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脑动脉病及动脉硬化伴皮质下梗死及白质脑病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脑动脉病及动脉硬化伴皮质下梗死及白质脑病
CARASIL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脑动脉病及动脉硬化伴皮质下梗死及白质脑病(...

别名:伴有中风和缺血性白质脑病的脑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动脉病,青年发病的Binswanger样白质脑病伴秃头和腰痛

就诊科室:内科 中医科 儿科 其他科室 神经内科 儿科综合 中西医结合科 

医生指导: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脑动脉病及动脉硬化伴皮质下梗死及白质脑病常见问题 >>

介绍

CARASIL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脑动脉病及动脉硬化伴皮质下梗死及白质脑病(cerebralautosomalrecessivearteriopathy/arteriosclorosiswithsubcorticalinfarctsandleukoencephalopathy,CARASIL)的简称,也称青年发病的Binswanger样白质脑病伴秃头和腰痛(福武,1998)。福武(1985)报告一个家系三兄弟青年的发病类似Binswanger病的神经系统症状及影像学特点,复习自1965年日本发表的4个病例,缺乏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均有秃头及腰痛,指出可能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综合征。

最新文章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脑动脉病及动脉...

更多文章>>

症状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脑动脉病及动脉硬化伴皮质下梗死及白质脑病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

1.平均(31.9±7.1)岁发病,脑病出现较早,多见于20~40岁,10~20岁即出现脱发,在脑症状前后出现腰痛。迄今报告病例包括可疑(possible)病例在内,共18个家系29例,全部为日本人,男性多见。如不包括可疑病例,男女比例为3.2∶1,包括可疑病例则为1.6∶1。18个家系中10个家系患者的双亲有近亲结婚史,系谱分析分离比为0.27,基本上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约1/4发病吻合。首发症状多为步行障碍及一侧下肢无力,或以性格改变、记忆障碍和前庭神经症状发病。半数病人神经症状隐袭出现,呈慢性病程和阶段性加重,另半数病人以卒中形式起病,但血压正常。

2.脑病症状与Binswanger病类似,主要表现为痴呆、锥体束征、锥体外系症状和假性延髓麻痹等。多以遗忘起病,逐渐出现记忆障碍、计算力下降、定向力障碍、性格改变和感情失控,后期表现为无言或无动、去脑强直发作,无失语、失认、失用和昼夜颠倒等。与CADASIL的表现不同,初期可出现性格改变,如易怒、不礼貌、情感易变、否认有病和固执等,抑郁很少见;疾病晚期人格仍保存,能表达感情,渐出现对周围事物不关心,缺乏自发性活动。所有的病人可见假性延髓麻痹,一侧或两侧不对称的锥体束征,半数以上病人肌张力增高,30%出现脑干症状如眼球运动障碍、眩晕和眼震,1/3出现运动障碍,约1/5出现轻度感觉障碍,个别有痉挛、上肢神经痛、下肢远端肌萎缩和味觉障碍,对本病的诊断并无特殊意义。

3.多数病例可有脱发,较早(10~20岁)出现,分布于前额、头顶,广泛头发稀疏或秃头,周身汗毛正常或轻度减少,可见皮肤角化、溃疡、干皮症和色素斑等。80%的病人有急性腰痛史,多因腰椎间盘突出,半数以上的病人腰椎退行性变,部分病例MRI可见椎间盘变性和马尾受压,有的病例可见脊髓蛛网膜粘连和可疑神经纤维瘤,胸腰椎移行处是腰椎间盘突出的好发部位,易发生梗阻,提示腰痛绝非单一原因,可见驼背、变形性颈椎病等脊椎病变,龋齿很常见,可见双肘部变形、项韧带钙化、硬腭高等症状。

4.MRI检查T2WI可见大脑白质广泛高信号,基底核、脑桥及大脑脚常可见小的散在高信号,而CADASIL点状、斑状高信号逐渐融合,部分病例双亲和兄弟无临床症状时,MRI检查未见异常。DSA半数以上无异常,其余病例可见小动脉管壁蛇行,部分病例的粗大动脉可见动脉硬化。SPECT检查可见广泛或以额叶为主的脑血流降低,无抗核抗体等。

福武(1992)提出CARASIL的诊断标准,目前采用部分修正标准:

1.40岁前出现症状,临床呈进行性(有时可短暂性停顿)智能低下、锥体束征、锥体外系症状和假性延髓麻痹等,影像学病变以弥漫性皮质下白质为主。

2.早年(10~20岁)出现秃头或广泛头发稀疏。

3.急性反复腰痛,伴变形性脊椎病或椎间盘突出。

4.血压

病因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脑动脉病及动脉硬化伴皮质下梗死及白质脑病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一)发病原因

本病病因不明,主要表现为脑白质血管病变、肌肉内小动脉病变,结合秃头和腰痛,推测血管病变为炎症性。秃头的特点是整个头部脱发,类似放射性损伤或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秃头,后者的病变本质是细小动脉病变,与炎症机制有关。本病的骨骼系统退行性变,提示血管性因素导致缺血和早老性改变,如用一元论解释脑、毛发和骨骼病变,可能是血管性因素与先天性中胚叶发育异常所致。亦有认为是变态反应导致脑内动脉坏死性血管炎,CARASIL是否仅见于日本人及遗传基因尚待研究。

(二)发病机制

主要病变是脑白质广泛脱髓鞘,U形纤维保存,少突胶质细胞及星形胶质细胞减少。不同病例的脑白质病变可在额叶、额顶及枕叶或颞顶叶,胼胝体亦可见萎缩及多数软化灶,病变可沿锥体束累及大脑脚和脑桥基底部。白质和基底核可见多发散在小软化灶,脑白质直径100~400μm的小动脉及细小动脉可见内膜纤维化、玻璃样变、内弹力层断裂、管径狭窄及闭塞等。脑底部大血管无异常或轻度动脉粥样硬化,颞动脉活检直径800μm的小动脉可见内膜肥厚,动脉壁中性粒细胞浸润等。静脉多无改变。

检查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脑动脉病及动脉硬化伴皮质下梗死及白质脑病应该做哪些检查?

脑脊液常规检查和测定脑脊液、血清中ApoE多态性及Tau蛋白定量、β淀粉样蛋白片段,有诊断与鉴别意义。

CT、MRI显示弥漫性脑白质病变,基底核及大脑白质腔隙性梗死。

鉴别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脑动脉病及动脉硬化伴皮质下梗死及白质脑病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1.本病与CADASIL均有认知障碍、精神症状、神经系统体征如假性延髓麻痹、步态不稳和锥体束征等,无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不伴高血压病,鉴别要点见表1。

2.Binswanger病55~65岁发病,有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肌梗死、淀粉样血管病、抗磷脂抗体综合征充血性心力衰竭、红细胞增多症、黏液腺瘤、严重高脂血症和高球蛋白血症等,临床症状不同,缺少秃头和腰痛等症状。

3.Nasu病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约20岁发病,四肢疼痛及病理性骨折,30~40岁出现脑症状。病变以胶质增生为主,伴神经轴索营养不良。MRI显示白质弥漫性脱髓鞘,与CARASIL类似,Nasu病患者的骨X线平片可见多发性囊肿阴影,可以确诊。

4.肾上腺白质营养不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小儿多见,成人起病变异型极少,也有秃头,主要表现为痉挛性截瘫。病理无血管病变,生化检查血极长链脂肪酸增高。

并发症

本病属于染色体异常性疾病,通常可伴随有其他染色体异常,可并发视网膜变性、视神经萎缩等并发症。同时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异常,可合并有精神症状、前庭神经损害症状和变形性脊椎病或椎间盘突出。另外,应注意继发的肺部感染、尿路感染及褥疮等。

治疗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脑动脉病及动脉硬化伴皮质下梗死及白质脑病治疗前的注意事项

(一)治疗

本病无特异疗法,有报告用噻氯匹定(ticlopidine)治疗可使卒中发作停止。一般在出现脑病症状10年内死亡,近年来随医疗及护理条件改善和加强可存活10~20年。

(二)预后

与脑白质的血管病变部位密切相关,同时痴呆的预后因病变部位、范围不同也不一致,但总认知功能衰退的过程,呈不可逆的进程,进展速度不一。

预防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脑动脉病及动脉硬化伴皮质下梗死及白质脑病应该如何预防?

有明确遗传背景者应进行基因诊断和治疗。神经系统遗传病治疗困难,疗效不满意,预防显得更为重要。预防措施包括避免近亲结婚,推行遗传咨询、携带者基因检测及产前诊断和选择性人工流产等。

相关疾病

高血压 心肌梗死 动脉粥样硬化 痴呆 失语症 糖尿病 血管炎 系统性红斑狼疮 流产 营养不良 腰椎间盘突出症 颈椎病 腰痛 截瘫 龋齿 神经纤维瘤 脱发 性病 疼痛 充血性心力衰竭 动脉硬化 高脂血症 神经系统遗传病 神经症 眼球运动障碍 抗磷脂抗体综合征 骨折 胼胝 记忆障碍 

目录

  • 介绍
  • 最新文章
  • 症状
  • 病因
  • 检查
  • 鉴别
  • 并发症
  • 治疗
  • 预防
  •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