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新生儿胆红素脑病是指出生一周内的新生儿由于胆红素毒性作用所致的急性脑损伤。由于胆红素的毒性作用导致的慢性和永久性的脑损伤称之为核黄疸。
最新文章
症状
1.全身皮肤、粘膜和巩膜明显黄染。新生儿黄疸出现的时间早,程度重。
2.反应低下,嗜睡,肌张力减低,活动减少,吸吮力减低。
3.病情进展可表现激惹、哭声高调、拒乳、呼吸暂停、呼吸困难,肌张力增高。
5.慢性胆红素脑病可表现为肌张力明显增高,智力发育和运动发育落后。手足徐动。牙釉质发育不良。咀嚼和吞咽困难。听力异常。
病因
1.出生早期胆红素产生过多,新生儿肝脏未成熟,处理胆红素的能力有限。使得血清未结合胆红素过多,透过血脑屏障,形成胆红素脑病。
2.新生儿出生早期血脑屏障发育未成熟,在一些病理情况下,血脑屏障的通透性增加,游离胆红素更容易通过血脑屏障,形成胆红素脑病。
3.血浆白蛋白水平低下时,使游离胆红素增加,胆红素更易透过血脑屏障。形成胆红素脑病。
检查
1.血清胆红素水平明显增高,以未结合胆红素为主。
2.脑干听力诱发电位异常。
3.头颅MIR可显示基底神经节、丘脑和内囊的影像学异常。
鉴别
1、乙脑:
主要症状和体征起病急、有高热、头痛、呕吐、嗜睡等表现。重症患者有昏迷、抽搐、吞咽困难、呛咳和呼吸衰竭等症状。体征有脑膜刺激征、浅反射消失、深反射亢进、强直性瘫痪和阳性病反射等。
2、破伤风:
破伤风一般在细菌入侵后1—2周开始出现症状(极少数人有短至24小时或长达几个月才出现症状的)。
一般在伤后6~10天发病,也有伤后24小时或数周后才发病的。
发病时间短,症状越严重,病人的危险性也就越大。起初先有乏力、头晕、头痛、烦躁不安、打呵欠等前驱症状。接着可出现强烈能的肌肉收缩。首先是面部肌肉开始,张口困难、牙关紧闭;表情肌痉挛,病人出现“苦笑”面容;背部肌肉痉挛,头后仰出现所谓的“角弓反张”;如发生呼吸肌或喷痉挛,可造成呼吸停止,病人窒息死亡。
这种全身肌肉痉挛持续几分钟不等,间隔一段时间又反复发作。任何轻微的刺激如光线、声响、说话、吹风均可诱发。
并发症
后遗症期常出现于生后2个月或更晚。表现为手足徐动、眼球运动障碍、耳聋、智力障碍或牙釉质发育不良等。
治疗
1.换血疗法换出过多的胆红素和致敏的红细胞。
2.蓝光治疗改变胆红素的结构,使胆红素更易排出。
3.药物治疗补充白蛋白以及诱导肝酶的药物。
4.治疗原发病和合并症。
5.对症治疗。
预防
1.出生早期密切监测胆红素水平,早期发现,及时光疗。
2.慎用与胆红素争夺白蛋白的药物。
3.如前一胎新生儿黄疸程度较重,应检查病因,以便对下一胎提供保护措施。
相关疾病
头痛 头晕 呼吸衰竭 中毒 产前检查 新生儿黄疸 惊厥 斜视 眼球震颤 性病 破伤风 乙脑 吞咽困难 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 昏迷 低血糖 神经症 瘫痪 新生儿溶血病 难产 早产儿 釉质发育不全 脱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