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与过敏性紫癜如何区别

发布时间:2022-10-19 18:17:04

分享

过过敏性紫癜和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均为出血性疾病,但其发病机制不同。过敏性紫癜是,是一种常见的血管过敏性疾病,是由于机体对某些致敏物质的变态反应,导致毛细血管脆性和通透性增加,血液外渗,产生皮肤紫癜或某些器官出血。而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血小板免疫性破坏,外周血中血小板减少的出血性疾病。此外,二者的不同还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皮损特点

过敏性紫癜最初为棕红色斑丘疹,然后逐渐发展为紫红色瘀斑,略高于皮肤表面。主要发生在腿部和臀部,也可能出现在手臂、脸部和躯干,受压区域可能更严重。常呈对称性出现,一般单独存在或相互融合成片状,消退后会出现色素沉着。除紫癜外,患者还可并发荨麻疹样多形性红斑溃疡等病变。

而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主要症状是自发性或搔抓后出现皮肤和黏膜出血,大小呈针尖样,红色或紫色,均成批出现或消退。常分布于四肢,无融合倾向,严重者还伴有血尿、便血和吐血。

2、伴随症状

过敏性紫癜累及大关节时会引起关节游走性疼痛,伴有肿胀和功能障碍,病情加重还会导致腹痛,以脐周和下腹部明显,并伴有恶心、呕吐、腹泻和黑便。肾脏受累的患者会出现血尿和蛋白尿等肾炎症状。

而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会伴随鼻出血、牙龈出血,女性会出现月经量增加,严重时可出现口腔及舌部的血泡。长期出血或导致出现贫血症状,如头晕和全身乏力等。

3、实验室检查

过敏性紫癜患者血常规检查血小板计数正常,凝血功能正常,部分患者免疫学检查血清免疫球蛋白A可能升高。而影像学检查和内镜检查可发现胃肠黏膜紫癜样改变、糜烂和溃疡,另外X线和CT检查也有助于过敏性紫癜的诊断,找出过敏原。

而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小板特点是外周血中血小板减少,部分患者可有血红蛋白低的表现,骨髓检查表现为巨核细胞增多或正常。

以上是区分过敏性紫癜和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方法,日常中应合理膳食、适度运动,提高免疫力,对两者的康复和预防复发都有好处,由于发病机制和临床特点不同,过敏性紫癜更需注意避免接触过敏原,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要注意避免外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