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椎间盘突出症治疗前的注意事项
发布时间:2013-03-24 21:35:14
分享(一)治疗
1.胸椎间盘突出症的非手术疗法 主要用于轻型病例,尤其是年迈体弱、髓核已经钙化或骨化无再移位发展可能者,其主要措施包括以下内容:
(1)休息:视病情而选择绝对卧床休息、一般休息或限制活动量等。前者主要用于急性期患者,或是病情突然加剧者。
(2)胸部制动:因胸廓的作用,胸椎本身活动度甚微,但为安全起见,对活动型病例可辅加胸背支架予以固定,此对病情逆转或防止恶化将具有积极意义。
(3)对症处理:包括口服镇静药、外敷镇痛消炎药膏、理疗、活血化淤类药物及其他有效的治疗措施等,均可酌情选用。
2.胸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疗法 由于本病后果严重,因此,一经确诊尤其是对中年前后的活动型病例,应考虑选择积极的手术疗法,以防具有“定时炸弹”危险的髓核进一步后突而引起胸髓横断性损害。一旦如此,则悔之晚矣!当然,对无手术适应证者,亦不可任意施术,以防引起误伤而反使病情加剧。
(1)手术适应证:主要选择以下病例:
①诊断明确伴有神经症状者:为首选病例,凡身体状态无手术禁忌者均应考虑手术,即使是脊髓严重被压,只要仍保留少许感觉,甚至仅仅肛门周围有感觉即可施术。作者曾有多个在此种条件下使患者恢复正常生活的病例。
②病情进行性加重者:应按急诊手术。由于胸椎椎管矢状径明显小于腰椎和颈椎,因此,当髓核后突时,实质性的胸髓几乎无任何退缩的余地。此种质地柔软的脊髓实质一旦被硬度大于其本身的髓核挤压致损,可以立即形成横切性损害,以致失去手术时机。
③轻型病例:可酌情选择是否施术。对一般轻型病例可采取非手术疗法,但对年轻、活动量大、外勤较多或属于文体工作性质者,亦应向患者说明情况,让其能够理解病情有发生意外的可能。如果患者自己无法避免加大活动量而要求手术,亦应予以手术,包括简单的椎节融合术或难度较大的髓核摘除+内固定术等。
(2)术式选择:用于胸椎椎间盘切除及融合术的术式主要有以下3类:
①前路手术:即通过胸腔或胸腹联合切口抵达胸椎椎节前方,施术切除后突(脱)的髓核并同时予以内固定(融合)术。此种术式较为安全、有效,且可在使椎管取得理想减压的同时,也获得一个良好的、能够恢复椎节高度的内固定。
②后路手术:此种传统的术式已沿用多年,大多数骨科或神经外科医师都熟悉这一手术途径,操作上也较容易。但若想切除胸椎椎管前方的髓核则相当困难,尤其是在中央型病例,术者常常难以绕过娇嫩的胸髓达到满意切除髓核或骨化物的目的,甚至在术中可能对胸髓引起误伤。且术中出血较多,主要是由于两侧根静脉丛处出血较多及止血困难之故。因此,大多数学者反对这一手术途径。
③侧后方手术:有两条途径可供选择。
A.胸、腰椎椎管次全环状减压术途径:此种手术入路较易切除椎管前方的致压物,且损伤小,基本上不影响椎节稳定性。但本术式难度较大,要求一定的手术技巧。
B.胸椎结核的手术途径:即通过切除1或2根肋骨、沿肋骨头抵达胸椎椎体侧方的入路。此种途径不仅显露与操作上难度较大,且损伤亦大。但对具有丰富的胸椎结核手术经验者,这也许是最佳选择。
(二)预后
本病预后差别较大,其后果主要取决于以下因素。
1.病情严重程度 病情属轻、中度者,预后多较好;但在病情严重的患者,尤其是已引起完全性瘫痪的病例,则预后差。
2.发病速度 缓慢发病者,大多因单纯性退变所致,预后较好;反之,如患者发病急骤,则表明椎节不稳定,易因外伤等因素而加剧病情,因此预后较差。
3.椎管矢状径 凡胸椎椎管矢状径狭小者,因其无缓冲余地,易因外伤或其他因素而发生意外;而椎管宽大者则因其代偿间隙宽畅,预后一般较佳。
4.治疗恰当及时否 治疗是否及时有效与本病的预后直接相关,应加以重视。千万不可因经治医师对本病认识不足,延误治疗时机而加重患者病情。
此外,利用胸腔镜亦可行胸椎间盘切除术,且兼具椎节融合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