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罗伊茨费尔特-雅各布病

克罗伊茨费尔特-雅各布病
克罗伊茨费尔特-雅各布病(Creutzfeldt-Jakob disease...

别名:疯牛病,痉挛性假性硬化,痉挛性假硬化症,克-雅病,皮质纹状体脊髓变性,早老性皮质纹状体变性,海绵状脑病

就诊科室:内科 神经内科 

医生指导:克罗伊茨费尔特-雅各布病常见问题 >>

介绍

克罗伊茨费尔特-雅各布病(Creutzfeldt-Jakobdisease,CJD)为可传递性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中常见类型,是人的海绵状脑病,而nvCJD可能是人畜共患的新型传染病,俗称疯牛病(madcowdisease,MCD)。但决不是接触传染。散发性CJD可以通过某些检查而传染给他人。目前,相当一部分人认为CJD可能是人畜共患的新型传染病。

最新文章

布病治疗的方法有哪些

布病人与人之间传染吗

布病的治疗方法

布病的症状有哪些?

布病症状表现有哪些

布病人与人怎样传染

布病吃什么药

布病检测卡到底是什么

布病检测方法是什么

布病的症状及治疗方法 是什么

更多文章>>

症状

病程为亚急性。患者常在1~2年内死亡。前驱期数周或数月表现为神经衰弱症状,也可出现注意力和记忆障碍,四肢无力和步态不稳。智力随之迅速衰退,神经症状也变得突出,可有小脑共济失调、四肢强直和进行性麻痹,锥体和锥体外系症状如震颤、舞蹈样运动等;言语障碍常见;也可出现计算障碍,不能分辨左右等顶叶症状。视力可严重受累,迅速出现进行性皮质盲。如脑干受损可有眼震颤、吞咽困难或强制性哭笑。常有肌震挛。也可出现癫痫发作。有的可出现急性脑器质性综合征,如意识模糊、谵妄,可有幻觉、妄想,最后出现痉挛性麻痹和严重痴呆。可分为两种类型:经典型和新变异型。

1.经典型

多见老年人发病,年龄50~70岁,呈亚急性起病。早期有些病人前驱症状类似感冒,疲倦乏力,相继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精神涣散、烦躁、易激惹等精神行为异常;有些病人头疼、头晕、肢体乏力、行走不稳。可有视觉症状:视力减退、复视、视物变形乃至视幻觉。病情迅速进展出现不自主动作、动作缓慢、肌强直、震颤、手足徐动和舞蹈症状,多数病人出现肌阵挛抽动,反复发作,且可被声光刺激诱发。少数病人可有失神、癫痫样抽搐发作。很快出现认知障碍、记忆力丧失、痴呆、定向障碍,出现精神症状甚至偏执妄想、虚构、不认人,少数兴奋躁动。痴呆呈持续性进行性加重,最终卧床缄默不语。神经检查体征:可有复视、眼震、凝视麻痹;轮替试验和指鼻试验不能;步态蹒跚,共济失调,多数病人出现肌张力高、强直、震颤、锥体外束征和肢体无力的锥体束征等,最终临床呈木僵和醒状昏迷状态。

2.新变异型

多在青年期发病,起病亚急性或缓慢发病,早期出现精神症状:表情淡漠、情绪低沉、抑郁焦虑或焦虑不安,全身乏力萎靡。发病数周或数月出现进行性共济失调,认知障碍出现较晚,可有肌阵挛抽动、舞蹈样动作,晚期出现记忆力丧失,进行性痴呆。


病因

非常规慢病毒致病因子被认为是一种淀粉样蛋白原纤维(SAF),构成此种原纤维特殊蛋白颗粒被称为朊病毒(PrP27-30)。这种慢病毒致病因子的性质既有病毒性传染发病特点,又有与常规病毒不同的理化特性和生物学特性。

理化特性表现为:①具有高度抗各种消毒灭活能力;②有抗高热80~100℃灭菌能力;③具有抗紫外线和其他各种射线作用能力;④常规电镜看不到病毒,只有用特殊理化方法可发现原纤维和蛋白颗粒。

其生物学特性为:①宿主间可传递的传染性,潜伏期可长达数年或数十年;②病理为变性改变,可见淀粉样斑块和胶质增生,但无炎性反应,亦无包涵体可见;③无复发缓解病程,持续进展直至死亡;④不产生干扰素,不受干扰素影响,孵育过程中不受任何免疫抑制或免疫增强的影响。

现在已知此慢病毒致病因子:①在高热132℃60min可灭活;②亦可在10%次氯酸钠溶液内浸泡1h以上或1N氢氧化钠内浸泡30min,反复3次即可灭活。

检查

1.血尿便常规、生化、肝肾功能均无异常所见。

2.脑脊液细胞和蛋白多数在正常范围,少数病例蛋白轻度升高。双向电泳可见异常蛋白,但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均无阳性反应。利用免疫方法检测脑脊液中14-3-3脑蛋白,总敏感度为96%,其特异性为80%,值得注意的是对进行性痴呆,而近期无脑梗死的患者,其特异性可高达99%,提示14-3-3脑蛋白测定对CJD具有极高的诊断价值。

3.血清S100蛋白的诊断价值血清S100蛋白浓度测定,对CJD诊断特异性达到81.1%,敏感性为77.8%。在肯定或很可能是CJD的患者中,血清S100蛋白浓度显著不同于其他疾病。

4.脑电图检查脑电图改变被认为是临床诊断CJD的重要根据,疾病的不同时期,脑电改变也不尽相同。在早期病例脑电图只表现为轻度异常或α波减少、慢波异常,仅为广泛存在的非特异性慢波,两侧半球可有若干差别,无特征性意义。病情发展中晚期则出现在低波幅慢活动背景上出现0.5~1s周期性棘波,尖波或三相波发放,构成CJD特征性脑电图所见;极期则呈现特异性的周期性同步放电(periodicsynchronousdischarge,PSD)。特别连续多次描记脑电特征性所见,对临床诊断有重要意义。

5.头颅影像学检查通常在早期头颅CT无异常所见。病情进展快至中晚期可见脑沟变宽,脑室中度扩大,脑萎缩,MRI可见皮质萎缩明显白质无特殊所见,排除其他各种局灶性脑病,有助于临床诊断。

6.正电子脑扫描(PET)可见颞叶代谢率降低或两半球不对称。

7.脑活检特征性光镜和电镜所见对临床确诊具有重要意义。


鉴别

1.阿尔茨海默病

呈隐袭起病缓慢进展性痴呆,CT、MRI可见额颞叶萎缩。多在老年前期和老年期发病,病程长达5~10年以上,病理改变为老年斑和神经纤维缠结。

2.匹克病

在老年前期起病,进展缓慢,多有家族史,以脑叶萎缩为特点,人格改变,呈进行性痴呆,CT、MRI可见额、颞叶明显萎缩。

3.亨廷顿舞蹈病

中年起病,有明显家族史,临床表现舞蹈征伴进行性痴呆,CT、MRI可见尾状核萎缩、侧脑室扩大,病程可长达10~30年以上。

4.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并发痴呆者少见,只占该病3%~5%。起病缓慢,以动作缓慢、肌强直、静止性震颤三联征在先,痴呆出现在后,且痴呆常发生在该病的晚期,病程长达4~10年以上。

并发症

病变损害皮质、底节、丘脑、小脑、脑干甚至脊髓前角等广泛中枢神经系统,由于精神、意识、智能障碍,导致可以出现各系统功能失调及障碍,如延髓麻痹可致进食困难、呛咳、肺部感染;脑干病变也可影响心血管功能;长期瘫痪卧床引致褥疮等,由于脑干属于基础生命中枢,故严重病例可以导致呼吸、心跳骤停。

治疗

目前,CJD仍属于无法治愈的致死性疾病,临床只能对症处理并发症及给予支持治疗。随着人们对该病发病机制的逐渐阐明,不远的将来人们有可能找到治愈这类疾病的原则与方法,能找到控制PrPC转变为PrPSC或PrPCJD的途径,因为人们已经发现缺乏PrPC基因的鼠并不发生CJD,因此,应用反义寡核甘酸或基因治疗,可能达到预期目的。另一有利方面,此组疾病的防治已引起WHO及其相关机构的高度重视。

CJD患者能否直接传染给人,目前不能得出确切结论,也未发现医务人员较其他职业工作者易患CJD的报告。即使这样,从防患于未然出发,宜注意以下几点:①医务人员或实验室工作者,若皮肤破损暂勿直接接触患者或实验材料;②CJD患者用过的注射器及检查器械等,尽可能一次性处理;③CJD患者脑活检器械应设标志,每次均要高压消毒;④必要时可放入5.25%次氯酸钠液浸泡60min以上。


预防

至今尚无证据在人皮肤无损伤情况下一般接触导致传染患病者。研究证明外分泌物包括眼泪、鼻涕、唾液和粪便等,均无传染性的报道,流行病学亦未发现一般医疗护理接触CJD发病者。

基于以上情况预防重点应是严格处理CJD病人的脑组织、血和脑脊髓以及与病人组织体液接触或用过的手术器械、敷料及其废弃物,要采取严格消毒措施。手术器械可在高压132℃60min或10%次氯酸纳溶液浸泡60min共3次。或1N氢氧化钠溶液浸泡30min,共3次。敷料和尸检病理组织以焚烧处理为宜,取血注射器和针头宜用一次性制品,用后应作严格销毁焚烧处理为妥善。医护接触病人尤其取血、注射或手术要避免皮肤黏膜损伤或带手套以免造成“自家接种”遭致传染的危险性。

相关疾病

癫痫 头痛 头晕 失眠 痴呆 共济失调 偏瘫 失语症 小脑萎缩 尿失禁 角膜移植 动脉硬化 血尿 脊髓性肌萎缩 进行性核上性麻痹 脑梗死 神经症 记忆障碍 褥疮 

目录

  • 介绍
  • 最新文章
  • 症状
  • 病因
  • 检查
  • 鉴别
  • 并发症
  • 治疗
  • 预防
  •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