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无转铁蛋白血症

先天性无转铁蛋白血症
本病又称先天性转铁蛋白缺乏症(congenital atransferrin...

别名:先天性转铁蛋白缺乏症

就诊科室:内科 血液内科 

医生指导:先天性无转铁蛋白血症常见问题 >>

介绍

本病又称先天性转铁蛋白缺乏症(congenitalatransferrinemia),是一种极为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患者血浆中缺少或缺乏转铁蛋白,导致出现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和肝、脾、胰腺等脏器中大量铁蓄积。

最新文章

先天性无转铁蛋白血症的检查方法和...

先天性无转铁蛋白血症的临床症状与...

先天性无转铁蛋白血症的概念与发病机制

先天性无转铁蛋白血症是什么?

先天性无转铁蛋白血症是由什么原因...

先天性无转铁蛋白血症有哪些表现及...

先天性无转铁蛋白血症应该做哪些检查?

先天性无转铁蛋白血症容易与哪些疾...

先天性无转铁蛋白血症可以并发哪些...

先天性无转铁蛋白血症应该如何预防?

更多文章>>

症状

主要是自幼即有慢性贫血症状,如面色苍白、疲乏无力等。多数病例出现心脏收缩期杂音,一些病例可有肝大。患者肝脏、脾脏、胰腺、甲状腺、肾上腺、心脏等脏器有明显的铁沉积,一些脏器还可伴有纤维化,临床还可出现血色病征象,所不同的是本病患者骨髓中可染铁缺乏。个别病例因体内铁过多给细菌的繁殖提供了良好的环境而反复发生感染。患儿多有生长发育迟缓。患者的父母为杂合子,其血浆转铁蛋白浓度是正常的一半,但无贫血。患者为纯合子,其兄弟姐妹也可罹病。

本病的诊断根据自幼出现慢性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而总铁结合力极低。一般不难诊断。

病因

(一)发病原因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二)发病机制

在哺乳动物,体内铁含量几乎完全依赖于通过肠道吸收来调节。正常人血清转铁蛋白浓度200~300mg/dl,高于20mg/dl者可不出现临床症状及贫血,低于10mg/dl者则可能发生严重生长迟缓及贫血。提示最低转铁蛋白需要浓度为10~20mg/dl。该病患者肠黏膜对铁的吸收功能是正常的。由于患者血浆中缺少转铁蛋白来将肠道吸收的铁转运至骨髓,骨髓的幼红细胞血红蛋白合成受到严重障碍,出现显著的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而大量铁以铁蛋白和含铁血黄素的形式沉积在肝、脾、胰腺等脏器中,严重者表现为相应脏器的功能异常。

检查

贫血的程度相差很大。血红蛋白32~91g/L;血清铁1.8~6.8μmol/L;总铁结合力4.1~14.0μmol/L。转铁蛋白浓度采用放射免疫扩散法测定,正常值为25~40μmol/L(200~300mg/dl),没有沉淀环或仅有很小直径的沉淀环是转铁蛋白数量不足的有力证据。患者的转铁蛋白浓度为0~5μmol/L。铁代谢研究显示肠道对铁吸收正常或增高,铁利用率减少至7%~55%(正常人为70%~100%)。输入正常人血浆或纯品转铁蛋白后,可在10~14天见到网织红细胞上升,随后血红蛋白也上升。

根据病情可选择骨穿、B超、X线、组织活检、肝肾功能检查、生化检查。

鉴别

应与其他低色素性贫血相鉴别,根据病史、体征、实验室检查和家系调查也不难与继发性病例相鉴别。

转铁蛋白缺乏还可继发于某些疾病,如肾病综合征,由于大量蛋白尿而导致转铁蛋白大量丢失;有人报告血红蛋白病时并发无转铁蛋白血症伴永久性胎儿血红蛋白出现的复杂病例。慢性尿路感染亦可出现转铁蛋白水平下降。还有出现转铁蛋白-IgG-转铁蛋白复合物病例的报告,临床和实验室呈血色病特征,骨髓可染铁缺乏。

并发症

1.心脏、肝脏、脾脏、胰腺、甲状腺及骨上腺等脏器由于铁沉积而合并纤维化,出现充血性心力衰竭肾病综合征等。

2.反复合并感染、发热,最常见于慢性尿路感染

3.由于长期贫血,反复输血可并发血色病。也称原发性血色病、血色病或原发性铁过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主要与6号染色体上的一种基因,即HFE基因的突变有关。

治疗

(一)治疗

输入纯化的转铁蛋白或正常人血浆可获良好疗效,患儿贫血症状渐消失并恢复生长发育。用纯化的转铁蛋白可减少由输血带来的肝炎等疾病的危险,应尽量避免输红细胞以防铁在骨髓外积聚过多,继发血色病的危险。

输入纯化的转铁蛋白或正常人血浆后患者体内转铁蛋白的升高持续不超过1周,但此期间一批幼红细胞摄取铁后逐渐成熟,可维持正常造血达4个月,故每2~4个月输1次即可。有些患者每3~4个月静脉注射1~2g高纯度转铁蛋白,共治疗4~7年疗效良好,未产生转铁蛋白抗体。

(二)预后

关于患者预后资料有限,长期预后尤为如此。未经治疗者多死于含铁血黄素沉着和充血性心力衰竭。接受转铁蛋白治疗者有存活26年的报告。早期诊断、早期足量人转铁蛋白治疗对防止脏器含铁血黄素沉着非常重要。

预防

1.婚姻指导及生育指导

对遗传病患者及其亲属进行婚姻指导及生育指导,必要时选择结扎手术或终止妊娠,可防止患儿出生,减少群体中相应的致病基因。

2.婚姻指导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能致死、致残、致愚者,其下代患病风险达50%,不宜结婚是显而易见的。隐性遗传病杂合子间的婚配,是生育重型遗传病患儿的最主要来源,因此必须劝阻两个杂合子间的结婚。

在尚无条件进行杂合子检测时,则应尽量避免近亲结婚,因为一种致病基因在亲属中的频率大大高于一般人群,故近亲结婚双方遗传病杂合子的机会大增。例如苯酮尿症群体中的杂合子频率为1:/50,则非近亲婚配出生纯合子患儿的概率为1/50×1/50×1/4=1/10000,如为表兄妹结婚则出生患儿的概率为1/50×1/8×1/4=1/600,则非近亲婚配者相差约6倍。发病率越低的隐性遗传病近亲结婚生育患儿的比率较非近亲结婚者越高。

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非近亲婚配婴儿死亡率为24‰,而近亲婚配为81‰,约高3倍多。因此,我国婚姻法第二章第6条规定“血缘亲属及第三代以内的旁系亲属间不能结婚”,这是符合优生原则的。

3.生育指导

对已婚的在优生法规中指定的遗传病患者,以及明确双方为同一隐性遗传病的携带者而又不能进行产前诊断时,最好动员一方进行绝育,如果母亲已怀孕则应进行产前诊断,确定胎儿的性别和疾病情况,进行选择性流产(selectiveabortion)。

例如已知孕妇为甲型血友病携带者,女胎表型应为正常(其中50%为杂合子),但男胎是患儿的概率为50%。在无条件确定胎儿是否患儿时,最好仍进行男胎流产。

随着产前诊断方法不断改进,选择性流产的针对性将日益增强。连续母亲发生两次以上的自然流产,应进行染色体检查,确定是否与遗传因素有关,由医生决定是否再次受孕。上一胎是畸胎的妇女,再次生育之前必须经过医生全面检查,弄清畸胎的原因,再决定是否妊娠。

相关疾病

肝炎 发育迟缓 尿路感染 贫血 性病 充血性心力衰竭 肝大 肾病综合征 血色病 积聚 

目录

  • 介绍
  • 最新文章
  • 症状
  • 病因
  • 检查
  • 鉴别
  • 并发症
  • 治疗
  • 预防
  •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