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疳痢

小儿疳痢
小儿疳痢,经外穴别名。见《腧穴学概论》。即小儿疳瘦。。《太平圣惠方》:“黄帝...

就诊科室:内科 中医科 儿科 消化内科 儿科综合 

医生指导:小儿疳痢常见问题 >>

介绍

小儿疳痢,经外穴别名。见《腧穴学概论》。即小儿疳瘦。。《太平圣惠方》:“黄帝疗小儿疳痢,脱肛体瘦,渴饮,形容瘦瘁,诸般医治不差者,灸尾翠骨上三寸骨陷间三壮,炷如小麦大。”近代《经穴治疗学》列作经外穴,名小儿疳瘦;《腧穴学概要》称小儿疳痢。在尾骨尖端直上3寸处。主治小儿疳积羸瘦,消化不良腹痛下痢,脱肛等。沿皮刺0.5-1寸。艾炷灸3-7壮;或艾条灸5-15分钟。

最新文章

小儿疳痢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小儿疳痢治疗前的注意事项

小儿疳积的治疗有哪些

小儿疳积的症状有哪些

小儿疳积吃什么药最好

小儿疳积这种疾病会自愈吗

小儿疳积最快的治疗方法是什么

小儿疳痢是什么?

小儿疳痢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小儿疳痢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

更多文章>>

症状

其证面色萎黄,肌体羸瘦,盗汗壮热,皮毛焦枯,嗜好酸咸,心腹虚胀,痢下蕴瘀,日夜无度。易引起营养不良的常见疾病有:迁延性婴儿腹泻、慢性肠炎或痢疾、各种酶缺乏所致的吸收不良综合征、肠寄生虫病、结核病、麻疹、反复呼吸道感染、慢性尿路感染等,某些消化道先天畸形(如唇裂、腭裂、先天性肥大性幽门狭窄或贲门松弛等)和严重的先天性心脏病均可致喂养困难:某些遗传性代谢障碍和免疫缺陷病也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和利用。早产和双胎易引起营养不良,宫内感染,孕母疾病或营养低下,胎盘和脐带结构与功能异常均可导致胎儿营养不足和宫内生长阻滞,为婴儿营养不良的先决条件。重度营养不良大多由于多种因素所致。

病因

由乳哺不节,生冷过度,伤于脾胃,冷热相搏。致腑脏不调。久而不瘥,即变诸疳,大肠虚弱,水谷不化,下痢无度。

西医病因及发病机制

1.喂养不当长期摄食不足,如母乳不足又未能及早添加辅食;人工喂养者,食物的质和量未能满足需要,如乳类稀释过度,或单纯用淀粉类食品喂哺;突然断奶,婴儿不能适应新的食品等。

2.饮食习惯不良饮食不定时、偏食、反刍习惯或神经呕吐等。

3.疾病因素疾病影响食欲,妨碍食物的消化、吸收和利用,并增加机体的消耗。

检查

营养不良是由于热量或蛋白质不足而致的慢性营养缺乏症.多见于婴幼儿期随着人民生活不断提高,营养不良发病率已显著下降。目前所见营养不良多为婴儿期喂养方法不当或疾病因素所造成而且程度多较轻。血糖和胆固醇水平下降,白蛋白、总蛋白量减低,转铁蛋白较白蛋白减低更敏感,甲状腺素结合前白蛋白,血浆铜兰蛋白均减低;碱性磷酸酶下降,血淀粉酶.

鉴别

疳气:面色少华,形体消瘦,毛发稍稀,精神疲惫,食欲不振,便泻秽臭,或尿如米泔,烦躁啼哭,舌苔薄白或腻,脉沉细。

疳积:面色萎黄无华,毛发稀黄,形体消瘦明显,脘腹膨胀,甚则青筋暴露,精神不振,烦躁易怒,睡眠不宁,吮指磨牙,动作异常或嗜食异物,食欲减退或善食易饥,大便下虫,舌淡苔白腻或黄腻,脉细滑。

干疳:极度消瘦,面部呈老人貌,皮肤干燥起皱,毛发干枯,精神萎靡,啼哭无力,或见肢体浮肿,或周身见紫斑,舌质淡嫩或红而少津,脉弱欲绝。

并发症

口渴喜饮,脾虚泄泻,腹部胀痛.

1.疳气证候:

形体略较消瘦,面色萎黄少华,毛发稀疏,食欲不振,或能食善饥,大便于稀不调,精神欠佳,易发脾气,舌淡红,苔薄微腻,脉细。分析:脾胃失健,水谷精微化生气血不足,形体失于充养,故见形瘦,面色少华,毛发稀疏,精神欠振。脾胃失和,则饮食不香,甚则厌食;清气不升则便溏,浊气不降则便秘,故大便时干时稀。若胃火偏亢则能食善饥;脾虚肝旺则易发脾气。治法:和脾健运。方药:资生健脾丸加减。常用药:党参、白术、山药益气健脾,茯苓、薏苡仁、泽泻健脾渗湿,藿香、白蔻仁醒脾开胃,山楂、神曲、麦芽消食助运。腹胀嗳气,厌食,苔厚腻者,去党参、白术、山药,加苍术、陈皮、鸡内金运脾燥湿,理气宽中,消食助运。大便溏加少量炮姜温运脾阳;大便干加决明子、莱菔子润肠通便;能食善饥,易发脾气,加胡黄连、决明子清火除烦。

2.疳积证候:

形体明显消瘦,面色萎黄无华,肚腹膨胀,甚则青筋暴露,毛发稀疏如穗,精神不振或易烦躁激动,睡眠不宁,或伴揉眉挖鼻,咬指磨牙,动作异常,食欲不振或多食多便,舌淡,苔薄腻,脉沉细。分析:本证多由疳气发展而来,积滞内停,壅滞气机,阻滞肠胃,或夹有虫积,导致脾胃为病,属于虚实夹杂的证候,其本为虚,其标为实,形瘦面黄为虚,腹大膨胀为实。疳之有积无积,在于腹之满与不满,腹满者多有积滞。虫积者腹中可扪及索条状痞块,推之可散;食积者脘腹胀满,叩之音实;气积者大腹胀满,叩之如鼓;血积者右肋下痞块质硬,腹胀青筋显露。病久脾虚,气血生化乏源,故形瘦面色无华,发稀结穗。胃有虚火,脾虚失运,即胃强脾弱,则多食多便,饮食不为所养而消瘦。心肝之火内扰,则睡眠不宁,脾气急躁易怒。

治疗

治小儿一切疳痢。熊胆散方

熊胆(研)雄黄(研)青黛(研)丹砂(研)黄矾(烧令汁枯)细辛(去苗叶)莨菪子(炒各半两)芦荟(研)龙胆当归(切焙)白矾(烧令汁尽)蝉蜕(炒)虾蟆(炙焦各三分)麝香(研)黄连(去须)黄柏(去粗皮)甘草(炙各一两)

上一十七味,捣研为散。六十日至百日孩子,每服一字匕。一二岁半钱匕,三四岁一钱匕,并米饮调下,早晚食前服。

治小儿疳痢赤白,及一切痢。桃皮散方

桃白皮(炙半两)黄连(去须)胡粉(炒)赤茯苓(去黑皮各一两)黄柏(去粗皮炙半两)丁香(七粒)

上六味,捣罗为散,每服半钱匕,米饮调下,早晚食前服,量儿大小加减。

治小儿疳痢,定命丸方

青黛(研三分)乌蛇(去皮骨酒浸炙一分)白附子(一枚)干蝎(炒七个)腻粉(研一分)独角仙(去足炙一枚)棘刚子(去壳七枚)麝香(研一分)

上八味,各捣研为末,用猪胆汁丸如黍米大,每服三丸,早晨晚后温水下。

治小儿急疳痢不止,或脓或血,或青或黄,发结成穗,或发堕落,鼻干咬指,好吃土炭,金髓丸方

金牙(一分)乌头(生去皮脐半两)黄连(捣末用鸡子一枚取清和末作饼炙干一两)肉豆蔻(去壳一枚)诃黎勒(煨去核用二枚)石中黄(如无禹余粮代)麝香(研)丹砂(研各一分)

上八味,捣研为末,炼蜜丸如绿豆大,每服五丸,空心米饮下,日晚再服,量儿大小加减。

治小儿三岁以上,疳痢口疮,身体脚手心热,龙骨汤方

龙骨(一两)黄连(去须)黄柏(去粗皮炙)地榆(炙各三分)白头翁干姜(炮)当归(切焙)酸石榴皮白术(各半两)

上九味,粗捣筛。一二岁儿每半钱匕,水半盏,生姜三片,同煎至三分,去滓分温二服,早晚食前服,量儿大小加减,口疮取芦荟赤地利末敷之;下部生疮,取蚺蛇胆黄连麝香等分为末,涂敷之。

治小儿疳痢呕逆,浓朴丸方

浓朴(去粗皮生姜汁炙三分)龙骨(半两)白茯苓(去黑皮)人参(各三分)白石脂(半两)陈橘皮(去白切焙一分)当归(切焙三分)肉豆蔻(去壳一枚)乌梅肉(炒)干木瓜(各半两)

上一十味,捣罗为末,炼蜜丸如麻子大,每服五丸七丸,煎生姜枣汤下,食前服。

治小儿一切疳痢,龙骨丸方

白龙骨(一分)白石脂(一两半)鸡屎矾(烧灰)黄连(去须)胡粉(炒)赤茯苓(去黑皮)阿胶(炙燥各一两)

上七味,捣罗为末,炼蜜丸如麻豆大,每服五丸七丸,空心食前米饮下,更量儿大小加减。

治小儿气疳,下痢腹胀,胡黄连丸方。

胡黄连(半两)蛇蜕(炙一分)虾蟆(炙半两)青黛(研一分)蜗牛(炒半两)木香(一分)诃黎勒皮(半两)麝香(一分)

上八味,捣研为末,用饭为丸,如绿豆大,每服三丸五丸,米饮下,虫出为度。

治小儿无辜疳痢,无食子丸方

无食子(煨)甘草(炙)龙骨当归(切焙)黄连(去须)人参(各一两)

上六味,捣罗为末,炼蜜丸如麻子大,每服三丸五丸,米饮下早晨日午服,以瘥为度。

治小儿五疳下痢,砒霜丸方

砒霜(研一钱)凝水石(烧)附子(炮裂去皮脐各一分)定粉(炒半两)

上四味,捣研为末,用粟米饮丸如麻子大,每服三丸五丸,米饮下,更量儿大小加减。

治小儿疳痢,铅丹散方。

铅丹(炒研)淀粉(炒研各一两)蛇蜕(炙焦二条)夜明砂(炒)芦荟(研临时入各一分)

上五味,以前四味捣研为散,用醋拌和为饼,就热铫上爆熟,细研为散,后入芦荟和匀,每服一字匕,以米饮调服,早晨日午服,量儿大小加减。

治小儿一切疳痢,青金散方

铅丹莨菪子胡粉(各半两)大枣(二十枚)

上四味,一处杵作团,烧令通赤,取出候冷研细,每服半钱匕,空腹米饮调下,晚后再服。

治小儿疳痢,百中汤方

樗皮(炙)黄连(去须)枳壳(去瓤麸炒)芜荑(各半两)生姜(一分)豉(半两)葱白(三茎)

上七味,各细锉,以水五合,浸经宿,平旦煎取三合,量儿大小,空腹服之,初服经日昏沉,后渐渐苏,未全效,更作一剂,热渴与竹沥饮之。

治小儿疳痢,久服药不瘥,诃黎勒散方

诃黎勒(炮去核)龙骨赤石脂密陀僧()酸石榴皮(焙)麝香(研各一分)

上六味,捣研为散,每服半钱匕,米饮调下,空心食前服,若是脓血痢,黄连汤调下,量儿大小加减。

治小儿疳痢,兼渴不止,定粉散方

定粉(炒研半两)鸡子(一枚取白)

上二味,将定粉与鸡子白相和,更研如膏,一二岁每服半钱匕,水七分,煎至三分,放温服之,更量儿大小加减。

治小儿疳痢,日夕不止,手足逆冷,或下鲜血,虚渴不止,乌梅丸方

乌梅肉(炒)龙胆龙骨(各一两)黄连(去须一两半)地龙粪(炒一两一分)

上五味,捣罗为末,炼蜜丸如麻子大,一岁儿米饮下三丸,食前服,以瘥为度。

治小儿疳痢及吐,豆蔻丸方

肉豆蔻(去壳一枚)木香(半两)丹砂(研)人参诃黎勒(煨去核)麝香(研各一分)

上六味,捣研为末,用饭丸如麻子大,每服二丸,空心米饮下,日再服,更量儿大小加减。

治小儿一切痢久成疳,阿胶丸方

阿胶(炙令燥)白龙骨黄连(去须)白石脂鸡屎白(炒)胡粉(炒)赤茯苓(去黑皮各一两)

上七味,捣罗为末,炼蜜丸如麻子大,每服米饮下三丸,食前服,更量儿大小加减。

治小儿疳痢,龙骨散方

龙骨胡粉(炒)白矾(烧令汁尽各一分)黄连(去须半两)

上四味,捣研为散,每服半钱匕,米饮调下,空心服,量儿大小加减。

治小儿疳痢,或口内生疮,龙齿散方

龙齿(半两)丁香(一分)黄连(去须)胡粉(炒)赤茯苓(去黑皮各半两)枳壳(去瓤麸炒一分)

上六味,捣罗为散,每服半钱匕,粥饮调下,食前服,量儿大小加减。或加牛黄一钱亦得,有鲜血加芜荑一分。

治小儿五疳八痢,丹砂丸方

丹砂(研)青黛(研各一分)丁香(半分)肉豆蔻(去壳一枚)无食子(一枚)麝香(研一钱)干虾蟆(去头足酥涂炙一枚)

上七味,捣研为末,面糊丸如黄米大,每服三丸五丸,空心米饮下。

治小儿疳痢气下痢,腹大肌瘦,常服熊胆丸方

熊胆(研)胡黄连夜明砂(炒)青黛(研)黄连(去须各一分)肉豆蔻(去壳一枚)芦荟(研一分)龙脑(研一钱)蟾头(酥炙一枚)麝香(研二钱)使君子(去壳一分)丁香(半分)无食子(一分)

上一十三味,除研外,捣罗为末,粟米饭为丸,如绿豆大,每服七丸至十丸,米饮下、日三。

治小儿脾疳,脏腑滑泻或痢,肉豆蔻丸方

肉豆蔻(去壳一枚)诃黎勒(炮去核二枚)黄连(去须一分)赤石脂(研一钱)木香(一分)蟾头(生姜汁炙一枚)

上六味,捣研为末,用蜗牛肉研为丸,如黍米大焙干,每服三丸至五丸,温粥饮下,食前服。

治小儿五疳泻痢,肌肤黄瘦多困,好吃泥土,五心常热,烦渴引饮,夜多上窜,虚汗,使君子丸方

使君子(去壳面裹煨锉)无食子(各五枚)木香赤芍药芦荟(研各一分)肉豆蔻(去壳)槟榔(煨锉各一枚)黄连(去须)麒麟竭(研)麝香(研各一分)

上一十味,捣研为末,粟米饭丸如麻子大,每服五丸至十丸,米饮下,不拘时服,夏秋宜常服。

治小儿疳痢羸瘦,饮食减少、引饮。六神丸方

丁香木香肉豆蔻(去壳秤各半两三味同以面裹慢火煨)芦荟(研一两)使君子(去壳)诃黎勒皮(各半两)

上六味,捣罗为末,枣肉和丸,如绿豆大,每服三丸至五丸,米饮下,空心服。

治小儿疳痢,下痢腹胀,不思饮食,浓朴丸方

浓朴(去粗皮生姜汁炙半两)陈橘皮(去白切焙一分)使君子(去壳面裹煨)甘草(炙锉)诃黎勒皮(半生半炮各半两)

上五味,捣罗为细末,炼蜜丸如小鸡头大,儿三岁以上,每服一丸,米饮化下,百日儿每服作四服,乳汁或清米饮化下。

治小儿疳痢不止,麝香丸方

麝香(研一钱)使君子(去壳半生半炮)无食子(半生半炮各二枚)

上三味,捣研为末,以薄面糊丸,如小绿豆大,每服三丸五丸,米饮下。

治小儿一切疳痢。兰香散方

兰香人粪白狗粪虾蟆白矾蜘蛛蚯蚓蜗牛子(八味并烧灰)芦荟(研)蚺蛇胆(研各一分)

上一十味,捣研为散,以苇管斜批。吹少许入鼻中,及齿上,更以蜜和涂纸上贴之,如下部,即纳之。

治小儿疳痢羸瘦。大疳丸方

白矾(枯)绿矾(各一两)胆矾(二钱)干虾蟆(一枚去肠肚炙)莨菪子葶苈(炒各一分)蜗牛(四枚以上七味入在瓶内盐泥固济候干火烧通赤取出研为细末)胡黄连(一分)生蜗牛(研三枚)麝香(研)丹砂(研)雄黄(研)牛黄(研各一钱)熊胆(研)诃黎勒皮细辛(去苗叶各二钱)青黛(半钱)

上一十七味,捣研为末,和令匀,烧粟米饭和丸,如麻子大。每服三丸至五丸,薄荷汤下,不拘时候,量儿大小加减服。

治小儿疳痢,腹胀肌瘦,泄泻不止。至圣丸方

使君子(去壳二十枚)肉豆蔻(去壳一枚)丁香陈曲(炒)雄黄(研)熊胆(研各一钱)麝香(研半钱)诃黎勒皮(一分)

上八味,捣研为末,白面糊和丸,如绿豆大,每服十丸。米饮下,乳食前,量儿大小加减服。

治小儿疳痢无常色。黄连木香丸方

黄连(去须)木香(各半两)麝香(研一钱)定粉(一分)狗肝(一具切)虾蟆(一枚大者切)

上六味,先捣研四味为末。将狗肝虾蟆。用酒三升,煮烂至一升,去滓煎成膏,丸前末如绿豆大,每服三丸,空心米饮下,更量儿加减。

治小儿疳痢烦渴,肌体羸瘦。安神散方

黄(椎碎蜜水炙锉半两)甘草(炙锉二钱)白茯苓(去黑皮)人参石莲肉(去心炒各一分)

上五味,捣罗为细散,每服半钱匕。水半盏,枣一枚,煎三五沸,量儿大小,加减温服。

治小儿疳痢,黄瘦焦枯,壮热胀满。沉香煎方

沉香(锉)丁香酸石榴皮(各二钱)木香肉豆蔻(去壳)诃黎勒(炮去核)无食子缩砂仁(各三钱)使君子(去皮半两)

上九味,捣罗为末,炼蜜调成煎,每服一豆大,米饮化下。

治小儿疳痢,皮毛焦枯,肌体羸瘦,喜食酸咸,心腹胀发热。胡黄连丸方

胡黄连(一分)芎莪术(煨锉)青橘皮(去白焙)陈橘皮(去白焙各半两)干姜(炮一钱)京三棱(煨锉三分)

上七味,捣罗为末,每抄一钱匕,入巴豆十粒,去皮心膜,入冷油内,慢火煎黑色研细,煮醋面糊,丸如黍米大,一岁一丸,薄荷汤下。

治小儿疳痢,面黄体瘦,盗汗壮热,心腹虚胀,皮毛焦枯。莨菪丸方

莨菪子(一两醋浸一宿炒黑色)木香胡黄连芦荟(研各一钱)诃黎勒皮(二枚)肉豆蔻(大者一枚去壳)

上六味,捣研为末,用烧粟米饭和丸,如黄米大,每服五丸至十丸,空心米饮下。

治小儿乳哺不节。生冷过度,下痢不止。面黄肌瘦,腹胀发热,名曰疳痢。胡黄连丸方

胡黄连末白芜荑仁末芦荟(研)麝香(研各一分)巴豆(五粒去皮心膜出油研)

上五味,合研匀细,煮面糊和丸。如粟米大,每服五丸至七丸,柳枝汤下,不拘时。

治小儿疳痢方

丹砂(半两研)麝香(研)熊胆(研)丁香(为末)蟾酥(各一钱)

上五味,将四味细研如面,取蟾酥和为丸,如黍米大,一岁儿一丸,米饮或乳汁相和下。

勿令碎,吃药后,以水浓煎桃柳枝淋洗儿。取一丸吹儿鼻中,以湿青衣盖复体,其虫便出,以疾退为度。

治小儿疳气,腹胀泄痢,小便赤涩。鳖甲散方

鳖甲(去裙醋炙)诃黎勒木香赤茯苓(去黑皮)苍术(米泔浸一宿切焙各一两)牵牛子(熬一两半)

上六味,捣罗为散。食前温水下半钱匕,日再服,量大小加减。

治小儿疳痢,日夜无数、脱肛。身体瘦羸。丁香丸方

丁香(三枚)麝香(研少许)青黛(研一分)虾蟆(一枚去肚足炙令黄色)

上四味,捣研为末,煮浆水饭为丸,如粟米大,温水下三丸,量儿大小加减服。

预防

1、小儿疳痢(枯瘦喜睡,坐则闭目,饮食无味)。用蚺蛇胆如豆大两片,煮通草汁研化,随意饮服。
2、小儿疳痢(按:由疳疾引起,时痢时止。痢时,红白兼有,全身黄瘦)。用粉锡先蒸后熬,等变色时,每服半钱,米汤送下。

3、小儿疳痢。随不同年龄大小。取适量青黛,以水研匀服下,有效《宫气方》说:“孩儿杂病变成疳,不问强羸女与男。烦热毛焦鼻口燥,皮肤枯槁四肢瘫。腹中时时更下痢。青黄赤白一般般。眼涩黄鼻孔赤,谷道开张不可看,引方便是“青黛散”,孩儿百病服之安。”

4、赤白下痢。用地榆一斤,加水三升煮成一升半,去渣,熬成膏。每服三合,空腹服。一天服两次。

5、赤白下痢。用酸榴根一把炙干。加水二大宛浓煎为一碗,空心服。未通再服。

6、赤白下痢。用密陀僧三两,烧成黄色,取出研细,每服一钱,醋茶送下,一天吃三次。

相关疾病

消化不良 腹痛 腹胀 壮热 脾疳 磨牙 

目录

  • 介绍
  • 最新文章
  • 症状
  • 病因
  • 检查
  • 鉴别
  • 并发症
  • 治疗
  • 预防
  •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