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急性肾功能衰竭

妊娠期急性肾功能衰竭
由任何原因引起的肾脏实质急性严重损伤,使肾单位丧失调节功能,不能维持体液及电...

就诊科室:内科 妇产科 肾病内科 产科 

医生指导:妊娠期急性肾功能衰竭常见问题 >>

介绍

由任何原因引起的肾脏实质急性严重损伤,使肾单位丧失调节功能,不能维持体液及电解质平衡,不能排泄代谢产物,导致病人的高血钾、代谢性酸中毒尿毒症综合征,被称为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除了原发病的相应表现外,还有急性肾功能衰竭的表现,包括少尿、无尿、肌酐和尿素氮升高等,如不及时治疗,病情将加重,并影响到原发病的治疗。部分患者肾功能不能完全恢复。

最新文章

妊娠期急性肾功能衰竭是什么?

妊娠期急性肾功能衰竭容易与哪些疾...

妊娠期急性肾功能衰竭是由什么原因...

妊娠期急性肾功能衰竭有哪些表现及...

妊娠期急性肾功能衰竭应该做哪些检查?

妊娠期急性肾功能衰竭应该如何预防?

妊娠期急性肾功能衰竭治疗前的注意事项

更多文章>>

症状

1.少尿期

妊娠期急性肾功能衰竭初期,临床所见常为原发疾病的症状所掩盖,如不同原因所引起的持续性休克、溶血反应、中毒症状等,经数小时或1~2天以后即进入少尿期。少尿是指24小时尿量少于400毫升。完全无尿者少见,完全性尿路梗阻、急性肾皮质坏死、肾小球肾炎恶性高血压引起的急性肾衰可出现完全无尿。少数非少尿性急性肾衰竭患者,尿量可维持在800~1000毫升或更多。少尿期一般为7~14天,短则2~3天,长者可达2个月。少尿期超过1个月者预后差,肾功能不全难以恢复。可出现:①水肿;②高血压;③心力衰竭;④电解质紊乱;⑤代谢性酸中毒;⑥氮质血症;⑦感染;⑧其他:如贫血与出血倾向。血红蛋白降低,面色及指甲床苍白、皮下淤斑、注射部位血肿、胃肠道出血等。

2.多尿期

多尿期患者可有尿多、电解质紊乱、氮质血症,常可有低热,极易发生感染,故应加强监护。

3.恢复期

患者经少尿、多尿二期后,组织被大量破坏,在恢复期常表现软弱无力、贫血、消瘦、肌肉萎缩,有时有周围神经炎症状。往往需经历3~6个月,甚至1年以后才能完全康复。


病因

妊娠期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原因,除了非妊娠期常见的原因外,妊娠的一些特殊并发症可诱发急性肾功能衰竭,包括产科大出血、羊水栓塞妊娠期急性脂肪肝、子痫前期等。如果患者得到及时的救治,病因解除后,患者肾功能多数能逐渐恢复。


检查

1.B超声检查完全无尿者应行此项检查以排除结石造成的梗阻。

2.心电图有助于高钾血症的诊断及对心脏情况的了解。

3.中心静脉压测定准确了解循环负荷情况。

4.在鉴别诊断需要时尚可酌情施行泌尿系造影、肾图、肾扫描,肾血管造影等检查,常可协助鉴别尿路梗阻,肾前性少尿或肾血管病变。


鉴别

1.少尿需要鉴别是由于血容量不足,还是已经发生了肾实质损伤,前者表现明显口渴、脉速、血压正常或降低、脉压缩小,尿浓缩,中心静脉压30岁,少尿或无尿持续>10天则后者的可能性极大。选择性肾动脉造影,动脉相中弓形动脉或叶间动脉分支消失,肾包膜血管粗大,肾相显示皮质区有浅窝状缺损;CT扫描肾皮质呈透明区有助于肾皮质坏死的早期诊断。


并发症

一、感染是最常见,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多见于严重外伤,烧伤等所致的高分解型急性肾功能衰竭

二、心血管系统并发症,包括心律紊乱,心力衰竭,心包炎,高血压等。

三、神经系统并发症表现有头痛,嗜睡,肌肉抽搐,昏迷,癫痫等,神经系统并发症与毒素在体内潴留以及水中毒,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紊乱等。

四、疾病可能并发流产的可能性。


治疗

1.针对原发病的治疗。

2.预防并治疗并发症,如感染。

3.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治疗

(1)少尿期的处理严格控制入液量,准确记录出入水量。每天进入体内的总量不应超过每天的总排出量,因过多水分进入可导致水中毒,出现肺水肿脑水肿充血性心力衰竭。饮食,于肾实质损伤期开始2~3天内。由于组织分解代谢旺盛,可引起尿素及蛋白代谢终末产物剧增。为了减轻肾脏负担,限制蛋白质摄入,应以糖类补给热量为主。如果每天能保证摄入葡萄糖100克,即可减轻蛋白质负平衡,每天摄入葡萄糖150~200克,蛋白的分解则达最低限度。进食有困难者,可给予25%~50%葡萄糖液400~600毫升或葡萄糖、脂肪乳剂静脉滴注或用全营养静脉滴注。病情稳定后可给予低蛋白饮食,每天20克左右。供给的蛋白质质量宜高,如蛋类和乳类,以提供身体蛋白合成代谢所需要的必需氨基酸。同时注意补充多种维生素(B、C、D)、叶酸等。纠正电解质紊乱:①高血钾处理严格限制钾盐摄入,含钾较多的食品,如橘子、土豆、肉类等,含钾较多的药物,如青霉素G(青霉素钾)及草药类,如夏枯草、金钱草等,均不宜大量应用。②低钠血症处理在少尿期,低钠血症多由稀释所致,故限制液体摄入,排除过多水分是防治低钠血症的有效措施。③低氯血症低氯血症常与低钠血症伴随存在,一般无须纠正,只有在大量胃液丢失时出现低血氯性碱中毒,才考虑静脉补充氯化铵溶液。④低钙血症低钙血症常伴有高钾血症,一般可用10%葡萄糖酸钙静脉注射。

(2)多尿期及恢复期妊娠期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多尿期表示病情正在好转过程之中,但是由于肾小管功能尚未完全恢复,病人仍有严重的水、电解质紊乱现象和氮质血症等,肌体的衰弱也易发生感染。因此开始时仍按少尿期处理。①营养和饮食入水量不应按出水量加不显性失水量来计算,否则会使多尿期延长。一般应以入水量为尿量的2/3,其中半量补充生理盐水,半量用5%~10%葡萄糖液。如能进食者,尽量以口服为宜,不足部分采取静脉补充。②注意水电解质平衡及肾功能状态多尿期仍应经常测定钾、钠、氯、二氧化碳结合力、尿素氮及肌酐等。尿量每天>1500ml时即使血钾为正常值,亦可适当补钾,一般以口服为主,避免低钾血症出现,并根据血钾浓度测定而随时调整摄入量。若消肿后仍尿过多,可适当补给葡萄糖盐水以防失水失钠。③急性肾功能衰竭恢复过程中除注意营养、饮食调理、防止感染外,应适当逐步锻炼体力,以利于康复。


预防

1.预防原发病的发生严格管理好肾毒性药物应用的适应证、禁忌证和使用方法;严格执行采血、配血和输血操作规程等,防止因血型不合输血造成的急性肾衰。这些是从根本上防止了急性肾功能衰竭综合征的发生。

2.积极抢救重危病人早期控制诱发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疾病。例如胎盘早剥,产科出血性休克羊水栓塞和严重妊娠高血压综合征,都是极易导致急性肾衰竭的疾病,因此当这些疾病发生后应积极处理,去除原发病灶及时终止妊娠,防止或减轻休克和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控制诱发急性肾衰竭。

3.迅速纠正功能性少尿一旦致病因素导致功能性少尿,应迅速采取措施使之恢复正常,这样就可以降低器质性少尿的发生率。可采取下列措施:

(1)积极补足血容量:凡临床表现或经补液试验证实有血容量不足者,应采取适当措施补足,未配好血以前,可先快速输注平衡液或右旋糖酐,大量输血时最好采取6h内的新鲜血。输血速度很重要,最好在2h内补足,或至少补给50%。如不能获得鲜血,应尽可能输给5天以内的库血,并按凝血功能检查结果和血小板计数,酌情辅以冰冻新鲜血浆和浓缩血小板制品。

(2)避免应用使肾脏血管强烈收缩的药物,设法解除肾血管痉挛是减少急性肾衰,降低病死率的最好措施。

①血管扩张药物的应用:罂粟碱20~30mg静注;氨茶碱0.25g加10%葡萄糖液20ml静注;阿托品0.5mg静注。这些药物在羊水栓塞中应用不仅可纠正肺动脉高压,也防止了肾血管痉挛,使肾小管避免发生坏死性损伤。

②20%甘露醇或25%山梨醇125~250ml单独或与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快速静滴(但须防止心力衰竭)补充血容量,产生利尿的同时可改善肾脏血循环,降低肾小管坏死的发生率。呋塞米100~200mg静注或与甘露醇合用可获相似或更好的效果。

③肾囊封闭或硬膜外麻醉亦能解除肾血管痉挛。

相关疾病

心律失常 肺动脉高压 低血压 高血压脑病 腹泻 低钾血症 低钠血症 高钾血症 咳嗽 肺水肿 尿毒症 肾小球肾炎 贫血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败血症 水中毒 脑水肿 尿路梗阻 肾移植 妊高征 死胎 胎盘早剥 羊水栓塞 前置胎盘 产后出血 惊厥 麻醉 休克 阿-斯综合征 充血性心力衰竭 恶性高血压 腹水 腹胀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 急性肾功能衰竭 急性肾小管坏死 血尿 昏迷 代谢性酸中毒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周围神经炎 脱水 

目录

  • 介绍
  • 最新文章
  • 症状
  • 病因
  • 检查
  • 鉴别
  • 并发症
  • 治疗
  • 预防
  • 相关疾病