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泌尿系统感染

新生儿泌尿系统感染
新生儿泌尿系统感染是指因某种细菌感染引起的菌尿或尿中白细胞或脓细胞增多,细菌...

就诊科室:内科 儿科 肾病内科 儿科综合 

医生指导:新生儿泌尿系统感染常见问题 >>

介绍

新生儿泌尿系统感染是指因某种细菌感染引起的菌尿或尿中白细胞或脓细胞增多,细菌可由血行播散或直接侵入尿路而引起感染,包括肾盂肾炎、膀胱炎尿道炎,由于感染病变难以局限在尿路某一部位,临床上无法定位,统称为泌尿系感染。尿路感染的存在常提示我们是否有潜在的尿路畸形(输尿管疝、输尿管肾盂交界处梗阻)、膀胱输尿管反流或功能性膀胱异常。

最新文章

新生儿泌尿系统感染如何治疗?

新生儿泌尿系统感染吃什么药比较好?

新生儿泌尿系统感染应该做哪些检查?

儿童泌尿系统感染的用药原则

新生儿泌尿系统感染在治疗上的注意事项

哪些是新生儿泌尿系统感染的症状?

新生儿泌尿系统感染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为什么新生儿易患泌尿系统感染?

新生儿易患泌尿系统感染的三大因素

哪些原因会导致新生儿泌尿系统感染?

更多文章>>

症状

新生儿期的泌尿系感染多为血行感染,同时有全身或局部感染,症状极不一致,以全身症状为主,且缺乏特异性。表现为发热或低温、嗜睡、皮肤灰暗、吃奶差、呕吐或腹泻腹胀、面色苍白、萎靡或不安及体重不增。可有黄疸惊厥,如因尿道梗阻引起者,可于腹部触到胀大的膀胱,或肾盂积水的肿块或输尿管积水的肿块。


病因

1.病原菌

可由多种致病菌引起,以大肠埃希杆菌感染最多,其次为副大肠杆菌、变形杆菌、产气杆菌、链球菌、克雷白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葡萄球菌、鼠伤寒沙门菌等,偶可由支原体、病毒或真菌引起。

2.感染途径有以下几种:

(1)血行感染为新生儿期泌尿系感染的最常见途径,常见于败血症化脓性脑膜炎肺炎脓疱病等过程中,与新生儿免疫功能较低有关。

(2)上行感染新生儿尿路的特点是肾盂和输尿管较宽,输尿管管壁肌肉和弹力纤维发育不良,弯曲度大,易被压和扭转,易有尿潴留引流不畅而致感染;新生儿膀胱-输尿管连接处的瓣膜功能较弱,当膀胱充盈压力增高时,尿液易向上逆流而感染。新生儿女婴尿道仅长1cm(性成熟期为3~5cm),外口暴露且距肛门甚近,故上行感染机会多。新生儿男婴虽尿道较长,但每次排尿时膀胱内尿液不易排空,尤其有包茎的小儿,污垢积聚也易发生上行感染,以上特点均为上行性感染易发生的因素。

(3)淋巴感染肠道与肾脏、泌尿道之间有淋巴通路,新生儿肠道感染,尤其患大肠埃希杆菌性肠炎和鼠伤寒沙门菌肠炎时,易致泌尿系感染。

(4)直接感染较少见,但邻近器官或组织有化脓性感染,如化脓性腹膜炎、肾周围脓肿等,可直接波及泌尿道而感染。


检查

1.尿液常规检查

(1)尿液采集新生儿尿培养尿标本采集的常用方法有集尿袋和导尿法。

(2)尿液常规检查尿液沉淀后沉渣镜检,如白细胞>10个/高倍视野,或不离心尿标本的镜检,白细胞>5个/高倍视野,即应考虑为泌尿系感染。如尿中有管型尤其颗粒管型,提示肾实质已受损。

2.尿液直接涂片找菌

混匀的新鲜尿,若在油镜下每个视野能找到1个以上细菌,表明尿内细菌在10万/ml以上,有诊断意义。

3.尿培养及菌落计数

是确诊的重要依据。方法是用耻骨上膀胱穿刺术采取尿标本,尿液采取后立即做细菌培养,若有细菌生长即可诊断。

4.其他检查

对新鲜尿标本进行床边试验有助于诊断:脓尿(男孩>10个白细胞/µl,女孩>50个白细胞/µl)有较好的阴性预测价值,亚硝酸盐还原试验有较好的阳性预测价值。若亚硝酸盐试验、白细胞酯酶过筛试验及清洁尿液的显微镜检查均为阴性结果,可以完全除外尿路感染

鉴别

应与新生儿感染性疾病,如败血症,颅内感染等相鉴别,须注意上述疾病可发生血行播散,造成泌尿系感染,依赖对本症的高度警惕和相应的实验室检查确诊。

并发症

可并发黄疸惊厥、呕吐、腹胀,尿道梗阻可并发肾盂积水,也可并发肾瘢痕和反流性肾病、高血压等。


治疗

对怀疑有泌尿系统感染的新生儿,应予以广谱抗生素治疗,直到药物敏感试验提示有效单个药为止,同时须注意有无尿路畸形等异常。

1.药物治疗

在做完尿培养后应即刻静脉给予抗革兰阴性菌的抗生素。氨苄西林(氨苄青霉素)及氨基糖苷类是最常用的。

2.尿路梗阻治疗

由于抗生素能随尿流到达感染处,早期抗感染治疗对大多数患儿有效。患急性肾盂肾炎新生儿,抗感染治疗72小时后热不退,应怀疑有潜在梗阻的可能。已知有尿路梗阻的新生儿发生泌尿系统感染,必要时应行经皮肾造瘘术;对严重或有肾功能不全的泌尿系统感染新生儿,暂时性排尿措施亦有助于稳定病情。

3.有尿路畸形等异常时

泌尿系统感染的新生儿,若怀疑有先天性尿路畸形、尿路梗阻和膀胱输尿管反流可能,在急性感染控制后,应预防性抗生素治疗(氨苄西林每天12.5mg/kg),直至放射影像检查排除上述疾病可能。


预防

新生儿和婴儿尿路感染的治疗:婴儿尿路感染易招致肾损害,此可能与正在发育成长的肾脏对肾盂肾炎性损害较成人敏感有关。在治疗新生儿尿路感染时,应注意几个问题:

1.新生儿尿路感染往往属于血源性,是全身感染败血症的一部分。

2.可能存在严重的尿路先天性畸形。

3.在新生儿第1周常存在重度膀胱输尿管逆流,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改善或消失。

4.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或肾功能尚未发育健全的婴儿,调节体液及电解质平衡及代谢变化的能力较差,并易因药物引起肾损害,因此选择抗菌药物时应注意其副作用。

5.新生儿之尿路感染,临床上以非特异症状为主,主要是发热、惊厥、烦躁、呕吐、厌食、腹胀便秘麻痹性肠梗阻,肤色苍白或青紫,呼吸不规则,体重不增加等,有时出现黄疸。这些都是全身性毒血症的表现。Bergstrom等报道新生儿有1.4%存在尿路感染。目前多主张先用灭菌塑料袋收集尿标本,若培养阳性,则进一步做耻骨上穿刺尿以证实诊断。

在治疗上,氨苄西林类及头孢菌素类均可选用,一般10天为1个疗程。菌尿反复出现,则一年内用小剂量抗菌药物预防再发。氨基糖苷类及喹诺酮类不宜使用。如发现有重度膀胱输尿管逆流或尿路梗阻存在,易发展成梗阻性肾病,应定期复查观察,必要时采取手术矫正。

相关疾病

高血压 肠炎 腹泻 便秘 肺炎 尿路感染 败血症 伤寒 尿路梗阻 膀胱炎 尿道炎 包茎 输尿管囊肿 腹膜炎 惊厥 化脓性脑膜炎 黄疸 腹胀 麻痹性肠梗阻 梗阻性肾病 急性肾盂肾炎 膀胱输尿管反流 后尿道瓣膜 脓肿 积聚 早产儿 脓疱病 

目录

  • 介绍
  • 最新文章
  • 症状
  • 病因
  • 检查
  • 鉴别
  • 并发症
  • 治疗
  • 预防
  •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