的血管,以免引起难以控制的大出血造成死亡。

预防

1、按时注射预防疫苗

2、每天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尤其寝室、电脑室、书房等;

3、不到人口密集、空气污染的场所去,如歌舞厅、影院、录像厅;

4、勤洗手,并用流动水彻底清洗干净,包括不用污浊的毛巾擦手;

5、到医院就诊最好戴口罩,回家后洗手,避免交叉感染;

6、注意不要过度疲劳,防止感冒,以免抗病力下降;

7、合理膳食,增加营养;

8、发热或有其它不适及时就医;

9、避免接触传染病人,尽量不到传染病流行疫区;

10、传染病人用过的物品及房间适当消毒,如日光下晾晒衣被,房内门把手、桌面、地面用含氯消毒剂喷洒、擦拭。春季传染病虽然种类繁多,但只要重视预防工作,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就可以有效地阻断传染病的流行与传播。


相关疾病

肺炎 咳嗽 肺气肿 支气管扩张 肺脓肿 膈疝 肺肿瘤 肺部疾病 咯血 先天性肺囊肿 肺隔离症 慢性脓胸 

目录

  • 介绍
  • 最新文章
  • 症状
  • 病因
  • 检查
  • 鉴别
  • 并发症
  • 治疗
  • 预防
  •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