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尿崩症

小儿尿崩症
尿崩症(diabetes insipidus)是由于下丘脑、垂体原因导致抗利...

别名:小儿尿崩

就诊科室:内科 儿科 其他科室 肾病内科 儿科综合 中西医结合科 急诊科 

医生指导:小儿尿崩症常见问题 >>

介绍

尿崩症(diabetesinsipidus)是由于下丘脑、垂体原因导致抗利尿激素(ADH)分泌和释放不足,或肾脏对ADH反应缺陷引起烦渴、多饮、多尿及低比重尿临床综合征。临床上生长激素缺乏症患者伴有尿崩症有较多报道。

最新文章

小儿尿崩症怎么确诊

儿童尿崩症需要手术吗

小儿尿崩症怎么检查

小孩子尿崩症有什么症状

儿童尿崩症可以治好吗

小儿尿崩症能治好吗

小儿尿崩症的早期症状有哪些

小儿尿崩症与精神性烦渴症的区别

小孩尿崩症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如何判断儿童尿崩症

更多文章>>

症状

尿崩症患者男性多于女性。自生后数月到少年时期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多见于儿童期,年长儿多突然发病,也可渐进性。

1.多尿或遗尿

常是父母最早发现的症状。排尿次数及尿量增多,每天尿量多在4L以上,多者达10L以上(每天300~400ml/kg或每小时400ml/m2,或者每天3000ml/m2以上)。晨尿尿色也可清淡如水。

2.多饮

在婴儿表现喜欢饮水甚于吃奶,儿童一般多喜饮冷水,即使在冬天也爱饮冷水,饮水量大致与尿量相等,如不饮水,烦渴难忍,但尿量不减少。

3.其他

儿童因能充分饮水,一般无其他症状,婴儿如不能适当饮水,常有烦躁、夜眠不安、发热、大便秘结、体重下降及皮肤干燥等高渗脱水表现,严重者可发生惊厥昏迷。长期多饮多尿可导致生长障碍、肾盂积水、输尿管扩张,甚至出现肾功能不全。颅内肿瘤引起继发性尿崩症,除尿崩症外可有颅压增高表现,如头痛、呕吐、视力障碍等。肾性尿崩症多为男性,有家族史,发病年龄较早。

对于有多饮多尿的患儿,夜间起尿时是否饮水在病史中很重要。应记录出入量,多饮多尿每天>2L/m2时为病理现象。了解其他疾病史、家族史、生长史,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等,以提示疾病的可能原因。


病因

1.中枢性尿崩症(ADH缺乏性尿崩症)

中枢性尿崩症由ADH缺乏引起,下丘脑及垂体任何部位的病变均可引起尿崩症,其中因下丘脑视上核与室旁核内神经元发育不良或退行性病变引起的最多见,在以往报道中约占50%。有一些中枢性尿崩症实际上是继发于颅内肿瘤,往往先有尿崩症,多年后才出现肿瘤症状,所以必须高度警惕,定期做头颅影像学检查。遗传性(家族性)尿崩症较少见,仅占1%左右,一般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有人认为是产生ADH的细胞数减少乃至缺如所致。在中枢性尿崩症中有一部分是由于颅内各种病变所致,如肿瘤(多见颅咽管瘤松果体瘤,约占70%)、肉芽肿、炎症、颅脑外伤脑血管病变、手术或头颅放疗等均可引起尿崩症。其中由肿瘤引起的中枢性尿崩症在小儿至少占30%。新生儿期的低氧血症、缺血缺氧性脑病可在儿童期发生尿崩症。

2.肾源性尿崩症

肾源性尿崩症是一种遗传性疾病,为X伴性隐性遗传,少数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由于中枢分泌的ADH无生物活性或ADH受体异常,ADH不能与肾小管受体结合或肾小管本身缺陷等,所致远端肾小管对ADH的敏感性低下或抵抗而产生尿崩症。该型也可由于各种疾病如肾盂肾炎、肾小管酸中毒、肾小管坏死、肾脏移植与氮质血症等损害肾小管所致。


检查

1.尿比重测定

尿崩症者尿比重多在1.001~1.005。

2.血、尿渗透压测定

尿崩症者尿渗透压为50~200mmol/L,血渗透压正常或增高。

3.肾功能及电解质检查

如有肾脏受累,可有不同程度的肾功能异常。尿崩症者通常尿常规正常,尿糖阴性,血钠正常或稍高。

4.ADH测定

中枢性尿崩症者血中ADH浓度降低,由于测定方法比较复杂,特异性及灵敏度都不高,故需通过动态观察。

5.尿崩症特殊实验室检查

(1)禁水试验(water-deprivationtest)主要用于鉴定尿崩症和精神性烦渴。于早晨8时开始,试验前先排尿,测体重、尿量、尿比重及尿渗透压,测血钠和血浆渗透压。于1小时内给饮水20ml/kg,随后禁饮6~8小时,每1小时收集一次尿,测尿量、尿比重及尿渗透压,共收集6次,试验结束时采血测血钠及血浆渗透压。如果病人排尿甚多,虽然禁饮还不到6h,而体重已较原来下降3%~5%,或血压明显下降,立即停止试验。正常人禁水后不出现严重的脱水症状,血渗透压变化不大,尿量明显减少,尿比重超过1.015,尿渗透压超过800mmol/L,尿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比率大于2.5;完全性尿崩症病人尿量无明显减少,比重

鉴别

对尿崩症者应积极寻找病因、观察是否存在垂体其他激素缺乏。

1.血管加压素不适当分泌综合征(SIADH)

SIADH在儿童常是医源性的。有些由于输液不当,输入低张液过多。SIADH可发生于颅内病变如脑膜炎,脑肿瘤,头部创伤等。儿童结核性脑膜炎是可出现AVP分泌增多伴低钠血症,预示病情严重和预后不良。当下丘脑和垂体术后的第二期可出现AVP分泌增多。儿童用dDAVP治疗中枢性尿崩症或遗尿时药物过量亦可发生。其他较少见的原因可见于肺部疾患,肺阻塞疾病,机械高压通气和一些药物如卡马西平及化疗药物。

SIADH的主要临床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如呕吐,头疼等,早期开始可有疲乏。主要由于肾重吸收过多引起水潴留,体液容量过大,水中毒和低钠血症,血浆渗透压降低,同时排出高渗性尿和尿排钠增多。当SIADH是慢性发生低血钠时多无明显症状,血Na

并发症

不能适当饮水,可致发热、大便秘结、体重下降等高渗脱水症状,严重者可发生惊厥昏迷。尚可导致生长障碍、肾盂积水、输尿管扩张,甚至出现肾功能不全。


治疗

在药物治疗前,要供给充足的水分,尤其是新生儿和小婴儿,避免脱水高钠血症。肿瘤患者应根据肿瘤的性质、部位决定外科手术或放疗方案。对精神性烦渴综合征者寻找导致多饮多尿的精神因素,以对症指导,进行精神疗法。

1.中枢性尿崩症的治疗

(1)加压素替代疗法:为治疗中枢性尿崩症的首选药物。

①鞣酸加压素(长效尿崩停):为脑神经垂体提取物,国产制剂每毫升含加压素5U,为混悬液,应用前须摇匀。本品吸收缓慢,先从小剂量开始,每次肌内注射0.1ml,作用可维持3~5天或更久。一次注射后需待再出现多尿,然后注射第2次,或对疗效不理想者可逐步增加剂量,每次增加0.05ml,如果一次用药过量或用药后作用尚未消失就再次用药,可造成水中毒(waterintoxication),或因血管平滑肌收缩出现面色苍白、腹痛、血压升高等反应。有些病人多饮已成习惯,用药期间仍大量饮水,也易引起水中毒,故因适当限制饮水量。

②1-脱氨-8-右旋精氨酸血管加压素(DDAVP):为人工合成制剂。抗利尿的作用较强,无明显的血管收缩的副作用。制剂有鼻吸、针剂和口服三种,目前最常用口服制剂(去氨加压素),0.1mg/片和0.2mg/片,与天然的精氨酸加压素结构类似,口服去氨加压素(弥凝)后疗效可维持8~12h,宜从小剂量每次0.05mg开始,2~3次/d。服该药后很少部分患者可出现头痛、恶心、胃不适、鼻充血,如不限制饮水也会引起水潴留。

(2)非激素疗法:

①氢氯噻嗪(双氢克尿塞):每天2~3mg/kg,分2~3次口服,适用于轻型或部分性尿崩症。通过利尿作用,细胞外液容量减少并伴钠的轻微耗损,导致肾脏近曲小管中滤液的重吸收增加;也有人提出其作用是兴奋血管紧张素分泌,后者又可兴奋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其不良反应可引起电解质紊乱、低血钾、软弱无力等症状,可同时补充钾制剂。

②氯磺丙脲:原用作口服降糖药,也有抗利尿作用。仅用于中枢性者,每天20mg/kg,早晨顿服或分2~3次口服。长期应用,有时可引起低血糖发作。

③其他药物:有氯贝丁酯(安妥明)(降血脂药)、卡马西平(酰胺咪嗪)(抗惊厥药),两者可能通过兴奋ADH分泌而使尿量减少。

2.肾性尿崩症的治疗肾性尿崩症的治疗以避免高张性脱水及减少尿量为主要目标。一旦钠的摄取量少于0.7mmol/kg,就应适当减少蛋白质摄取量,每天少于1g/kg,但注意不要影响婴儿的生长发育。常用的药物:①氢氯噻嗪(双氢克尿塞);②吲哚美辛(消炎痛),每天3mg/kg,单独用或合并氢氯噻嗪(双氢克尿塞)用。

肾性尿崩症的治疗有后天原因者应消除原因。先天性肾性尿崩症治疗困难。治疗目的是保证适当热卡的摄入,保证生长正常和避免严重的脱水。早期治疗可减轻生长和智能的落后。药物用噻嗪类利尿药和氨氯比嗪联合治疗。噻嗪类可增加钠和水的排出,减少肾小球滤过率,增加近端肾小管钠和水的重吸收。吲哚美辛(消炎痛)可进一步增加钠和水的重吸收。噻嗪类可引起血钾降低应注意补充。

3.SIADH的治疗慢性SIADH时最好的治疗是限制饮水。正常人每天肾溶质负荷需水500ml/m2,非肾脏水丢失为500ml/m2,因此限水量为1000ml/m2,可使血钠降低或低钠血症的纠正非常慢。急性SIADH的治疗比较困难,一般无神经系统症状时也只是限水,有神经症状时虽然此时可给高度盐水3%NaCl3~5ml/kg能使血钠上升5~7mmol/L即应停止,但是由于醛固酮和心钠素的分泌使钠很快又从尿中排出,而不能在血中保留。长期治疗应是限水缓慢地纠正低血钠。药物治疗用尿素口服对SIADH的治疗取得较好的效果。


预防

本症病因有原发性、继发性之分,原发性者病因未明,继发性者常见病因有肿瘤、外伤、感染等,因此,预防继发性尿崩症的病因非常重要,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相关病因,并注意以下几点:

1.避免长期精神刺激长期精神刺激(如恐吓、忧伤、焦虑或清神紧张等)可引起大脑皮质功能紊乱,进而引起内分泌失调。使抗利尿激素分泌更加充足,尿量更多,使本病更加严重。

2.饮食避免食用高蛋白、高脂肪辛辣和含盐过高的食品及烟酒。因为这些可使血浆渗透压升高,从而兴奋大脑口渴中枢;并且易助火生热,化燥伤阴,加重本病烦渴等症状。

3.忌饮茶叶与咖啡茶叶和咖啡中含有茶碱和咖啡因,能兴奋中枢神经,增强心肌收缩力,扩张肾及周围血管,而起利尿作用,使尿量增加,病情加重。

4.对SIADH最重要的是预防警惕药物引起的SIADH。


相关疾病

头痛 脑血管病 结核性脑膜炎 腹痛 便秘 内分泌失调 低钠血症 高钠血症 肾盂肾炎 多囊肾 水中毒 脑外伤 颅咽管瘤 惊厥 营养不良 脑肿瘤 放疗 性病 缺血缺氧性脑病 肾性尿崩症 昏迷 低血糖 神经症 生长激素缺乏症 松果体瘤 镰状细胞病 意识障碍 颅内肿瘤 早产儿 脱水 

目录

  • 介绍
  • 最新文章
  • 症状
  • 病因
  • 检查
  • 鉴别
  • 并发症
  • 治疗
  • 预防
  •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