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急性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是指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脑实质炎性反应,大多数病例由Ⅰ型单纯疱疹病毒所致。单纯疱疹病毒是一种嗜神经DNA病毒,分为I型和II型,约90%的人类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是由I型引起。本病毒通常引起口腔和呼吸道原发感染,持续2-3周,沿三叉神经分支经轴索逆行至三叉神经节,以潜伏形式存在,机体免疫力低下时可诱发病毒激活,约70%的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起因于内源性病毒活化,约25%的病例由原发感染所致。
最新文章
症状
1.任何年龄和季节均可发病(40岁以上多见),多急性起病,潜伏期2~21d(平均6d),前驱症状可有发热、全身不适、头痛、肌痛、嗜睡、腹痛和腹泻等。有口唇疱疹史(1/4患者)。病程数日至1~2个月。
2.临床常见症状:①头痛、颈强、呕吐、轻度意识障碍和人格改变、记忆丧失、嗅觉确失、失语、轻偏瘫、偏盲,以及共济失调,多动(震颤、舞蹈样动作、肌阵挛)和脑膜刺激征等;②1/3病人出现全身性、部分性癫痫发作;③精神症状突出(虚构、淡漠、欣快、烦躁不安和幻觉等)。
3.病情在数日内快速进展,多有意识障碍(嗜睡、昏迷或去皮质状态),早期也可出现昏迷,重症者脑实质广泛坏死和脑水肿引起颅内压增高,脑疝形成而死亡。
病因
单纯疱疹病毒是一种嗜神经DNA病毒,分为I型和II型,约90%的人类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是由I型引起。本病毒通常引起口腔和呼吸道原发感染,持续2-3周,沿三叉神经分支经轴索逆行至三叉神经节,以潜伏形式存在,机体免疫力低下时可诱发病毒激活,约70%的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起因于内源性病毒活化,约25%的病例由原发感染所致。
检查
1.脑脊液压力增高,白细胞数及蛋白质增加,以淋巴细胞或淋巴与多形核细胞为主,可见大量红细胞,糖、氯化物正常。
2.脑电图可见弥慢性高波幅慢波,颞区更明显,并可有周期性高波幅尖波。
3.颅脑CT可发现脑内低密度病灶,常见于一侧或双侧颞叶、海马及边缘系统局灶性低密度区,可扩展至额叶或顶叶。低密度病灶中散布点状高密度提示颞叶出血性坏死。NRI可发现额颞叶病灶为主,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病灶。
4.病毒学检查:双份脑脊液单纯疱疹病毒抗体滴定度增高达4倍以上;单份脑脊液上述抗体滴度>1:80;单份血清/脑脊液抗体滴度≤40,血清中和抗体或补体结合抗体滴度渐增加到4倍以上。
鉴别
1.脑脓肿:初期难鉴别,可试验治疗,无效者可行活检。
2.带状疱疹病毒性脑炎:胸腰部带状疱疹史、病情轻、预后好,以及CSF检出该病毒抗体,借此鉴别。
3.肠道病毒性脑炎:夏秋多见、病初胃肠道症状,PCR(聚合酶链反应)检出CSF(脑脊液)中病毒DNA。
4.巨细胞病毒性脑炎:少见,常见于免疫缺陷如AIDS或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患者,亚急性或慢性病程,体液见巨细胞、PCR(聚合酶链反应)检出CSF(脑脊液)中病毒DNA。
5.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有感染或接种疫苗史,脑和脊髓受损,出现相应体征。
并发症
重症者出现脑实质广泛坏死和脑水肿,可使颅内压增高、甚至脑疝形成而死亡。
治疗
一、抗病毒治疗:首选无环鸟苷,每次10mg/kg,溶于100ml溶液内1-2h内静滴,每8h一次,10天为一疗程。
二、大剂量激素(氢化可的松100-500mg/d或地塞米松10-20mg/d)及20%甘露醇静滴降低颅压及减轻脑水肿,必要时颞肌下减压手术。
三、高热、抽搐、精神错乱、躁动不安者,应给予物理降温,止抽搐、镇静处理。
四、昏迷者,应注意呼吸道通畅,水、电解质平衡,保持营养,口腔清洁,防止褥疮、肺部及泌尿系感染。可小剂量输血、人血白蛋白或复方氨基酸等。
五、应用干扰素、转移因子及免疫球蛋白,以增强免疫力。
六、恢复期可以理疗、按摩、针炙等帮助肢体功能恢复。
预防
1.以往死亡率高达40%-70%,目前应用特异性抗HSV(单纯疱疹病毒)药使多数患者得到早期有效治疗,死亡率下降。30岁以下和仅表现昏睡患者较老年或昏迷患者存活可能性大。
2.加强体质锻炼,有效防止本病发病。
相关疾病
癫痫 头痛 共济失调 偏瘫 脑疝 失语症 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 腹泻 腹痛 脑脓肿 脑水肿 颅内压增高 病毒性脑炎 单纯疱疹 带状疱疹 性病 昏迷 意识障碍 唇疱疹 褥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