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支气管炎

急性支气管炎
急性支气管炎是病毒或细菌等病原体感染所致的支气管粘膜炎症。是婴幼儿时期的常见...

就诊科室:内科 呼吸内科 

医生指导:急性支气管炎常见问题 >>

介绍

急性支气管炎是病毒或细菌等病原体感染所致的支气管粘膜炎症。是婴幼儿时期的常见病、多发病,往往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之后,也常为肺炎的早期表现。本病多同时累及气管、支气管,故正确命名应为急性气管支气管炎。临床以咳嗽伴(或不伴)有支气管分泌物增多为特征。

最新文章

什么是急性支气管炎,详述急性支气...

小儿肺炎支原体性急性支气管炎如何治疗

小儿急性支气管炎的饮食禁忌有哪些

小儿急性支气管炎如何预防 做好四...

小儿急性支气管炎护理措施有哪些

小儿急性支气管炎注意事项有哪些

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的中成药有几...

小儿急性支气管炎吃什么药比较好

小儿急性支气管炎转肺炎怎么治疗

小儿急性支气管炎的治疗方法有几种

更多文章>>

症状

症状:

1.全身症状:一般全身症状较轻微,初期多出现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如鼻塞、流涕、喷嚏、咽痛,甚则声音嘶哑。常伴有轻度发烧、畏寒、头痛、全身无力与酸痛。这些症状一般3至5天自行消退。

2.呼吸道症状:咳嗽为本病突出的症状,开始时较轻,多为刺激性干咳,痰少。1至2天后咳嗽逐渐加剧,气管内分泌物增多,咳痰较多,痰由粘稠渐变稀薄。若细菌感染,则痰呈黄色粘液性,甚则脓性痰。有些较重的病人,在晨起,晚睡时体位改变,吸入冷空气及体力活动后出现阵发性咳嗽,甚者终日咳嗽不止。如伴有支气管痉挛,则可出现哮鸣、气急。一般1至2周后咳嗽见轻,3周后咳嗽消失,但也有月余方愈。

体征:

早期或轻病例可无任何体征。当较大的支气管出现较多的粘液分泌物时,可闻及粗糙的干性啰音,如粘液咳出,干啰音也随之消失。如稀薄的分泌物潜留在小支气管时,则在肺底脊柱旁可听到湿啰音。痰咳出后此啰音可减少或消失。

病因

西医病因:

1.感染:正常支气管对吸入的感染因子有清除作用,受凉、劳累可削弱防御机能,使感染有发生机会。成年人呼吸道感染多由腺病毒或流感病毒引起。病毒感染可抑制肺泡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和纤毛细胞的活力,使呼吸道内的流感嗜血杆菌和肺炎球菌等乘机入侵而发病。另外,鼻窦炎、扁桃体炎等的感染性分泌物可经口、鼻腔吸入气管后也会引起本病。

2.物理化学因素:过冷的空气、粉尘、某些刺激性气体或烟雾(如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氨气、氯气等)的吸入均可直接刺激支气管粘膜而导致本病。

3.过敏因素:对细菌、蛋白质或寒冷空气过敏也会发病,因为过敏反应也是一种特殊的刺激。近来发现螨及其代谢产物是强烈的致敏原。此外,钩虫、蛔虫等幼虫在肺内移行也可引起支气管炎症反应。

中医病因:

本病的致病原因为外感与内伤。外感为六yin外邪侵袭肺系;内伤主要是脏腑功能失调。

1.六yin外邪侵袭肺系:多因肺的卫外功能减退或失调,以致在天气冷热失常,气候突变的情况下,六yin外邪从口鼻而入,或从皮毛而受。《河间六书·咳嗽论》谓:“寒、暑、燥、湿、风、火六气,皆令入咳嗽”,即是此意。

2.脏腑功能失调主要指肺脏功能失调,肺卫不固,外邪易侵,内外合邪而为病。此外,饮食不当,嗜烟好酒、熏灼肺胃;或过食肥厚辛辣,脾失健运,痰浊内生,上干于肺而发病。

中医病机:

肺司呼吸,主宣发肃降,开窍于鼻,外合皮毛,为气机升降出入的通道。外感六yin,从口鼻或皮毛而入肺,肺失肃降;肺脾功能失调,内生痰浊,阻塞气道,均可导致肺气上逆而咳嗽。

病理:

肺司呼吸,主宣发肃降,开窍于鼻,外合皮毛,为气机升降出入的通道。外感六yin,从口鼻或皮毛而入肺,肺失肃降;肺脾功能失调,内生痰浊,阻塞气道,均可导致肺气上逆而咳嗽。

病理:

急性气管炎的主要病理变化是气管-支气管粘膜充血、水肿、纤毛上皮细胞损伤脱落,粘膜腺体肥大,表面分泌物增加,粘膜下有淋巴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浸润。炎症消退后,上述变化也随之消失,气管-支气管粘膜的结构与功能可完全恢复正常。










检查

1.胸部X线检查

肺纹理增粗或正常,偶有肺门阴影增浓。

2.血液生化检查

周围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低,由细菌引起或合并细菌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升高,中性粒细胞增多。


鉴别

中医诊断:

急性气管炎一般可分为风寒咳嗽,风热咳嗽,燥热咳嗽等三型,以风热咳嗽最为常见。

(1)风寒咳嗽:

证候:咳嗽频作,咳白稀痰,鼻塞流清涕,咽痒,头身酸痛,恶寒发热,无汗。苔薄白,脉浮或浮紧。

证候分析:风寒束肺,肺气不宣,故咳嗽频作;风寒上受,肺窍不利,故鼻塞流清涕,咽痒;风寒外束,郁于肌表,卫外之阳被遏,故头身酸痛,恶寒发热,无汗;寒邪郁肺,气不布津,故痰白而稀。脉浮或浮紧,舌苔白,皆风寒之征。

(2)风热咳嗽:

证候:咳嗽频剧,咳痰黄粘,咯痰不爽,咽痛口干,恶风发烧,出汗。苔薄黄,舌边尖红,脉数或浮滑。

证候分析:风热犯肺,肺失清肃,故咳嗽频剧;风热伤津,故痰黄粘,咯痰不爽,口干咽痛;风热犯表,卫表不和而出现恶风发烧,出汗;苔薄黄、脉浮数均为风热在表之征。

(3)燥热咳嗽:

证候:干咳无痰,或咳少量稠粘痰,不易咯出,口干咽燥,咳甚胸痛,或痰中带血丝,或有微寒身热。舌红少津,苔薄黄,脉浮稍数。

证候分析:燥热伤肺灼津,肺失清润,故干咳无痰,或咳少量稠粘痰,不易咳出,口干咽燥;燥热袭肺,肺气不利,故胸痛;燥热伤肺络,故痰中带血丝;燥热犯表,卫气失和,故见微寒身热;舌红少津,苔薄黄,脉浮稍数皆为燥热之征。

西医诊断标准:

急性气管炎一般可分为风寒咳嗽,风热咳嗽,燥热咳嗽等三型,以风热咳嗽最为常见。

(1)风寒咳嗽:

证候:咳嗽频作,咳白稀痰,鼻塞流清涕,咽痒,头身酸痛,恶寒发热,无汗。苔薄白,脉浮或浮紧。

证候分析:风寒束肺,肺气不宣,故咳嗽频作;风寒上受,肺窍不利,故鼻塞流清涕,咽痒;风寒外束,郁于肌表,卫外之阳被遏,故头身酸痛,恶寒发热,无汗;寒邪郁肺,气不布津,故痰白而稀。脉浮或浮紧,舌苔白,皆风寒之征。

(2)风热咳嗽:

证候:咳嗽频剧,咳痰黄粘,咯痰不爽,咽痛口干,恶风发烧,出汗。苔薄黄,舌边尖红,脉数或浮滑。

证候分析:风热犯肺,肺失清肃,故咳嗽频剧;风热伤津,故痰黄粘,咯痰不爽,口干咽痛;风热犯表,卫表不和而出现恶风发烧,出汗;苔薄黄、脉浮数均为风热在表之征。

(3)燥热咳嗽:

证候:干咳无痰,或咳少量稠粘痰,不易咯出,口干咽燥,咳甚胸痛,或痰中带血丝,或有微寒身热。舌红少津,苔薄黄,脉浮稍数。

证候分析:燥热伤肺灼津,肺失清润,故干咳无痰,或咳少量稠粘痰,不易咳出,口干咽燥;燥热袭肺,肺气不利,故胸痛;燥热伤肺络,故痰中带血丝;燥热犯表,卫气失和,故见微寒身热;舌红少津,苔薄黄,脉浮稍数皆为燥热之征。

西医诊断标准:

1.发病急,常于上呼吸道感染后出现刺激性干咳,或有少量粘液痰,伴胸骨后不适感或钝痛,有细菌感染时可有粘液脓性痰。支气管痉挛时有气喘,全身症状有轻度畏寒、发烧,体温38C左右。

2.肺部体征阴性或两肺呼吸音粗糙,或可闻散在的干、湿罗音。

3.血液白细胞数大多正常,细菌感染时增高。

4.胸部X线检查正常,或有肺纹理增粗。

5.病程一般为自限性,全身症状3~5天消退,咳嗽咯痰症状有时可延续2~3周才消失。

6.应排除百日咳肺炎、支气管肺炎、支气管肺癌、肺结核等。

西医鉴别诊断:

多种呼吸系统疾病,如肺结核、支气管肺炎、肺脓肿。肺癌,以及某些传染病如麻疹、百日咳等在发病初期常伴急性支气管炎,应深入检查,仔细区别。流行性感冒在症状上与急性气管-支气管炎很相似,但发热、头痛、全身酸痛等症状较显著;白细胞数大多减少。正确的鉴别应依据流行情况、病毒分离和补体结合试验。



并发症

1、气管炎没彻底治愈可转变成慢性急性支气管炎。

2、阻塞性肺气肿是最常见的并发症。

3、可引起支气管肺炎:当炎症蔓延至支气管周围肺组织中,患者有寒战、发热、咳嗽增剧,X线检查、两下肺叶有斑点状或小片状阴影。

4、可引起支气管扩张:急性支气管炎反复发作、支气管粘膜充血、水肿,形成溃疡、管壁纤维组织增生、管腔或多或少变形、扩张或狭窄。


治疗

西医治疗:

全身症状如发烧、头痛明显时应适当休息,多饮水,以利退烧、排泄毒物,同时应注意保暖。

1.解热镇痛:如有发热、头身酸痛可用阿司匹林0.3~0.6g;全身症状较重可用安痛定2ml肌肉注射,日2次。

2.止咳、去痰、平喘:止咳可用咳必清25mg;咳美芬:10mg一日3次,必要时也可用可待因15~30mg,一日3次。祛痰常用氯化铵0.3~0.6mg;碘化钾0.1~0.3g,每日3~4次,可与棕色合剂同用,剂量为10ml每日3~4次。如出现支气管痉孪而喘息时,可加氨茶碱0.1g,每日3次;复方茶碱片,1片,每日3次;或舒喘灵2~4mg,每日3~4次。

3.抗菌:如细菌感染,应适当加抗菌药物,如复方新诺明,每次1~2片,每日2次;麦迪霉素0.3~0.4g,每日4次;头孢氨苄0.25~0.5g,每日4次。蒸气吸入:对刺激性咳嗽可用蒸气吸入,或用生理盐水超声雾化吸入。

中医治疗:

(1)风寒咳嗽:

治法:祛风散寒、宣肺止咳。

方药:三拗汤或止嗽散加减。三拗汤重在宣肺散寒,主治外感风寒,咳嗽痰多,胸满气急。方中麻黄散寒平喘;杏仁宣肺止咳;甘草协调诸药。止嗽散止咳化痰兼解表邪。方中荆芥疏风解表;百部、紫苑润肺止咳;白前、桔梗、陈皮宣肺、止咳化痰;甘草调和诸药。

如恶寒无汗,全身酸痛明显,可加苏叶、防风以解表寒;如纳呆、胸闷、苔白腻,可为加半夏、厚朴以燥湿祛痰。

(2)风热咳嗽:

治法:疏风清热,宣肺化痰。

方药:桑菊饮加减。本方疏风清热,宣肺止咳化痰。方中桑叶、菊花、薄荷、连翘辛凉解表清热;桔梗、芦根、杏仁、甘草宣肺止咳,清热生津;甘草兼有调和诸药之功。

如肺热盛加黄芩、知母;咳重加百部、紫菀、浙贝;口渴甚者加花粉;咽痛重者加板蓝根、元参。

(3)燥热咳嗽:

治法:疏风清热,润燥止咳。

方药:桑杏汤加减。本方清宣润肺止咳。方中桑叶、豆豉辛凉解表;杏仁、贝母宣肺止咳化痰;沙参、梨衣、山栀清热润燥生津。

若燥热重者加麦冬、石膏、知母;口干重者加芦根、玉竹;痰有血丝加白茅根、白芨。

另有凉燥咳嗽证,证候为干咳少痰或无痰,咽干鼻燥,恶寒发热,无汗。苔薄白而干,脉浮稍紧。方用杏苏散(杏仁、苏叶、橘皮、半夏、生姜、枳壳、桔梗、前胡、茯苓、甘草、大枣)酌加款冬、百部以温润止咳;如恶寒、无汗明显者可加防风、荆芥。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属中医外感咳嗽,以外邪为主因,故治法应以祛邪为主;又因病位于肺,便当宣肺为先。临诊时应注意外感咳嗽初起时大忌敛肺补涩,因它能使肺气不畅,外邪内留,痰浊不易清除,咳嗽加剧;另外宣肺不宜太过,以免损伤正气。

中药治疗:

(1)通宣理肺丸,2丸,每日2次,用于风寒咳嗽。二母宁嗽丸,2丸,每日2次,用于风热咳嗽较重者。橘红丸,2丸,每日2次,用于风热痰多者。羚羊清肺丸,2丸,每日2次,用于风热咳嗽热重者。养阴清肺丸,2丸,每日2次,用于燥热咳嗽伤阴明显者。

(2)百部60g、杏仁120g、冰糖60g,共研细未,每次服3g,每日3次。用于一般咳嗽。

(3)批粑叶10g、杏仁10g、苏叶10g,水煎服。用于风寒咳嗽。

(4)黄芩10g、瓜篓30g、鱼腥草30g,水煎服。用于风热咳嗽。

(5)桑叶20g、枇杷叶10g、麦冬10g,水煎服;用于燥热咳嗽。

针灸治疗:

1.体针:取肺俞、中府、尺泽、合谷、风门、天突等穴。针刺均用泻法。痰多加丰隆;气喘加定喘穴;发热加大椎、曲池。

2.拔火罐一般在肺俞、大椎、命门穴处拔火罐。

3.耳针取肺、气管、肾上腺等穴,可针刺,也可贴敷。

中西医结合治疗: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初起时按辨证分型法单纯服用汤药即可治愈。如果患者发烧及白细胞数较高,有细菌感染时,则应适当加抗菌治疗。如果服汤药后咳嗽不止,咯痰不爽可加用止咳,祛痰西药。如服药无效或服药有困难者可采用非药物疗法。当急性症状已控制,可服中成药以巩固疗效。

预防

1、积极预防上呼吸道感染,做好患儿的保护工作,防止有害气体、酸雾和粉尘的外袭,是预防支气管炎的有效措施。

2、在疾病发生前应用流感疫苗。流感疫苗经鼻腔喷雾的方法进行免疫,有降低流感发病率的效果。考虑到流感病毒株常发生变异,最好选当时当地的流行毒株制成疫苗,可取得较好的免疫效果。

3、药物预防:用食醋消毒法预防:在流感流行期间,幼儿园按每立方米空间用2~10ml食醋,用文火煎熏1小时,挥发到空气中的食醋分子有杀灭多种病毒的作用,从而控制或切断流感的流行。口服维生素C预防:每次100mg,每日3次,有预防普通感冒的作用。


相关疾病

肺炎 咳嗽 支气管扩张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流感 营养不良 性病 百日咳 慢性支气管炎 

目录

  • 介绍
  • 最新文章
  • 症状
  • 病因
  • 检查
  • 鉴别
  • 并发症
  • 治疗
  • 预防
  •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