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惰白细胞综合征

懒惰白细胞综合征
懒惰白细胞综合征(lazy-leukocyte syndrome),又称中性...

别名:懒白细胞综合征,懒惰白细胞综合症,中性粒细胞麻痹

就诊科室:内科 血液内科 

医生指导:懒惰白细胞综合征常见问题 >>

介绍

懒惰白细胞综合征(lazy-leukocytesyndrome),又称中性粒细胞“麻痹”(neutrophilparalysis),因中性粒细胞的趋化性运动功能及自由游移功能不全,导致粒细胞功能异常而致反复感染,多见于儿童。

最新文章

免疫力低下——懒惰白细胞综合征

懒惰白细胞综合征是什么?

懒惰白细胞综合征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懒惰白细胞综合征有哪些表现及如何...

懒惰白细胞综合征应该做哪些检查?

懒惰白细胞综合征治疗前的注意事项

更多文章>>

症状

本征多发生在儿童,主要表现①顽固性感染:如口腔炎、鼻窦炎、中耳炎、肺炎、皮肤感染等,可反复再发;②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可轻度下降,中性粒细胞显著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多;③肾上腺素试验不能使外周血的中性粒细胞增加;④中性粒细胞趋化运动和变形运动减弱,吞噬功能和细胞内杀菌功能正常;⑤骨髓象正常;⑥体液及细胞免疫功能检查正常;⑦血清调理素效价正常。

病因

(一)发病原因

目前认为其病因是基因的缺陷。继发性中性粒细胞麻痹见于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尿毒症、严重感染、骨髓瘤、肝硬化、移植物抗宿主反应、免疫复合物、严重湿疹等疾病。粒细胞的麻痹可能与血中免疫球蛋白、免疫复合物、细菌内毒素吸附于粒细胞膜有关。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或血糖过高可能是由于血渗透压过高之故。

(二)发病机制

中性粒细胞趋化功能障碍,因而影响了它由骨髓中移行到外周血中,致粒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中的肌动蛋白单片不能聚合形成纤丝,以致发生两种缺陷:①不能形成伪足;②不能调节颗粒与膜的融合。患者的中性粒细胞在形态上与氧的代谢上均正常,但不会移动至发炎部位,吞噬功能亦很差,但在吞噬时能自颗粒释放过多的酶至细胞外及吞噬体中。患者的单核细胞功能正常。

此外,有人认为本症患者的粒细胞移动功能异常,可能是有粒细胞膜的微丝蛋白(microfilamentousprotein)结构或功能异常而导致细胞膜僵硬,不易由骨髓释放至血循环中,或由循环至组织中。

检查

1.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高。

2.骨髓象正常。

3.皮肤窗实验无中性粒细胞聚集,黏附及吞噬功能受累。应用皮质醇。

4.肾上腺素,注射细菌热源皆不能促使粒细胞增高,说明储存的粒细胞释放障碍,粒细胞移动功能异常。

5.免疫球蛋白正常。

根据病情、临床表现、症状、体征选择做X线、B超、生化等检查。

鉴别

①顽固性感染:如口腔炎、鼻窦炎、中耳炎、肺炎、皮肤感染等,可反复再发;

②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可轻度下降,中性粒细胞显著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多;

③肾上腺素试验不能使外周血的中性粒细胞增加;④中性粒细胞趋化运动和变形运动减弱,吞噬功能和细胞内杀菌功能正常;⑤骨髓象正常;⑥体液及细胞免疫功能检查正常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鉴别。

并发症

主要并发症是;顽固性感染:如口腔炎、鼻窦炎、中耳炎、肺炎、皮肤感染等,可反复再发;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可轻度下降,中性粒细胞显著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多继发性中性粒细胞麻痹见于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尿毒症、严重感染、骨髓瘤、肝硬化、移植物抗宿主反应、免疫复合物、严重湿疹等疾病。

治疗

主要应积极控制感染早期发现及治疗是关键,预防性用药有害而无益。有人曾用长春新碱和泼尼松治疗有效但尚无成熟经验。脾功能亢进时可考虑脾切除术,但要严格掌握手术指征,4岁以下小儿若行脾切除术术后应给苄星青霉素(长效青霉素),每月1次,以预防肺炎双球菌脑膜炎。维生素C和环核苷酸可改进患者粒细胞功能。

预防

本病属于基因的缺陷疾病,的病因不明确,可能和环境因素、遗传因素、饮食因素以及孕期的情绪、营养等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故本病无法直接预防。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预防本病具有重要意义。孕期应做到定期检查,若孩子有发育异常倾向,明确后应及时行人工流产,以避免疾病患儿出生。

相关疾病

肝硬化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系统性红斑狼疮 关节炎 尿毒症 骨髓移植 中耳炎 湿疹 

目录

  • 介绍
  • 最新文章
  • 症状
  • 病因
  • 检查
  • 鉴别
  • 并发症
  • 治疗
  • 预防
  •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