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发病原因和机制

发布时间:2022-12-30 14:52:56

分享

白血病是恶性的疾病,但是患上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就更严重,疾病的发生很急,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就有血癌的称号,患病后病人的造血组织就会有异常,是危害性非常严重的恶性疾病,那么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发病原因和机制是什么呢?

一、发病原因:

原发性APL的病因目前尚未完全清楚,继发者常见于应用化疗和(或)放疗的肿瘤患者,也有应用烷化剂和拓扑异构酶Ⅱ抑制剂引起APL的报道。继发性APL的预后较好,其对治疗的反应和长期生存率与原发者相近,但与化疗相关的AML明显不同。

二、发病机制:

APL是白血病中对诱导分化治疗反应较好的一种类型,这与APL细胞中表达的维A酸受体(RARα)融合蛋白诱导的染色质的改变有关,已报道的APL的 5种染色体易位均累及17号染色体上的RARα基因,该基因全长39398bp,包含9个外显子和8个内含子,t(15;17)易位见于绝大多数APL患者,维A酸受体α基因与15号染色体的早幼粒细胞白血病(PML)基因形成PML-RARα融合基因,该融合基因编码的蛋白具有不同于正常RARα等位基因编码的野生型维A酸受体的功能,RARα基因位于染色体17长臂2l区带,其功能是核激素受体,维A酸结合在RAR受体元件上,转录调节许多基因,PML是一核蛋白,从氨基端到羧基端,包括脯氨酸丰富区,核小体定位所需的胱氨酸丰富区,形成同/异二聚体所需的螺旋环螺旋结构,核定位信号NLS以及丝氨酸,脯氨酸丰富区,PML正常位于一个称为POD(PML oncogenic domain)的结构(又称核小体,多蛋白核器)中,POD在核中呈斑点状,数目15~20个,PML的功能尚未完全阐明,近来的研究认为PML通过转录共激活作用,具有抑制肿瘤生长的活性,在多种凋亡途径中,PML也可能起重要作用,在M3型AML(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中,17号染色体上的RARα 与15号染色体上的PML相互易位,

引起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病因并不明确,但是根据临床经验考虑与以上因素有关,由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是急性发作的疾病,患病后身体会出现很多异常症状,只要患者及时到医院检查,即可确诊疾病采取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